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遏制教師利用節假日搞「微腐敗」

省教育廳下發“關於寒假春節期間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通知”,明令廣大教師,寒假春節期間杜絕有償補課、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

堅決遏制教師利用節假日搞“微腐敗”

為切實強化中小學在職教師遵紀守規意識,落實好師德建設整治年實施方案的各項要求,鞏固師德專項整治成效。

省教育廳發文,就寒假春節期間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出要求:

一、強化師德師風宣傳教育,杜絕寒假春節期間師德失範行為。

堅決遏制教師利用節假日搞“微腐敗”

二、提高遵紀守規自律意識,牢固樹立教師道德“底線”。堅決不從事或參與任何形式的“有償補課”,堅決拒絕收受或變相收受 學生及家長任何形式的“禮品禮金”。

三、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遏制教師利用節假日搞“微腐敗”。加大對教師師德失範行為的懲處力度,堅決執行師德“一票否決”。 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微腐敗”問題,堅決遏制在寒假、春節或利用新學期開學等重要時間節點搞 有償補課、收受錢物、有償換坐和選班乾等“微腐敗”。要建立問責制度,對嚴重違反師德行為監管不力、推諉隱瞞,造成不良影 響或嚴重後果的,堅決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都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佈師德師風舉報電話,主動接受 社會監督。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師德師風輿情網絡,將教育行業“微腐敗”和師德失範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 不斷加強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切實營造風清氣正的學校教育環境。省教育廳也將利用寒假、春節期間進行專項 督查和明察暗訪。對仍然置若罔聞,頂風違紀,違反規定的,不管涉及到誰,一經查實一律依法依規懲處。對危害嚴重、影響惡劣者,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教師資格知識點總結——文學文化部分

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考查範圍相對來說比較固定,對知識點的考查也具有系統性強的特點。一般來說,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複習、整理,就會比較容易地通過考試,取得教師資格證。文學文化部分是教師資格考試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考點,中公教育考試研究院特針對此內容為學員進行整理,希望成功為學員助力。

一、考查形式及範圍

教師資格考試中,語文教師資格證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在這兩個學段的考試中,文學部分都佔有一定的比重,均不可忽視。文學部分主要集中於客觀題,一般會以單選的形式出現,所涉及的知識點大多數可以在人教版相應學段(初、高中)教材中找到出處,少數涉及課外知識積累。

二、考查角度

教師資格考試中,文學部分的考點包括中國古代、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以及少數的文化常識(年齡稱謂、謙敬辭),考查的內容主要有作家的朝代、地位、並稱,作品的體裁、題材、人物形象或詩歌意象、主旨思想、藝術特色以及名句(出現較少)。

三、備考策略

考試之前的複習其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針對像文學這樣以識記為主的考點,更需要考生安下心來,去整理、記憶。但是,在大多數考生看來,文學文化知識這個部分知識點過於散亂,難以形成系統,背起來特別浪費時間。其實,教師資格考試因為它的考點相對固定,我們可以根據考點來進行重點突破,現就這個問題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一)重點人物,集中識記

說到文學,有幾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是常考的,而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我們又提到考查範圍主要是集中在人教版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中,因此,我們把常考人物和初、高中教材中的常見人物進行“合併同類項”。需要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的人物有,中國古代:司馬遷(《史記》在初中、高中教材均有選篇)、陶淵明(初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高中:《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韓愈(《師說》《馬說》)、柳宗元(《小石潭記》)、李白(詩歌為重點)、杜甫(沉鬱頓挫的特點,現實主義風格)、王維(山水有田園詩)、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杜牧(懷古詠史詩)、李商隱(愛情詩)、蘇軾(詩詞為重點)、李清照(《醉花陰》《聲聲慢》);中國現當代文學:魯迅(《吶喊》《彷徨》《朝花夕拾》以及所包含的篇目)、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巴金(“激流三部曲”)、老舍(《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龍鬚溝》)、曹禺(《雷雨》以及其它戲劇作品)、聞一多(《死水》)、郁達夫(《故都的秋》)、舒婷(《致橡樹》);外國文學: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托爾斯泰(《窮人》)、莫泊桑(《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契訶夫(《變色龍》)、歐·亨利(《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以上這些作者,需要集中記憶他們的朝代、國別、流派、代表作品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稱謂。尤其是教材中出現過的作品片段,對於裡面的情節、主題也需要重點關注。

(二)類似題材,串聯記憶

教師資格中有一類題目是找到與相關作品題材相同的選項,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好作品的相關內容,那麼,在複習之中,就可以以此為線,串聯起一部分知識,如,同樣以“人力車伕”為題材的作品有:《老王》《駱駝祥子》《一件小事》《苦惱——我拿我的苦惱像誰訴說》《薄奠》等;同為科幻小說的有《海底兩萬裡》《三體》等;同樣以“梅”為意象的詩句有:“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整理這一部分知識點時,可以參考教材之中的單元主題,比如:離情別緒、磨難促人成長等。基本上一個單元會圍繞一個大的主題來進行編寫,所以也可以定位記憶,在教材之中,捱得比較近的、處於同一單元的,大多都是一個主題。

(三)相同體裁,分類整理

在複習文學部分的知識時,最好把重要作品的體裁整理一下,尤其是教材中所出現的一些古代詩文,考試中也會作為重要的考點出現。如16年初中考查過傳記體散文的知識,高中考查的是歌行體;15年初中涉及到五言律詩的考查;14年初中考過五言絕句,高中考查報告文學;13年初中考的是七言律詩,高中在先秦史傳散文處設置了考點。因此,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作品體裁都需重點把握,所以大家應該把教材中出現的幾種常見體裁分類整理好。可參考類別如:律詩、絕句、歌行體,史傳散文、諸子散文、政論散文、駢文等。

(四)文化知識,理解運用

教師資格考試中關於文化知識的考查內容並不多,主要就是謙敬辭和古代年齡稱謂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面對這一部分知識,考生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經驗來理解。比如謙敬辭,記住“家大舍小令外人”以及“謙己敬人”原則,年齡稱謂記住即可,但是要分清適用對象,如“豆蔻年華”只能用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

以上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文學類的主要考點以及備考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多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