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ByteTrade: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需要獨立的資產錨定機制

拆解ByteTrade: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需要獨立的資產錨定機制

最近半年交易所安全事故頻發,中心化交易所的弊端暴露無遺,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因性能問題尚不能大規模普及,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

ByteTrade(字節犇牛)則志在打破這一局面,希望通過開發面向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公鏈,以及採用智能合約進行資產鎖定、DPOS與BFT的雙共識機制等辦法,幫助ByteTrade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達到中心化交易所近乎同等的用戶體驗,實現跨鏈數字資產的自由流通。

近日,鏈捕手(ID:iqklbs)對ByteTrade創始人彭鵬進行了一次採訪,彭鵬曾歷任百度核心技術研發工程師、創新工場Tech leader,還曾先後創立塗鴉移動、丘陵移動、保險神器等,擁有非常豐富的創業經驗。在本次採訪中,彭鵬向鏈捕手講述了當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類別和問題,以及ByteTrade的產品定位與邏輯。

01

去中心交易所的分類

「交易撮合引擎作為一個狀態機與區塊鏈很相似,區塊鏈從創世塊開始後的每一筆交易都會發生狀態的改變,區塊鏈實際上是基於撮合引擎的價值交換網絡的更優載體。」在悟出這個道理時,ByteTrade(字節犇牛)創始人彭鵬正困擾於場景公鏈的共識問題。

最初,彭鵬打算做一個場景鏈,但他發現共識過程非常困難。在意識到前述邏輯後,他決定All In數字資產價值交換網絡,轉而為場景鏈提供價值交換網絡。

目前,許多數字資產都分佈在各個共識機制不同的公鏈上,無法做到流通或者通用,未來可能還會有單個DApp使用多條公鏈,但前提是不同公鏈上的數字資產實現自由流通,而這個所有數字資產自由流通的區塊鏈網絡正是彭鵬和ByteTrade的終極目標。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的上百個去中心化交易所普遍存在交易效率低下、交易資產類型有限等問題,導致其始終無法被大規模普及和應用。對此,彭鵬認為這與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資產錨定機制、共識機制、價格發現機制存在的弊端有關。

彭鵬把市面上既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分為了三類,第一類是不做資產錨定、不做共識、只做匹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0X Project,這類項目開發門檻最低,但性能上非常受限;

第二類是做資產錨定但不做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比如Kyber Network,但它們存在跨鏈交易障礙、流通性不夠的問題;

第三類是做資產錨定和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它們在價格發現機制上比較原始。

比如Bitshares,它們是上一個時代的遺留產物,並不是為數字資產價值交換或者說跨鏈而準備的,而是為了法幣與數字資產交換而準備的,在技術框架和邏輯上與ByteTrade不一樣。

為了最大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ByteTrade自建了一條專門為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技術支持的基礎公鏈,每個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該公鏈上的DApp,並且在交易流程和速度上可以達到近乎中心化交易所的體驗,「從數據上看,交易結果1秒確認,提幣3秒到賬。」彭鵬告訴鏈捕手。

拆解ByteTrade: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需要獨立的資產錨定機制

拆解ByteTrade: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需要獨立的資產錨定機制

具體來看,ByteTrade在資產錨定機制上採用了智能合約與腳本的方式鎖定資產,例如A鏈通過分佈式交易所和B鏈進行價值交換,分佈式交易所上A鏈所有的資產是通過智能合約或是腳本存放在A鏈的一個地址裡的。

「如果去中心化交易所沒有獨立的資產錨定機制,就不能保證跨鏈資產的安全,但目前有不少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沒有的。」彭鵬告訴鏈捕手。

02

產品設計與打法

目前也有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引入第三方資產發行者,讓他們用自己的信用為資產安全背書,例如Bitshares裡的網關、Stellar裡的Anchor,但這會造成同樣一個幣種有不同網關的不同版本,導致網絡無法共享這個幣種整體的流動性。

而在共識機制方面,鑑於其對交易速度及交易手續費具有直接影響,ByteTrade採用了DPOS與BFT相結合的共識機制。

「相比DPOS共識機制,ByteTrade的雙共識機制雖然在單個塊出塊速度上可能稍微落後,但由於免去了出塊後需要6-12塊才能確認的等待時間,單筆交易的確認時間得到了大幅提升,基本上都在1-2秒之內。」彭鵬說。

而在價格發現機制方面,目前大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採取掛單價格、第三方網關掛牌價格等,而ByteTrade能夠做到全網共享訂單簿,自動撮合交易。

而這裡就涉及到ByteTrade生態中的

撮合節點與結算節點,撮合節點負責建立全球統一訂單池,維護高性能計算資源,對訂單進行撮合並從中賺取撮合費用;清算節點負責清算並從中賺取清算費用。

據瞭解,ByteTrade已經在東京、弗吉尼亞等11個地區的AWS機房部署了清算和撮合節點,經測試可以處理5000以上的TPS,平均出塊速度為3秒。

事實上,相比其它去中心化交易所,ByteTrade還存在運營模式上的本質區別——ByteTrade是一條面向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垂直公鏈,並不會直接面向C端交易用戶。而是面向B端用戶,幫助它們在ByteTrade建立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再由這些DApp履行獲取C端用戶的職責。同時,所有基於ByteTrad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共享一個訂單簿。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比較類似於OKex上個月推出的開放共贏計劃和火幣推出的「火幣雲」,都具有系統架構統一開發搭建、流動性共享的特徵。

但在合作形式上,ByteTrade選擇採用開源代碼,而非授權的方式幫助項目方搭建去中心化交易所,因而門檻更低。

在手續費率方面,ByteTrade規定的費率為萬分之八,其中萬分之四分配給ByteTrade背後的見證節點,另外萬分之四分配給交易所在DApp。

如果用戶使用平臺幣BTT支付手續費,手續費率將降低至萬分之五,但DApp仍然能拿到其中萬分之四。DApp針對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對成交額收取Trading Fee,同時擁有上幣的自主權。

目前,ByteTrade已經與Kcash、CyberMiles、天算等區塊鏈項目達成合作,在其APP中共建基於ByteTrade公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7月25日,ByteTrade與Kcash合作開發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 KEX已經在Kcash APP中上線,彭鵬表示ByteTrade目前還在幫助其他項目方接入SDK,但未來會培育專門的第三方服務商幫助項目方搭建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以及幫助撮合和清算節點安裝和維護。

通過這種機制,ByteTrade試圖最大範圍聯合具有相關需求的項目方,增加ByteTrade網絡中的用戶量和訂單量,以解決其它去中心化交易所難以克服的流動性和深度問題。

在C端用戶定位方面,彭鵬認為對資產安全要求更高的用戶會更加傾向於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就像很多用戶選擇將數字資產儲存在冷錢包而不是交易所一樣。

彭鵬還表示, ByteTrade未來一段時間將更加註重開發更加複雜的交易機制(訂單類型)、更豐富的交易產品(ETF、共同基金),以更好地為場景鏈提供底層的價值轉換網絡支持。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交易所競爭,ByteTrade想要真正殺出重圍,或許還要在運營與技術上下更多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