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毛主席與白石老人的翰墨情

偉人說|毛主席與白石老人的翰墨情

毛澤東和齊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一位是偉大的革命家,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兩人互相尊敬,互相關心,結下了深情厚誼。建國後,儘管毛澤東日理萬機,對白石老人仍然在政治、身體、生活等各個方面,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從而激發了白石老人在古稀之年的創作熱情。他們兩人時有書信來往,互贈禮品,特別是“爭畫”、“改成分”這些鮮活的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在藝壇傳為佳話。

書畫架起領袖與大師的友誼之橋

毛澤東與齊白石既是同鄉又是忘年交。他們兩個都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一個在湘潭的白石鋪杏子塢,一個在湘潭的韶山沖,兩地相距只有45公里,當地民間曾傳說,湘潭近代出了三條龍,就是指毛澤東、齊白石、彭德懷,而且三個人都叫“石頭”:毛澤東乳名石三,齊大師名為白石,彭德懷自號石穿。這三位歷史名人貫通文武,定鼎乾坤,真是中國人文史在地域上的一大奇觀!

白石老人出生於1864年1月1日,毛澤東比他小29歲。他們雖是同鄉,但以前並沒有見過面,只是互相仰慕已久,新中國的誕生,使他們開始了親密的忘年交。其實毛澤東本人並不愛好畫畫,齊白石對政治也不感興趣,但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傑出傳人,通過書畫這座橋樑,使他們在晚年走到了一塊,很快成為良師益友。白石老人最初是從他的另一位湘潭同鄉、著名學者黎錦熙那裡瞭解到毛澤東的,解放軍進駐北京後,白石老人收到了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邀請他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參加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白石老人興奮不已,不久出席了周恩來總理主持的各界人士招待會。1950年初夏,毛澤東又派秘書田家英到跨車衚衕大師的住地看望白石老人,詳細瞭解老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情形,白石老人深受感動,感嘆道:“已卜餘年見太平。”意思說他在人生最後的歲月,見到了太平盛世。接著,毛澤東又派人派車把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兩位同鄉作了幾個小時的促膝長談,並在風和日麗中品茶賞花,毛澤東還特地請來朱德元帥作陪,與白石老人共進晚餐。餐前,毛澤東特意吩咐廚師把菜煮爛些,以便老人食用。席間,毛澤東邊吃邊對白石老人說:“你原名純芝,我原名潤芝,兩人小名都叫‘阿芝’。我該尊稱你一聲老哥喲!”一番風趣的話語說得兩人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毛澤東接著說:“聽說國內外不少收藏家收藏您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的愛好者哩。”毛澤東按故鄉風俗,不斷給白石老人敬酒、夾菜,還告訴白石老人,政務院將聘請他擔任文史館館員。

毛澤東對白石老人的尊敬和關心,使年近九旬的大師大有他鄉遇知音之感,同時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回家後,白石老人即選了一幅他作於1941年的精品《蒼鷹圖》和《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的立軸,並補“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璜”和“九十翁齊白石藏”兩款,與端硯等一併贈予了毛澤東。在端硯上,白石老人刻有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孫不得與人。乙酉八十五歲,齊白石記於京華鐵柵屋。”白石老人把這方視為傳家寶的端硯,毫不吝惜地贈送給了毛澤東,可見這位人民藝術家對領袖毛澤東的崇敬之情。沒過幾天,著名收藏家張伯駒、王樾等人來訪,白石老人很高興地談起送了兩幅作品給毛澤東主席的事,當說到《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篆書對聯時,張伯駒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原來,此聯出自清代安徽人鄧石如,後一聯原句為“天是鶴家鄉”,而白石老人卻寫成了“雲是鶴家鄉”。經張伯駒這麼一提醒,白石老人馬上緊張起來,毛澤東是博覽群書、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我竟然送他一幅錯字對聯,不但對毛澤東不恭敬,傳出去豈不貽笑大方!張伯駒見狀忙安慰老人說:“齊先生,你這個‘雲’字改得比鄧石如的‘天’字好。他上聯若是‘地’,那麼下聯‘天’字不可動;可上聯卻是‘海’字,恰與你的‘雲’字相對。我們不必拘於成格,改動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許會稱讚你改得好咧!”經張伯駒這麼一說,白石老人的心情才平靜下來。

其實毛澤東收下白石老人的書畫,掛在牆上欣賞了一段時間後,除留下片真雕花端硯留作紀念外,其它畫作都送到有關部門珍藏,對於“天”改“雲”,他並沒有感到什麼不妥,之後,很多書法家書寫此聯時,皆以“雲是鶴家鄉”為準,原來的“天”字反倒被人遺忘了。1953年1月7日,是白石老人89歲壽辰,根據湖南湘潭民間習俗,做大壽是“男進女滿”,即男人提前一年祝壽,所以白石老人選擇此日慶賀90歲大壽,中國美術家協會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會,文化部授予他“中國人民傑出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不久,毛澤東派人送給白石老人4樣禮品:一罈湖南特產茶油寒菌,一對湖南王開文筆鋪特製長鋒羊毫書畫筆,一支精裝東北野參及一架鹿茸。

毛澤東為白石老人核實成分

1950年11月,白石老人的家鄉湘潭縣茶恩寺鄉開展土改運動。由於他家收過地租,本人又長居京城“賺大錢”,便被當地土改工作隊劃為“地主”成分,並準備蒐集材料,對他的家人進行批鬥,白石老人知悉後十分納悶。因為他出身清貧如洗的農家,4歲就給地主放牛,7歲上私塾後,因買不起煤油,晚上總是用松明點火為燈習畫練字,14歲學木匠,憑苦力吃飯,以後成為“雕畫匠”,收入甚微。直到1920年他定居北京後,仍過著“瓦壺天水菊花茶,白鹽青菜米子飯”的清貧生活。如今,白石老人與“地主”成分掛上了鉤,他自然想不通,但又無法可想,只得找摯友徐悲鴻商量,徐悲鴻出了個點子說,前些日子,毛主席接見中國文聯代表時,還從當年名畫家黎松安的一首詩,談論過你的畫藝和人品,你何不直接上書給這位最高領袖。於是,1951年元旦後,白石老人寫了封長信給毛澤東,介紹了家鄉劃定家庭成分的詳細情況,他在信中說:“我在老家確有兩棟房屋,幾畝水田。不過,並非剝削之財,而是用自己的賣畫收入購置的。解放後,房屋由我的兒孫們居住,土地由他們耕種,也有一兩畝地曾租給鄰近農民,收取少量租谷以養家餬口。我認為自己是腦力勞動者,之所以買田置地,其目的是為了逃避貨幣貶值,而不是為了剝削,我願意將土地交給政府,教育子孫勤耕守法,但希望不要將我劃為地主,也不要批鬥我的子孫。因此特致信主席,請求您向地方政府打個招呼。如蒙垂照,則曷甚感激之至。”毛澤東接到此信後,在信箋上用鉛筆批道:“請王首道同志轉交湘潭縣委認真研究處理。”毛澤東同時給白石老人親筆回覆了一封短信:

白石先生:

來信收悉。已轉寄湖南省人民政府王首道主席,請他酌情處理。此復。順致敬禮!毛澤東一月二十七日

不久,湘潭縣委接到毛澤東的批示,責成土改工作隊重新核實查對,按現行政策徵收了齊白石的幾畝耕地,但對白石老人的家人不挖“浮財”,不劃他們為地主成分。湖南省委書記王首道將處理結果彙報後,毛澤東在電話裡高興地說:“白石老人實事求是反映了情況,我們就應該還他一個實事求是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