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經驗:隔代養育分歧重重,如何老一輩人幫你還聽你的

成功經驗:隔代養育分歧重重,如何老一輩人幫你還聽你的

昨天的文章《把孩子養大真不容易?不,輕鬆當媽,我最受益的十一件事》,有些讀者就留言說“說得簡單,全家不配合,一個人絕對做不到!當你需要改變的是一個家庭的時候,養孩子就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yoyo的故事,看她是如何改變一個家庭的,是如何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解決了隔代養育的各種分歧和矛盾的,並得到了公公婆婆的認可和尊重。

只要有智慧有策略,讓老一輩人幫你帶娃,還能聽你的建議,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出生前:讓人羨慕的婆媳關係

婆婆坐二十站公交車為我送飯

我和先生結婚後一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出生之前,我的婆媳關係、家庭氛圍特別和諧。和諧得簡直讓人羨慕!

比如,那時我固定每天早上七點半出門上班。與叫外賣或者在餐廳就餐的同事們不同,我早中晚三餐都是從家帶飯,每天拎著大大的便當包上班。三年多的時間,我婆婆每天都是早晨六點起床,為我炒菜做飯,一日三餐有菜有湯,並且每天每餐都不重樣,單位同事們嚐了我婆婆的意大利麵後成了“忠粉”,婆婆還專門為她們做過一次意麵。

記得有一次,我年底工作忙得快要到吃不上飯了,婆婆擔心我的身體,特意為我煲了湯,坐了將近二十多站的公交車,給我送來。

從2010年嫁到婆家至今,我和先生除了忙於工作和照顧孩子,從沒操心過柴米油鹽的事,一直都是婆婆做飯,公公買菜和洗碗。

成為全職媽媽的三年多時間裡,我也只是專心照看孩子,吃喝和家務都是由婆婆負責的。

我一個人從外地人嫁到北京,而婆婆是地道的老北京人,聽到我的事情後,同齡的北京同事都十分好奇我是怎麼搞定婆婆的,而這個問題也是當我決定嫁給我先生時最讓親友擔憂和關心的問題。

結果,我和婆婆的關係好到讓親媽都羨慕,我媽也因此總說我的命好,遇到好婆婆。我也覺得自己還算幸運,趕上了雖然態度有時跋扈但還算開明和通情達理的婆婆,可是我們之間從感情培養到感情信任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部辛酸史。

成功經驗:隔代養育分歧重重,如何老一輩人幫你還聽你的

我和先生確立戀愛關係時,綜合各方面因素,他的家人都不同意找我這個外地媳婦;結婚後,我也曾經歷過老北京婆婆的刁難和無理取鬧,也體會過無法向親媽訴說的委屈。

但我認為家庭是應該好好經營的,所以我一直堅持用心付出和待人,我相信“真心換真心”,也正是這一點,讓我們婆媳關係越來越和諧。

我至今仍記得,一次週末全家出去玩,我先生一邊挽著他的媽媽,一邊挽著他的媳婦,開心得意得像個孩子,說他是最幸福的人!

孩子出生後:

兒子兒媳決定“背叛”父母

“獨立養娃革命”開始了

然而,自從孩子出生後,這一切開始慢慢變化。我和婆婆在養育孩子問題上出現了分歧,而且分歧越來越嚴重。

比如,我推崇母乳餵養,孩子出生後也一孩子堅持母乳餵養,但老人總覺得奶水不夠,只要孩子一哭,他們就受不了,還曾趁著我睡覺時想偷偷喂孩子喝奶粉;他們習慣於嬌慣孩子,孩子剛開始學會爬時,他們擔心孩子太累,竟然按住孩子讓她趴下歇一會兒……

孩子剛出生不久,由於我缺乏養育經驗,很多事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還是很尊重老人的觀念和做法的。

有一次,女兒葡萄從床上掉到了地上,當時她六個月左右,我們從地上抱起來就急著去了兒研所,大夫說沒有不良反應,問題不大,回去觀察就可以了。但是爺爺不同意,無論如何都不放心,要求我們拍片確認才能離開醫院。

醫生就直接給我們開了腦CT的單子,我問大夫“我們有必要做嗎?”,醫生回答說是“為了讓老人放心”。就這樣,為了讓老人放心,不到半歲的葡萄就做了一次腦CT。

事後,當我瞭解到腦部CT對寶寶有輻射的問題時,真的後悔不迭,十分自責,覺得自己太沒用了,孩子摔跤是個意外,但因為我們的過度緊張和缺乏常識,又讓孩子受了二次傷害。可我和先生就是沒勇氣和自信去否定爺爺,自己來為孩子的事情做主。

成功經驗:隔代養育分歧重重,如何老一輩人幫你還聽你的

有了那次教訓後,我和先生做了兩個改變:一是我們要學習,接受科學的育兒觀念,出現問題時,我來判斷做主,先生輔助;我拿不準的問題,先從網上查資料,或者向信任的朋友諮詢請教,然後發給他,他再學習,那時,我們兩人的手機裡都是各種育兒的App……

二是對於隔代養育的分歧問題,我們決定採用協商的應對辦法:出現問題時,我們兩個人事先達成一致,然後由先生找合適的機會,再去跟兩位老人溝通和解釋。

例如,當我覺得老人的某些做法不適合時,我先記在心裡而不馬上指出來,等先生回來後,我會把這個問題告訴他,然後先生就會留意老人的這個問題,假裝是自己發現的問題,並且會和他們解釋一下這種做法不合理的原因。

我們之所這樣做,首先是考慮老人的自尊心,另外也避免了兒媳和婆婆的“正面衝突”。但是,嘗試了幾次,每次都以老人委屈得痛哭流涕結束。

最終,我先生也徹底放棄了,一個愚孝到惟命是從的兒子開始了“背叛”,我們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從此以後,養孩子的所有事情完全由我來負責。而對於老人呢,我們採取“不解釋也不順從”的態度。

因為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最重要的,她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不會給我們重新再來的機會。

我的“獨立養娃”的革命就這樣開始了。

口號喊得響 革命卻艱難

老人從抗拒埋怨到默默認同

“獨立養娃革命”開始後,我和先生兩人就承擔了所有養育責任,以前,孩子遇到點問題,先生總會喊奶奶求助:“孩子尿了該換尿布了”“孩子又鬧了快點哄哄”……

但現在帶孩子全由我們自己負責,不再向老人請求幫忙,包括孩子生病去醫院看病,都是我和先生兩人處理,我也特別感謝先生在養育孩子上的積極參與,出現問題,他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

然而,口號喊得響亮,革命過程卻是充滿了艱辛。

沒多久,我就遭遇了一次特別痛心的失敗。一歲左右時,葡萄妹又從床上摔了下來,造成輕微腦震盪。從兒研所再到兒童醫院那幾天裡,我和先生真是生不如死,並且產生嚴重的懷疑:我們是不是太過自信,不聽勸,承擔不起失誤的責任?

但也是這次打臉一樣的教訓,讓我下定決心:既然選擇了自己帶,就要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投入,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女人為母則剛的天性,讓我毅然決然地擔起了爺爺奶奶挑剔監督下的養娃責任。

“獨立養娃革命”過程中,在孩子的問題上,對於老人的埋怨和干涉,我主要採取兩個辦法。

第一,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我會讓它順其自然,讓老人體驗自然後果。

比如,奶奶每次做麵食的時候,葡萄都會跑過來表示很新奇想上手嘗試,奶奶就會給她一點活好的面讓她玩。頭兩次我會說:“葡萄你有很多彩泥,可以拿不同顏色的彩泥過來,跟奶奶學著做”,但是奶奶覺得孩子喜歡或是想討好孩子一下,堅持要給她。

後來,我就不再管了。也不知道從第幾次開始,就聽見奶奶在廚房喊:“你不要拿我的面啦,你都給浪費了還到處亂扔。”

這些話也是故意大聲說給我聽,她覺得我會去管教葡萄,但是,我堅決不會參與。因為對於這個問題我已經幾次提醒過了,現在的結果實際上是大人造成的,既然允許了她第一次,她就覺得這件事是被允許的,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我主要目的是讓奶奶意識到什麼是錯誤的引導方式。現在我家奶奶也會對孩子的要求說“不”了,我想這就是進步。

第二,如果老人的養育方式嚴重影響孩子的長遠行為習慣,我會立即堅決制止。但方式是“溫和且堅定”,我的做事原則是“做大於說”。

溫和的意思是,我不會和老人為具體的事情爭辯和爭吵,態度上保持對老人的尊重;但堅定的意思是,我會堅持我的做法,不會動搖和被影響。

葡萄在兩歲多時不好好吃飯,有一次奶奶給葡萄煮了兒童麵條,她不吃,奶奶一會又拿了剛出鍋的小餅進來,葡萄還是不吃。奶奶問:“那你是想吃米粥嗎?”,轉身又要去做米粥,我制止了她,我說:“媽,您沒必要一頓飯做三遍,孩子應該和大人一樣吃飯,她不應該享受特殊待遇,上幼兒園以後沒有人會給她做三次飯。”

那次,奶奶很生氣地摔門出去了,隔著門邊走邊說:“她還是個孩子,孩子不都這樣嗎?!”雖然我也會有情緒,但並沒有作聲,我相信事實勝於雄辯,讓事實說話。

還有一次,家裡來了一位帶著寶寶的客人,我們只有一個寶寶椅,朋友說她家寶寶不用坐,然後奶奶藉機跟爺爺大聲的講:“你看人家,人家就可以坐別的地兒吃飯”。當然,這話也是說給我聽啦!但是我有我的目標,因為我知道習慣這個東西,時間才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我仍舊選擇了沉默和隱忍。

最後也確實得到了證實:葡萄很小就可以獨立吃飯,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且這一點在入園時就得到了老師的稱讚。

當葡萄因為良好的教養和習慣受到別人表揚時,爺爺奶奶高興得直誇:“我孫女怎麼怎麼樣!” 這也充分證明,老人認識到了我的堅持和不反抗的意義。

也是因為孩子讓他們滿意的地方越來越多,他們也漸漸地理解了我們的養育方式。最終,我們換來了老人的認可和配合。

“獨立養娃革命”的成功經驗

第一,建立夫妻統一戰線的重要性。

“獨立養娃革命”期間,先生給予我特別大的支持,工作之餘主動承擔家務,他照顧我,我照顧寶寶。所以夫妻戰線統一是我們“獨立養娃革命”成功的首要條件。

記得有一次,先生夜以繼日連續加班三個通宵回到家,累得幾乎癱在床上時,還一邊為我按摩,一邊對我說“這幾天我不在家,你辛苦了”。

直到今日,也有很多男性認為,女人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或者用物質來彌補丈夫和父親角色的缺席,但他們內心並不理解和認可女人在養育孩子上的付出和艱辛。所以,當先生從精神上給予我理解和支持時,我特別的感動。

成功經驗:隔代養育分歧重重,如何老一輩人幫你還聽你的

在緩和婆媳關係上,他也是“費盡心機”在婆婆面前賣我的好,在我面前賣婆婆的好,有衝突問題他總是自己消化中轉,先自行消除不利於婆媳關係的部分,起到了我們婆媳關係潤滑劑的作用,真是做到了媽媽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但這期間,他也有幾次在我面前被逼得放聲痛哭,每每想起都讓人心疼。

先生說過一句讓我記憶猶新的話是:“你和媽是我這輩子值得驕傲的兩個女人”。愛屋及烏的心理,也讓我願意去緩和婆媳關係。

第二,養育孩子的過程,我沒有什麼理論支持,就是一種責任感。

我的一個朋友,常在我面前吐槽婆婆的養育方式,但她自己卻很少親力親為地帶孩子。有一次,她婆婆回老家,她不得不自己照顧孩子,結果孩子三餐沒能按時吃,最後還著涼生了病。

我認為:養孩子首先是爸媽的責任。有些媽媽自己不敢去面對和承擔責任,永遠都是在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來證明老人是錯的。這些只會抱怨而無作為的爸媽,又什麼資格去評判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的老人們呢?

所以,關於老人帶孩子的種種利弊問題,我的態度就是:要麼自己帶,要麼就請尊重老人!養孩子本來就是個誰付出誰有發言權的事。

第三,放棄對錯之爭:少幾分抱怨,多幾分感恩。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和老人都犯過錯誤有過失誤,但不能揪住彼此的問題大做文章,更不可以大肆指責對方,不尊重對方。

即使獨立養娃革命過程中,就養育孩子的問題,我們和老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但孝敬老人的義務我一分都不減,該關心的還是關心他們。比如,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時,我都為他們精心準備禮物;老人生病時,買藥就醫照顧,絕不含糊偷懶;遇到突發情況時,我們都會首先齊心協力解決問題的。

也就是說,我絕對不會把育兒的分歧和矛盾延伸到家庭生活的其他領域。在我們因為孩子而婆媳關係最最緊張的時候,大家都還心照不宣地保持著最基本的互敬互愛的關係。

我一直認為,家庭是最值得用心經營的,和諧溫暖的家庭是我們每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

矛盾和衝突都是漫長人生中的小插曲,不值得我們付出傷害彼此感情的代價去對抗。

雖然這幾年圍繞孩子,我們的大家庭出現了分歧,但我和先生盡力維護,所以一切也算平穩。也因此,先生在事業上發展得還不錯,老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也沒有大問題,而和諧與彼此關愛的環境,更是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

痛苦使我們更加珍惜和尊重彼此

和睦的家庭讓我再次啟程出發

葡萄妹2歲零2個月時,二寶出生啦!二寶就像一個和平天使一樣降臨到我家,我們都曾嚐到了因為各自的執念帶來的痛苦,所以大家都特別珍惜這個重新來過的機會,都自覺用顧慮彼此感受和尊重彼此的態度相處,各自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和諧和幸福。

尤其是奶奶,在孩子的養育方面,幾乎步步請示,她的配合讓我這個做兒媳婦的都有點“受寵若驚”,好像婆媳關係搞反了一樣。總之,我們的家庭關係開始穩步回暖了!

成功經驗:隔代養育分歧重重,如何老一輩人幫你還聽你的

在這裡,我真的要感謝三川老師,在看到三川老師的文章《奶奶寵溺過的孩子,是加倍幸福的孩子》後我頓悟到,我們不能剝奪了老人愛孩子的權利,這樣不僅孩子缺失了幸福的寵愛,老人也無法享受天倫之樂。

反省了自己在“獨立養娃”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二寶誕生後,我心態更加溫和,與老人相處時也有更多的理解。

因為二寶的養育上有公婆的配合,如今,我可以放心地分出些精力,照顧一下幾年來被忽略的自己,還在童書媽媽兼職工作。時隔三年多後的第一次領薪水時,我激動地只想掉眼淚!貼心的先生髮來“賀信”(祝賀的微信)說:這個月的工資你就自由支配吧,你也好久不拿工資了,辛苦了,媳婦!

然後,我第一時間就去取了500元現金,包了紅包,我重新上班後的第一份工資,先孝敬了婆婆,婆婆更是感激得四處張揚去了!我的家真的又回到了從前!

備註:本文配圖來自日劇《嫁個好人家》,本文由童書媽媽編輯部曉理編輯整理。


作者簡介:yoyo是童書媽媽的兼職同事,兩個美麗女兒的媽媽。選題會上,編輯部談到隔代養育的分歧問題時,一直默不作聲的yoyo主動說起了她的經歷,並連夜整理成文字交給了編輯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