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林:努力交出經得起檢驗的昭通答卷!

杨亚林:努力交出经得起检验的昭通答卷!

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

努力交出經得起檢驗的昭通答卷

“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這是雲南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使命擔當,順應了全省各族人民群眾的心願。”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說,良好的生態資源,是雲南的寶貴財富和突出優勢,也是脫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楊亞林說,昭通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區腹地,作為長江上游、烏蒙山地區生態相對敏感脆弱的區域,全市山區、半山區土地佔國土面積的96.4%,25度以上陡坡耕地佔耕地總面積的35.6%,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5%,土地石漠化程度1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70人,是雲南省的2.23倍、全國的1.85倍,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是昭通真實的寫照。

“正是由於自然、歷史等各種因素影響,昭通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區之一,脫貧攻堅成為全市當前最大的政治和最艱鉅的任務。”楊亞林說,立足昭通實際,全市上下只有堅持把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把推進易地搬遷作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的鐵齒鋼牙,順應城鎮化的發展潮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力推進“應搬盡搬”與“應退盡退”相結合,特別是針對深山石山、邊遠高寒、石漠化、水土流失嚴重、自然保護區周邊等地區,聚焦資源承載力嚴重不足、公共服務嚴重滯後且建設成本過高、地質災害頻發易發、國家禁止或限制開發、地方病高發等區域,堅決下決心把貧困群眾搬出大山。努力探索“進城、入鎮、進廠、上樓”的城鎮化安置模式,在實現既挪窮窩更斷窮根的歷史性轉變的同時,通過大力實施有組織、高標準的退耕還林還草,斬斷貧困人口與生態脆弱地區的直接聯繫。結合昭通“一城三區、若干特色小鎮、產城融合”的城鎮化發展戰略,實現全市城鄉人口分佈格局的重構。通過發展蘋果、馬鈴薯、天麻、花椒、生豬、肉牛六大高原特色產業,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修復保護的有機統一。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昭通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在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進程中,交出一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昭通答卷”。

杨亚林:努力交出经得起检验的昭通答卷!

今日推薦

來源/雲南日報記者 蔡侯友 沈 迅

編審/李仁安 校對/馬 杏 編輯/李曉溪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