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海 小 峽:

何謂22K?當一批批青年出走,臺灣將何去何從?


有一位臺灣大學碩士生,以她所學,如果在內地找對口的工作,簡直“俯拾皆是”,但在臺灣,她只找到一份檢驗醫療救急用品的工作。

更無奈的是,剛畢業時她的工資是35000元臺幣(約7000元人民幣),4年間跳槽4次,薪資還是隻漲了4000元臺幣(約800元人民幣)。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在臺灣高鐵上工作的上班族

終於,她動了去內地發展的念頭:“留在臺灣沒錢,未來也沒有發展。”

在臺灣,她並不是個案,年輕人因為待遇低、發展停滯而出走的事例,不在少數。

因為,臺灣的現狀讓年輕人絕望:物價翻倍,薪資卻在倒退。


· 01 ·

臺灣:全世界唯一工資降、物價漲的地方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臺灣2017代表字大選”,“茫”字高票名列第1。

這個“茫”字代表了“老百姓的無辜、企業主的無奈。全臺灣上下籠罩在一片茫然的霧霾之中,不知前途何在”。

無法突破的低薪,一眼望到頭的未來,就是當下臺灣青年的“茫”之所在。

常聽到老一輩的臺灣人教訓年輕人:“你們不努力,不爭氣,不吃苦。”

但事實是,臺灣年輕人連吃苦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在薪水停滯和物價上漲的夾縫中求生。

據統計,臺灣受僱就業者近900萬人,平均月薪為37703元臺幣(約7540元人民幣),其中低於3萬元(約6000元人民幣)月薪的就有305萬人。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春節期間,臺灣因幾家大賣場惡意營銷,放出“衛生紙漲價”的消息,結果全民哄搶衛生紙。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此舉令全臺灣震驚,不過漲價幾十塊臺幣的衛生紙卻讓民眾焦躁得大量囤貨。

美國勞工部統計,臺灣是世界上唯一“薪資負增長,通貨膨脹正增長”的地區。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臺灣經濟一落千丈,失業率劇增。

同時,因為產業外移,相對應的是銀行獲利縮減。於是臺灣各銀行轉而衝刺消費業務,強力推銷現金卡和信用卡,就連未出社會的學生,也能一次性貸款十萬元臺幣。

結果點燃了金融問題,隨後引發了社會問題,比如年輕人低薪還不起債務,經濟受困,不敢隨便結婚生子。

據統計,臺灣出生率長期居於全球倒數第一,人口零成長。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早已在臺灣年輕人年復一年的低薪包袱中折戟沉沙。


· 02 ·

官方22K補貼:其實經濟已病入膏肓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臺灣失業率逐年攀升、社會青年低薪,還有其他原因。

舉例說明,臺灣大學以上學歷佔總受教育人口的69.87%。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1994年,臺當局不顧外界質疑,以暢通升學管道、減輕升學壓力為由,增設了許多大學。

到目前為止,人口才2300多萬的臺灣,大學總數竟達162所,每年有近23萬的大學生畢業。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下場就是學歷貶值,人才市場供需顛倒:以前是事找人,如今是人找事。據統計,製造業適合大學生從事的工程師、技術員,十年來的總從業人數增加32萬人,但相關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卻多達53萬人。

為了緩解就業困難,臺當局又推行了另一項政策,就是所謂“22K”。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22K”源於2009年3月1日臺灣啟動的一項就業補助計劃。向部分大學畢業生提供每月2.2萬元薪資並外加勞動健保,輔導他們進入職場,實習工作為期一年,俗稱“22K”。

但一年後官方補助結束,這批受惠者又沒工作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

而企業方卻產生“22K就能僱用大學生”的觀念,也成為他們向剛畢業的大學生開出的行情價。

從此,“22K”成了諷刺這代年輕人的代名詞。


· 03 ·

擁抱大陸才是臺灣的出路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臺灣過去引以為傲的人才庫,在不同程度證實了一個事實:人才的發展,才是最大的發展。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在高度培養人才的時候,臺灣許多人才受限舞臺發展 ,在低薪惡性循環下,選擇出走。

根據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做的人力調查:2021年,臺灣人才缺口,將成為世界最嚴重的地區,為-1.5。

如今的臺灣社會,不僅缺乏年輕人發展的環境和手段,也無法提供與年輕人價值等量齊觀的薪資水準。

一旦社會失去對人才與薪資的制衡能力,勢必造成人才流失。

以最近三年數據統計,臺灣平均每年約12萬至13萬人到海外應徵工作,76%的人選擇赴大陸工作。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而且每流失十個人裡面,就有六個是頂尖專業人才。

於是,臺灣為了挽留人才,開始各項舉措。他們先是推行《最低工資法》,結果有高達8成商家違反勞動法規。因為中南部許多商家給付員工的工資,根本無法達到最低標準——133元臺幣的時薪。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接著他們又打算延攬國際人才,但尷尬的是,開出的薪資太低,當對方詢問待遇後,直接已讀不回。

2018年2月28日,大陸對臺推出“惠及臺胞31項政策”,除了延續對企業優惠的舊政策,還有十幾項是針對個人,涵蓋金融、教育、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優惠政策。

這無形中再一次加速了臺灣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出走。

比如因社會“少子化”造成的大量低薪教師,他們空有一腹墨水卻不易生存,紛紛抓住機會到大陸謀職。

2010年兩岸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臺灣搭上大陸經濟飛快增長的列車,經濟增長率曾一度回升至10.63%。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又有一些不甘的臺灣人自鳴得意的說,我們有民主。

抱歉,毫不客氣的說,臺灣經濟起飛的那幾十年,恰恰是生活在高度集權的統治之下。

在一個地區未形成制衡能力的情況下,所謂的民主只不過是依葫蘆畫瓢,淨學些西方糟粕。

一百多年前,李鴻章用他多年的外交經驗總結說:唯力是視。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是靠實力說話。經濟如一潭死水且長年靠大陸送“優惠禮包”的臺灣該如何走出時代的禁錮,不只是年輕人需要焦慮,更應該是當局者應該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