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圖?臣妾做不到啊

前面發了幾篇文章,有朋友提意見了,怎麼還不寫理財啊?哈哈,那是因為正好碰見了相應的故事題材,兩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個人財產與企業財產還是要分開的好,不然不是被企業拖累,就是拖累企業。被企業拖累就是負債累累,拖累企業就可能是挪用資金,罪名加身。做好公私資產隔離,保護好自己的財富,也正是“守財”的要義。(兩篇文章分別是:他是上市公司執行董事,他的子女為什麼放棄繼承遺產?以及 甘薇這賬怎麼算?)

言歸正傳,今天就來說一個跟理財相關的話題: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百度一下,立馬冒出來一堆花花綠綠的象限圖:

最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圖?臣妾做不到啊

各種顏色區分、形象化的註解、口語化的說明,高亮的文字……都在拼命地想讓你明白這個圖的意思,很多號稱理財師的人寫文章,錄音錄視頻進行講解,嗯嗯,好吧,圖的意思我明白了,然並卵。

這類文章的解說格式一般是這樣的:

首先說明圖的來歷:來自於標準普爾對全球十萬個家庭的調研,發現擁有下列比例投資理財規劃的家庭資產增長最為穩健,因此該圖被稱為最為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圖

——看到這樣權威性的描述,你心動了嗎?想學嗎?

最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圖?臣妾做不到啊

然後就是千篇一律地對每個象限的講解了。

要花的錢,佔10%,包含什麼內容,blabla……

保命的錢,佔20%,包含什麼內容,blabla……

生錢的錢,佔30%,包含什麼內容,blabla……

保本的錢,佔40%,包含什麼內容,blabla……

這裡面可能會穿插一些配置要點,注意事項,比如這個象限容易配置低了,那個象限又容易配置多了……分別會導致什麼問題……最後不忘總結一句,要想家庭資產穩定增長又抗風險,就要按照這個來,諸如此類的話。

——看完以後你是不是熱血沸騰地想要拿出筆來算一下自己的資產配置,看看是不是達到最合理狀態了?

然後,然後算著算著你就傻眼了:這怎麼算啊?

這說的是我的收入每次都按這個分配?還是說算上已有的資產呢?哪些東西要算入資產呢?負債要不要扣除呢?房子按買房時的價格還是現在的實際價格算呢?自住的房子和投資的房子算法是一樣的嗎?不同類型基金風險差別很大,都算到一個象限裡?當腦袋裡有這麼多疑問的時候,你只能想:這太專業了,放棄吧。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不服氣的精神,也許接下來你還會繼續想,那就當我沒有資產,從現在開始積累,每個月家庭的收入按照1234比例配置。結果,這一算,你發現,乖乖,完蛋了!

因為:如果家庭稅後月收入3萬,每個月只能有3000元作為生活開支;家庭稅後月收入5萬,每個月整個家庭生活只能開支5000元!如果一個人一個月收入5000元……MD,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最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圖?臣妾做不到啊

有人就會說了:對呀,正因為你做不到,所以你家資產不能很好地穩健增長啊……

還有人說:對,這就是隻針對中產階級的配置建議……

所以,這竟然是一款鑑定“偽中產”的照妖鏡??!!

最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圖?臣妾做不到啊

不妨都來照照……

那麼真中產就適用這份配置了嗎?也未見得,因為一些資產資金項的計算方法並不清晰,對此曉雪只能持保留意見。

現在市場上會有一些人把這個掛在嘴邊。

一個常見的場景:你要配置一款保險,問業務員“你建議配置多少合適呢?”

有的業務員會回答:按照標準普爾的配置方案來說,應該配置多少多少,blabla……

在曉雪看來,這樣的回答只會說明業務員不夠專業,既沒有仔細分析過標普方案的適用範圍,也沒有真正從你的需求角度分析,只是一味套用一個模糊的標準而已。

這時候,請反問他:你的家庭資產是按照這個標準配置的嗎?

如果他回答是,請追問他的月收入與開支,如果他真的說清楚並做到了,好吧,請留言告訴曉雪,曉雪會在此虛心景仰一下~

如果這個方案不可行,那有沒有合理的配置方案呢?且聽下回慢慢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