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現金貸集體被下架事件跟中國的P2P暴雷之間有什麼聯繫?

資本的蝴蝶效應

印尼現金貸集體被下架事件跟中國的P2P暴雷之間有什麼聯繫?

這半年,互聯網金融退無可退?

P2P的本質

P2P的本質就是零售資金配給借款人,因此不少專家在這次暴雷中都放話表示:跑路的不是P2P,真正的P2P不會跑路。畢竟一個平臺左手接過零售資金的錢,另外一手再給到借款人的手中,只要平臺足夠大,交易數量多而分散,便能實現分散風險的目標,更不會出現"卷錢逃跑"的現象。

P2P就如同啞鈴一般,一端是零售資金端,一端是借款方(資產端),而在中間連接他們的便是"平臺的匹配"。

可是,雖然P2P的機制看起來風險較小,但這兩端中一端出現了問題,都會給這個 看似完美的模式帶來隱患,而第一個隱患就是國內現金貸的團滅。

現金貸的團滅

趣店公關事件之後,現金貸在國內成了監管的重災區,羅敏發出的"不還錢也不會催"的言論,也就順理成章成了第一個倒塌的多米諾骨牌。面對一邊倒的輿論壓力,雖有點融的創始人郭宇航的《眾生度盡,方無現金貸》一文來道破真相的同時為現金貸洗白,但政府明白,話雖沒有錯,但要度眾生,卻未必需要現金貸,而現金貸甚至還是度眾生過程中異化出來的一個模式,挑戰的是貪得無厭的人性,人性之惡創造出來的是"高利貸"和"羊毛黨"。

印尼現金貸集體被下架事件跟中國的P2P暴雷之間有什麼聯繫?

於是,2017年底的一紙《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先堵住了現金貸繼續增加的勢頭,然後緊接著是2017年12月1日,央行、銀監會發布整頓"現金貸"新規,正式斷了現金貸的念想,這個新規包括:

1.不得以任何方式誘致借款人過度舉債,陷入債務陷阱。

2.不得向無收入來源的借款人發放貸款。

3.單筆貸款的本息費債務總負擔應明確設定金額上限。

4.貸款展期次數一般不超過2次。

5.各類機構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均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

刀刀戳中了現金貸的不規範運營的灰色地帶,正是這些灰色地帶給與了現金貸暴力生長的資本。

不能誘惑致借款人過度舉債,不得向無收入來源的借款人發放貸款,其實增加了鉅額發掘新客戶的成本。而本息費用債務總負擔有明確上線,便是斷了平臺利用高額利息賺錢的生財之道。展期不得超過2次,終止暴力催收,更是令部分借款人乾脆直接不再還款,激增了平臺的壞賬率。

正是國內嚴峻的監管,逼迫了各個團隊發展海外業務,搶灘人口眾多,市場龐大的印尼成了多家企業求生的必要。於是我們聽說的常常是有超過百個的中國團隊開始在印尼發展。

P2P的暴雷:天使與魔鬼

"國內的P2P其實是繁榮的現金貸養活的,"現金貸業務在P2P資產端上佔據的份額非常大,所以一旦國內現金貸在17年底團滅後,就已經宣告了P2P平臺即將面臨生死挑戰。先是要找到新的資產端,資金端的每一塊錢都有利息的成本,所以失去了高利息高負債高槓杆的現金貸業務的P2P都非常頭疼。

上面提到的出海是其中一種方式,既然不能在中國做資產端的生意,那麼出海是自然而然就能萌生的想法。

可是,團隊的人可以出海,但是P2P平臺聚集的龐大資金卻因為外匯管制,沒有辦法跟著一起出海。 這個有人沒錢的情況,導致了在印尼的業務的增速遠遠沒能滿足國內現金貸被禁後的資產端需求。在這個時候,大概從2017年的秋天到P2P集體暴雷的幾個月前,P2P平臺的資金端依舊掌握著龐大的資金。

直至最後一根稻草落下。

錢有時候是天使,但也有時候是魔鬼 。

面對這資金沒有回本的渠道時候,有一些小的平臺就開始入不敷出,逐漸崩塌,而一環扣一環的金融市場開始影響到了背後更大的玩家。暴雷也就這樣,從小到大迅速發生並且蔓延,連正規的平臺也被波及了,因為輿論,理財的人開始要求拿回本金,平臺的面對巨大的壓力。是不是感覺非常像當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沒錯,這就是一個金融系統問題,當平臺兩端出現的不平衡已經到了無法調節的情況,必然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無論是主動的攜款潛逃還是被動的破產。

印尼現金貸集體被下架事件跟中國的P2P暴雷之間有什麼聯繫?

那麼國內的一系列暴雷,跟東南亞的監管有沒有內在聯繫呢?

從今年的6月底,印尼的主流媒體開始出現抨擊貸款公司"暴力催收"的問題,直指的就是現金貸業務。但事情遠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

印尼的監管邏輯

在國內P2P的集中暴雷讓投資市場人人自危,甚至連排名前100位的平臺也紛紛中招。這不久後,在印尼也出現了印尼金管局OJK開始抓典型的情況。現金貸團隊們在國內的母公司開始面臨倒閉潮,在海外的業務當然也受到了波及,資金的情況也從"有錢出不來"(但還是打通了一些有效的渠道出來了一部分),變成了暴雷導致的"真的沒錢",不但沒錢,連輿論的風向也逐漸湧現出來了。

雪上加霜的是已經開始有當地人發現原來還可以騙貸,借錢不還的才是老大,而且還有上千人以上的專業羊毛黨開始出沒,經營黑產。

壞賬的比例不斷上升,本來已經有資金壓力的團隊必須開始實施更強力的催收機制,於是對"暴力催收"的指控開始出現,在這樣的連環作用下,印尼政府推出遲遲沒有實施的嚴厲監管,根據OJK官網上面的文件顯示,已經有227家現金貸公司會受到政府的下架處理,光是谷歌應用商城上面就已經有超過60多家被下架,其中不少還是幾個頭部玩家。

在線上應用商城被下架和支付通道被關閉的情況下,已經有團隊開始從線下入手,但如果走線下的渠道,現金貸還是那個能病毒式增長的商業模式嗎?沒有了網絡的降維打擊,中國團隊的優勢又在哪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