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應該驚艷北京SKP的銷售額,還是應該驚艷它的運營管理呢?

在傳統百貨轉型、關門、倒閉之聲不絕於耳的今天,北京SKP的一組年銷售額125億元、店慶單日銷售額近8億元的天文數字,讓百貨人驚豔得目瞪口呆,人們從百貨的日薄西山中又似乎又看到了朝霞滿天。

確實,在中國百貨普遍不被看好的這幾年,北京SKP卻逆勢上揚,連續6年雄居百貨單店銷售榜首。2012年,當時的新光天地銷售額達到72億;2013年達到75億;2014年依舊保持75億,2015年,改名後的SKP以78億銷售額位居榜首,2016年又以全年實現96億元的銷售額傲視群雄,2017年北京SKP又一枝獨秀,全年銷售額更高達125億,在店慶期間的11月18日更是取得了7.91億元的日銷售額,刷新了由自已保持的全國百貨日銷售紀錄。SKP成為僅次於倫敦哈羅德的全球第二大百貨商店。

我們是應該驚豔北京SKP的銷售額,還是應該驚豔它的運營管理呢?

SKP開業當年盈利,每年營業額增幅高達30%,每年銷售額都屢創國內新高……在電商將全國實體商業衝擊得哀鴻遍野的今天,這些怎麼看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商業神話,為什麼能讓北京SKP一直保持著呢?

要分析SKP神話般的成功,就不得不搬出商業的三句老話:位置、品牌、經營。

先來看位置。SKP選址可謂是得天獨厚。它位於東三環和東四環之間,坐落在長安街東沿線的建國路與大望路交匯處,與地鐵一號線無縫相連,交通十分便利。它的西邊是國貿、萬達等CBD核心區,東邊與華貿中心相連,里茲·卡爾頓、萬豪酒店近在咫尺。它的四周匯聚了眾多世界級財團和集團公司。當年,北京兩家高檔百貨燕莎和賽特也是依靠外國使館、國內外大型商業機構、CBD高端商務人士發展起來的。但賽特因物業空間的限制,特別是停車場的影響,而今已被邊緣化,燕莎這幾年也一直保持著守勢,只有SKP一枝獨秀。

我們是應該驚豔北京SKP的銷售額,還是應該驚豔它的運營管理呢?

儘管SKP佔據著北京CBD區的絕佳的地理位置,但它卻與國內絕大多數商業地產開發商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在這寸土寸金的位置,它只建了一個地下3層、地上6層單體商業,上面並沒有再建高檔寫字樓和高星級酒店。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他的物業空間的通透性、客流動線的流暢性、商場調整的便利性、停車場的易達性。而縱觀國內大部分商業地產開發商,他們沒有商業思維,只有地產思維。在一塊黃金地段,他們總是想方沒法在商業樓上面再插上幾棟寫字樓和酒店。表面上看,是提高了容積率,增加了物業體量和資產規模,但實際上,往往是商場經營不好,寫字樓和酒店同樣經營不好,最後是顧了面子,丟了裡子。

再來看品牌。儘管SKP在開業之初與臺灣團隊曾有過定位的討論,但在確定走高端時尚路線之後,就借開業前的北京奧運會舉辦之東風,便將眾多奢侈品品牌集中引入進來。北京SKP之所以能夠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就是因為它是目前北京乃至國內高端商場中,品牌集中度最高的一家,且品牌涉及的貨品全、種類多,不論是一二線品牌還是輕奢品牌都有,“全國首店”,“新款首發”,“限量版預定”等名詞一直與北京SKP相伴,這便奠定了其在北京高端品牌消費市場的霸主地位。

我們是應該驚豔北京SKP的銷售額,還是應該驚豔它的運營管理呢?

儘管北京SKP的品牌矩陣起點就比較高,但近兩年,它仍然在不斷升級商場的品牌。例如,2016年就引入的全新品牌近20家,涉及服飾、箱包、化妝品等多種品類,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2016年10月27日開業的世界殿堂級干邑品牌路易十三的全球首家品牌店。

注重品牌經營,是每一家百貨和購物中心都耳熟能詳的經營法寶,但能做到象SKP那樣,在國內現有的高檔品牌一網打盡的情況下,還千方百計地引進新的品牌,並不斷進行品牌優化和品牌結構調整,這種精益求精、好上求好的“品牌至上”的理念,確實是值得我們每個百貨人學習。

最後來看經營。“經營出業績”這句話,今天從北京SKP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傳統百貨普遍日漸式微的今天,定位於商檔百貨的北京SKP卻一路高歌,逆勢上漲,這與其狠抓經營、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密不可分。從2014年起,北京SKP陸續組建了完整的零售、採購團隊,招募了包括品牌買手、視覺陳列,零售運營等相關職位人才,將傳統百貨的經營模式轉變為兼具直營採購模式的精品百貨公司,並且加強特許經營的力度,積極引進更多獨家品牌入駐。同時,SKP還經常邀請知名模特、名星參與各種營銷活動,通過舉辦各類商品、文化展覽,為商業空間賦予了更多人文和藝術氣息。在大數據廣泛應用於銷售服務的今天,北京SKP利用顧客的銷售數據,建立了顧客的會員管理系統,會員不僅能在商場內享受周到的服務,在大型促銷季,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週年慶期間能夠享受更大的優惠。

我們是應該驚豔北京SKP的銷售額,還是應該驚豔它的運營管理呢?

在過去的幾年間,北京SKP從盛裝開業,到與臺灣團隊分手後正式更名,到抽絲剝繭式的逐層重裝,到對品牌的再優化再佈局,它的每一次調整和跨越,都是對現代百貨的重新定義和最新詮釋,那就是: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物業空間固然重要,但始終如一的抓好品牌建設和運營管理更為重要。在電商將傳統百貨衝擊得搖搖欲墜的今天,在新零售將傳統百貨攪動得心神不定的今天,北京SKP以“抓品牌”、“抓運營”這個千年不變的定律,再次告訴我們:商業的本質就是為顧客提供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務,抓住了商業這個本質,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附:張璋,北京同世飛天公司董事長,中國商業和商業地產資深專家,北大、清華、哈工大、中山大學資深培訓講師、兼職客座教授。在商業和商業地產領域歷煉26年,具有豐富的商業和商業地產的現代理論和實戰經驗,熟稔中國現代商業的定位、規劃、設計、招商、營銷、運營、管理、投資、資本運營等各個環節,思路超前並敢於不斷創新。先後榮獲TOP100金牌管理諮詢師、中國商業地產十大操盤手、中國商業地產十大新銳人物、中國商業30年十大策劃人物、中國商業地產傑出人物獎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