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快遞「最後一公里」還要走怎樣的路?

「原創」快遞“最後一公里”還要走怎樣的路?

7月25日,2018中國快遞"最後一公里"峰會在北京舉行,就快遞"最後一公里"綠色化發展、末端多樣化選擇等話題展開深度探討。

兩個著重強調的話題"綠色""末端"既是全行業亟須解決的難題,也是企業未來發展所要拿下的突破口。

成績顯著但問題也不少

今年上半年,我國快遞業發展穩中向好,呈現出高質量的趨勢和特點。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達220.8億件,超過我國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量。

快遞市場呈現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市場集中度快速提升,市場競爭格局加速演變;跨境網絡逐步健全,跨境寄遞成為增長亮點;中西部地區增速加快,區域均等化程度逐步改善。

行業的高速發展也存在著許多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問題。在本次召開的峰會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一再強調,快遞業轉向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發展階段的轉換,更意味著發展目標、激勵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全面轉變。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馮力虎指出,站在全網絡的角度來觀察的話,相對薄弱的末端服務可能是最能夠形成比較優勢的一個突破口,也就是說可能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風口。

當前,我國快遞業末端服務體系仍然有待完善。末端變化成長相對緩慢,生產方式仍然比較傳統粗放,設施設備簡陋落後,末端網點標準化水平低且生存能力弱等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此外,據馮力虎介紹,很多企業滿足於基本解決生活需求,沒有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也難以適應城鄉服務新的趨勢和新的需求。

而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顯示,過去一年,快遞包裝在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快遞包裝仍存在過度包裝、成本偏高、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綠色可持續成業界共識

快遞業的快速發展確實給環境保護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快遞快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面單、包裝袋、封套、包裝箱以及膠帶等,消耗量不斷攀升的同時快遞廢棄物又成了新問題。據統計,2017年400.6億件快遞產生約800萬噸的廢棄物,佔全國生活垃圾總量的2%。

近年來,快遞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全行業共識。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在演講中指出,當前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包括無界觸達、智能變革和綠色可持續三個方面。其中,綠色可持續發展既是企業的具體責任,也是發展動力。

去年,京東物流發佈了綠色基金,前不久,又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行業協會、品牌企業等對 "青流計劃"進行升級。今年"618"期間,京東物流投入使用太陽能的智能配送車,未來推廣使用後,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萬噸。

菜鳥網絡副總裁陳威如則用"新物流要做鋼鐵俠+綠巨人"來表明在綠色可持續道路上的發展決心。他表示,在行業協同共建下,科技與綠色正在打造普惠、智能、綠色的物流體驗。

用科技塑造綠色可持續,是菜鳥趟出來的一條路。他們不僅"發明"了電子面單,還積極參與到環保袋推廣、植樹造林公益等活動當中。全行業數字化升級之外,在行業協同下,包括綠色倉庫、綠色包裹、綠色配送及綠色末端在內,菜鳥聯合全行業正在進行物流全鏈路綠色升級。

當前,各快遞核心企業都具備了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目標。順豐推出可循環使用的"豐·BOX",用拉鍊代替封箱膠紙,實現了易拆封、可摺疊、防盜、內綁定等產品結構創新;蘇寧物流啟動"漂流箱計劃",每個漂流箱可循環使用2000次,大概節約1棵10年樹齡的樹木。通達系則在各大轉運中心大力推廣可循環重複使用的環保袋,節能環保的同時降低了運營成本。

「原創」快遞“最後一公里”還要走怎樣的路?

末端多樣化理由很充分

在峰會上,劉君強調:"企業要加快末端能力創新,完善產品服務體系。"馮力虎則表示:"快遞末端服務已經成為行業重要的基礎能力。"

從2015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到今年相繼出臺的《快遞暫行條例》以及國務院1號文件《關於推動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文件的出臺,都把末端服務作為頂層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創新應當是在末端服務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徵,近年來,無論是在服務模式上、服務產品上、服務技術上,還是服務裝備上,都湧現出了許多新的探索、新的技術和新的嘗試。馮力虎認為,這說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了作用。

無論是智能快件箱、公共服務站,還是"快遞下鄉""快遞入區",抑或是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新型智能物流設備,都在末端多樣化服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創新作用,劉君在會上呼籲社會各界要發揮協同效力,共同助力高質量發展,鼓勵快遞企業同社會資源在末端投遞、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在新末端,依託行業協同共建,菜鳥搭建了一張覆蓋全國的末端網絡。在社區和校園,菜鳥驛站通過共享減少重複建設和重複勞動,站、櫃和運力的組合,正在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可選擇的按需服務。

京東物流則打造了211限時達、次日達、京準達、京尊達、閃電送、極速達、長約達、快遞到車等多元化服務產品,形成了一個用戶可根據需求任意選擇的全場景"配送全家桶"服務體系,實現無界觸達。

本次峰會發布的《中國快遞末端服務創新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也指出了未來末端服務多樣化發展的6個趨勢,即"最後一公里"發展規範化、新型末端市場精細化、信息安全與數據對接焦點化、快遞網點與新型末端協同化、末端與實體商業融合化和快遞大商圈常態化。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快遞業的高速發展,時刻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但問題和難點可以倒逼這個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更難能可貴的是,全行業並沒有停止對自身發展弱點的思考與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