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回升企穩,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人民幣回升企穩,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開啟了一輪貶值週期,從6.28一直貶到7月3日的短期高點6.72。短暫休息一下繼續“趕路”,直到最高衝至6.89。在過去的4個月裡,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跌幅已達8.5%。

人民幣回升企穩,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央媽實在看不下去:小貶有助於出口,大貶可就傷身了啊!一旦匯率失去控制,再多的外匯儲備都拉不回來。8月3日,央行終於出手,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零上調至20%,加大人民幣做空成本,試圖對一騎絕塵的人民幣懸崖勒馬。

1什麼是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準備金這個詞很有意思,它可以說是監管層控制風險的一種手段,比如說存款準備金,期貨保證金(期貨風險準備金)等,包括這個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的本意,其實就是強制留存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押金”一樣留存在相關機構,達到減少存量的目的,進而控制增量。

而外匯風險準備金,就是銀行在遠期售匯協議中,需要交一部分比例錢放在央行,1年後才能給你。這就相當於“收稅”,將你的一部分利潤上繳國庫。在這裡,這個“利潤”就是協議金額中的一部分錢,即外匯風險準備金,而這個比例則是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2為什麼要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還記得今年上半年港幣貶值的事嗎?美元兌港元匯率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紅線,使得港府不得不花大量美元去買港幣。但咱們監管層有智慧,能“免費”的咱就儘量不要花錢,比如說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時往往會面臨著匯兌風險,比如人民幣在升值階段,本來100萬美元的利潤可以換600萬元,過段時間升值後可能只能換500多萬;同樣,如果企業未來可能需要購置外幣資產(比如美元),現在的匯率是6.89,如果購置100萬美元資產則需要689萬元。然而現在人民幣正在貶值,未來可能需要700萬+才能換100萬美元了。

因此外貿企業就必須與銀行合作開展遠期購匯。所謂遠期購匯,就是去銀行做個對沖,與銀行簽訂一個協議:預定未來某個時間點,企業依然可以以當前這個匯率兌換100萬美元。當然銀行幫你做事也要收取一些報酬。站在銀行角度,未來你把人民幣給我,我把美元給你,叫做遠期售匯(銀行把美元賣給你)。

而銀行在簽完協議後,也必須即時匯率(當前匯率)在外匯市場買入100萬美元,不然到時候拿什麼給企業換呢?這麼一來,在人民幣貶值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會向銀行辦理遠期購匯,銀行在外匯市場買入的美元就會越多,美元的需求越來越大,拋售的人民幣開始氾濫,就會進一步加劇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央行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至20%,意思就是銀行每簽訂一個這樣的售匯協議,都要向央行上交20%的美元(注意:不是人民幣),比如協議金額是100萬美元,那就是20萬。這些錢作為“押金”,放在相關管理部門1年,期間還沒有利息。

羊毛出在羊身上。銀行只收取了少量的協議報酬,現在還要損失20萬美元的利息,肯定不幹啊!這些成本最終都是要算在企業頭上的。

而企業通過遠期購匯協議能節省11萬,扣除協議本身報酬和銀行轉嫁的利息成本外,如果沒賺頭,自然也不會去做。監管層就是通過這種手段達到緩解人民幣貶值的目的。

3效果幾何?

從人民幣走勢來看,效果或許會讓大家有些許失望。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短期內可扭轉人民幣走勢,但改變不了長期趨勢。因為匯率的長期趨勢受一國的宏觀基本面影響最大。

2015年“811匯改”初期,人民幣快速貶值,拉出了一根大陽線。隨後央行便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零調整到20%。短期內人民幣立刻掉頭向下(第一個紅框);

2017年9月11日,央行再次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降到零,人民幣立刻走貶,隨後震盪(第二個紅框);

人民幣回升企穩,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但是兩次調整後依然沒有改變人民幣的長期走勢,該升的照樣升,該貶的照樣貶。不過,這次央行出手,並不在於扭轉人民幣走勢,也不可能扭轉,即使扭轉了也會被國際社會扣上“操縱匯率”的帽子。其根本目的更是在於向市場傳達維穩匯率的信號和決心。在目前毛衣戰的背景下,人民幣適當走貶反而能對沖一些外貿出口損失,也是順應市場的規律,“有形的手”過多,哪裡還能稱得上是市場經濟呢?

4影響幾何?

首先,短期內改變人民幣貶值趨勢,對於那些海淘、海外留學生、配置海外資產的投資者等來說是一個短期利好,畢竟兌換美元所需的人民幣未來或許會更少。

其次,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國際地位。長期貶值會導致資本外逃,即使有利於出口那也是溫水煮青蛙,長期靠匯兌收益吃飯會慢慢磨掉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

如何避免這種急升急貶,目前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在外匯市場大量買進本幣,大量拋售外幣,這種方法“很市場”,但會消耗大量外儲;第二種就是今天說的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不過這些都是短期機制,長期來看,宏觀基本面向好才是匯率穩定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