ChainStack研習社演講實錄 50分鐘帶你看懂區塊鏈

50分鐘乾貨演講實錄,聽完你就明白什麼是區塊鏈!

近期,由區塊鏈研習社主辦、ChainStack協辦的區塊鏈交流沙龍第一期在深圳圓滿舉辦。區塊鏈資深研究者丁浩先生帶來《讀懂區塊鏈的前世今生》的主題分享,並通過視頻直播與數百位愛好者進行熱烈探討。

丁浩先生是華中科技大學MBA。曾在華為核心網從事用戶數據管理解決方案研發工作,具有超過18年研發管理和市場營銷經驗。他於2015年成為區塊鏈創業者,累計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ChainStack研習社演講實錄 50分鐘帶你看懂區塊鏈

丁浩先生

此次沙龍,他從比特幣的傳奇、區塊鏈的變遷、展望未來可能的應用等三個方向做了分享,令學員受益匪淺。以下為演講實錄:

比特幣的傳奇

2008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在美國達到高潮並向全世界蔓延。

2008年底,中本聰發表了一個關於他研究的電子現金系統的九頁白皮書。2009年初,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將當天泰晤士報頭版一則關於救助銀行的新聞標題寫入創世區塊,這也代表著比特幣誕生了。

比特幣(Bitcoin,縮寫BTC)是一種總量恆定2100萬的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向地球另一端轉賬比特幣,就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低成本,無任何限制。比特幣因此被用於跨境貿易、支付、匯款等領域。

從比特幣交易節點上可以看出,美國、歐洲和中國是交易最頻繁的地區。

中本聰在2009年1月向世界引入了未經測試的、革命性的新概念: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上貨幣,在沒有任何資產擔保、內在價值或者中心發行者的情況下維持著價值。

我們可以把區塊鏈想象成一個比特幣的公共賬本,這個賬本具有以下特點:

1、存放在互聯網的各個比特幣節點上,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備份;

2、裡面記錄著自比特幣誕生以來的所有比特幣轉賬交易;

3、賬本是分區塊存儲的,每一塊包含一部分交易記錄。每一個區塊都會記錄著前一區塊的標識,形成一個鏈狀結構,因而稱為區塊鏈;

4、當你要發起一筆比特幣交易的時候只需把交易信息廣播到網絡中,

礦工把你的交易信息記錄成一個新的區塊連到區塊鏈上,交易就完成了。

ChainStack研習社演講實錄 50分鐘帶你看懂區塊鏈

以中本聰為首的技術黑客組織,希望通過比特幣這個社會實驗來:1、製造一個通縮的系統;2、去中心化的P2P交易實現;3、匿名。

中本聰的基本邏輯包括:

1、不信任任何第三方;

2、系統中每一個參與者都要參與其中;

3、不得不信任原始個別的、節點交易者;

4、主要節點是基石;

5、收款人是最值得信賴的;

6、個別絕對大於整體;

7、整體只是在維護個體利益的前提下值得信賴。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也存在問題:

1、價格不穩定:價格波動巨大是比特幣最大的缺點,由於投機熱錢的湧入。現在比特幣的價格遠高於它通過支付匯款等貨幣功能產生的價格。

2、容量和性能受限:區塊鏈的區塊容量人為地限制在 1MB,隨著交易量增大,交易的速度變得延遲。從幾分鐘延長到幾個小時,甚至要一天的時間。同時,確認時間也變長了,目前比特幣無法處理超過每秒 7 次的交易,這遠落後於 Visa 等支付方式。

3、交易缺乏安全:交易所缺乏有效監管(內幕交易、虛假信息、突然停擺)、交易所容易招惹黑客的攻擊、個人電腦錢包病毒攻擊等。

ChainStack研習社演講實錄 50分鐘帶你看懂區塊鏈

沙龍現場

區塊鏈的變化與趨勢

區塊鏈技術隨著比特幣出現後,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區塊鏈1.0:以2009年1月份上線的比特幣為典型代表。最核心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套密碼學的帳本,提供了一套新的記帳方法。但它有一個缺欠,比特幣區塊鏈所有的規則是事先寫好的,不支持別的開發。

區塊鏈2.0:2015年的7月份,以太坊正式上線。作為區塊鏈2.0的代表,以太坊最大的不同,所有人都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做計算、運用,建立全球性的大規模協作網絡,這個計劃到目前為止還在進行中。當然不足也是明顯的,在性能上,不能支持大規模商業應用開發,比如說交易速度,比特幣交易速度每秒7筆,以太坊絕對不超過20筆,不能支持大規模的商業應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由於不能有效和真實世界的信息打通,因此應用受到極大的限制。

區塊鏈3.0:2018年開始進入到區塊鏈3.0的階段,像EOS、Dfinity等測試的網絡,但還沒有正式上線。這些技術上線測試優化調整之後,至少支持每秒1萬筆或者每秒10萬筆的系統開始有了,大規模區塊鏈商業應用就可能出現。另外在3.0階段區塊鏈能夠更加有效的支持通證經濟的實現,推進生產關係的變革。

以太坊在比特幣區塊鏈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1、完善腳本系統,使智能合約能夠應用在各種非金融領域,這點非常重要;2、平衡賬目實現更加精細的賬目控制;3、底層協議保持簡單。

本質上比特幣網絡事實上是一套分佈式數據庫,而以太坊則更進一步,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分佈式計算機。區塊鏈可以看作是計算機的內存,智能合約則是程序,而以太坊的礦工們則負責計算,擔任CPU。人們必須為使用這個分佈式計算機而付費。

形象化地打一個比喻:智能合約本質上是 “合同” + “法院”。

傳統的紙質合同只是規定了合同的內容,而合同的強制執行依靠司法體系;而“智能合約+區塊鏈”使得合同內容和金錢都以計算機代碼的形式呈現,所以強制執行也被寫入代碼,而無需第三方。

那麼,炒的火熱的區塊鏈3.0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隨著token出現,通證經濟是3.0的典型特徵,帶來了傳統商業模式和生產關係的變革,從金融領域走向了實體經濟,開始在各行尋求應用落地;

有人認為3.0的區塊鏈應該代表更快的性能,滿足百萬級的事務處理;

還有人覺得,在3.0階段人們真正能實現資產上鍊,在一個大的底層框架內構築各式各樣的應用,打造一個無信任成本、具備超強交易能力、風險極低的平臺,可用於實現全球範圍內日趨自動化的物理資源和人力資產的分配,促進科學、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大規模協作。

對此,我個人對區塊鏈技術保持中立偏樂觀的態度。想要真正實現區塊鏈3.0時代並不容易。我期待有真正高性能、支持大規模商業應用、可實現通證經濟的底層公鏈出現。

展望未來可能的應用

對於大家關心的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問題,我想通過舉例的方式和大家聊聊。

去中心化的電商平臺 Openbazaar。這是為網上點對點(P2P)交易創建的去中心化網絡的開源項目。OpenBazaar平臺上買賣雙方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沒有費用,而且不會受到政府監管機構的審查。簡單的說,它就是eBay和BitTorrent結合的產物。

OpenBazaar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另一途徑。它把權力歸還到用戶手中。OpenBazaar將賣家和買家直接聯繫在一起,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第三方來連接買賣雙方。因為在交易中不存在第三方,所以不存在交易費用,沒有人能夠審查交易,而且公開個人信息的決定權在用戶手中。

跨境支付與結算:實現點到點交易,減少中間費用。未來,銀行與銀行之間可以不再通過第三方,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中間環節,不但可以全天候支付、實時到賬、提現簡便及沒有隱形成本,也有助於降低跨境電商資金風險及滿足跨境電商對支付清算服務的及時性、便捷性需求。

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從全球範圍看,區塊鏈技術在B2B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將可使每筆交易成本從約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約75%為中轉銀行的支付網絡維護費用,25%為合規、差錯調查。

票據與供應鏈金融:減少人為介入,降低成本及操作風險,並可以追蹤起源以及去向。藉助區塊鏈可以圍繞高價值物品,發行相應的數字代幣,用於驗證其起源。之後,該物品每次轉手,數字代幣都會同步記錄,這樣現實世界的產銷監管鏈,就會簡單的反映到區塊鏈交易鏈上。

麥肯錫測算,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應用,銀行的運營成本一年能縮減約135-150億美元、風險成本縮減11-16億美元;買賣雙方企業一年預計也能降低資金成本約11-13億美元及運營成本16-21億美元。

數據的集體記錄與認證:從數據在區塊鏈上的實際儲存來看,有三個熱門選擇:1、未加密的數據。2、加密的數據。只有擁有正確破解密鑰的參與者才能讀取這類數據。3、散列數據。每個“散列”都可以視為一個簡潔的數字指紋,代表特定數據的一個保證書,同時保障數據的隱秘性。區塊鏈只保留散列,而原始數據則由利益相關方存儲在區塊鏈之外的地方,在出現爭端的時候,這些利益相關方就可以出示這些原始數據。

ChainStack研習社演講實錄 50分鐘帶你看懂區塊鏈

信息共享:區塊鏈本身就是需要保持各個節點的數據一致性的,可以說是自帶信息共享功能;其次,實時的問題通過區塊鏈的P2P技術可以實現;最後,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共識機制,可構建其一條安全可靠的信息共享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