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張萬琪

(作者:劉文珂,編輯:楊峰青)張萬琪: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名家畫院副院長;上海創作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副院長兼浙江分院院長;中國佛教書畫院高級院士,教授。近年致力於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現代藝術的融匯貫通,作品呈現出自己新的面貌。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曾憲梓教育基金獎”。

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蟲鳴細小,陌上悽悽草。惆悵逢秋花易老,更恨關山路渺。

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涼波暗湧秋山靜,芰荷帶露搖風。可憐紫雁去無蹤。小樓深處,執手畫芙蓉。

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魚傳尺素天涯遠。綠綺頻彈管絃亂。九曲欄杆都倚遍。芳華難佇,鴛盟易散。惟有深深嘆

花鳥畫是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畫種,萬琪在一篇文章裡稱它是中國畫中最為普及的門類,尤其是在當前更是進入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空前熱鬧的繁華境地。確是如此。究其原因,我以為是因為他最能體現我們民族傳統美學的特徵。

如果拿它和西洋畫中的靜物畫對比,則不難看出二者之間是大異其趣的。儘管西洋畫裡靜物能畫得極其真實似乎達到觸手可及的地步,但總感到它的靜止而缺少生氣,甚至似乎是無聲而又有些寂寥的意味。

而我們的花鳥畫,則賦予萬物均有生命的活力;體現傳統哲學裡人與自然合一的和諧。所畫的鳥是顧盼生姿;所畫的花是生機盎然。鳥棲枝頭,如聞其聲、花開朵朵,如嗅其味。

帶給觀者是千姿百態的美的愉悅;其多種情調可以激發人們情緒的共鳴。我想這大約就是花鳥畫之所以能夠得到人們廣泛喜愛和讓萬琪鍾情如痴的原因吧。

張萬琪老師確是這樣一位擅長美、捕捉美和表現美的花鳥畫家。在他筆下的花鳥,生意蓬勃均有動勢。他畫的鳥,或棲於花葉;或穿林飛舞;或石上迎風而鳴;或枝間雙雙細語。都給人以親情。他畫的花,或含苞待露;或怒放迎春;或傲立枝頭以沐雨經風;或傍水岸旁一清韻流芳……林林總總,各具不同的風情,足以引發觀者的遐思。

花鳥畫的內涵多樣,但也有其題材的侷限,其特點之一是給人以美感、攪人情思。因此它對形式感的要求更高。對點、線、面的運用和組合更要畫家苦心經營。萬琪在這一方面,是很出色的。在畫面上,有直立排列的端莊感、有斜線交錯的靈動感、有滿紙運筆、潑墨凝重僅有少許空白的對比,也有寥寥幾枝、疏朗清瘦的互補……能對形式感熟練如此、控制自如,使匠心成為自然,是他長期探求,反覆實踐的結晶。

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池上水生煙,一一風荷舉。鷗鷺不勝寒,輕漾碧波去。

張萬琪老師還是一位成熟的水彩畫家,他的水彩畫色彩絢爛奪目,水分乾溼互濟,筆觸灑脫奔放,內涵意境深邃。作品在國內外展出,獲獎並出版畫冊,均獲好評。

現在他能將自己的創作把這兩個畫種的特色和諧溶匯,意味著二者之間既有水色交融的共同情趣,又在墨彩對比之中展示各自不同的美學特徵。

張萬琪老師喜歡從自然萬象中提取豐富的形式。從他一幀幀筆墨雄飛的畫作中,我們不無體驗的畫家對傳統的重視和基本功的紮實。

在技法上常常借用西洋水彩畫“積”“破”“潑”的技巧使畫面豐富並充滿水墨的韻味,與中國畫傳統筆墨的表現畫家內心的一個“大美”境界,一個無限大的“心象”世界。

當代書畫大師張萬琪老師作品欣賞

向晚倚秋窗,忍看瀟瀟雨。湘女不知愁,頻弄琵琶語。

儘管畫面色彩斑斕,可以豔而不俗。在白底黑線豔色之中,凸現出畫家一顆跳動的詩心,洋溢著一感情

畫家十分明確的要求自己的感情筆墨、圖式、語言、形式要體現出現代感,這又使得他的畫以區別於傳統的花鳥畫的陳舊美感,也是他的畫畫面留給人以清新的美感的魅力所在,透露出“野趣”的風骨。

因此,張萬琪老師的一系列花鳥畫作品,依我看都是屬於花鳥畫的文本探索和實驗。他的藝術目標,也十分明確,既追求並實驗一種花鳥畫的新氣象、新觀念、新思維與新世界,使自己的藝術“當隨時代”,這是時代的需要和呼喚,生逢其時,張萬琪正是把自己的使命、責任與時代呼喚相呼應,應運而生,這也許是張萬琪的幸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