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故事|長征中的紅軍女戰士

延安故事|長征中的紅軍女戰士

長征到達陝北後的四個女同志(左起:陳琮英、蔡暢、夏明、劉英)

長征中的紅軍女戰士

汾川水 / 文

在長征的隊伍裡有一批女紅軍,她們憑著對革命的堅定信念和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承受著比男紅軍更多的艱難困苦,以頑強的毅力和部隊一起行軍作戰, 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在雪山、草地裡跋涉,與生命的極限進行頑強抗爭,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她們不愧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

那麼,參加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征的女紅軍各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勝利到達陝北?

參加中央紅軍長征的女紅軍30名,有24人勝利到達陝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時,對於女同志參加長征,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當時規定了3個條件:一是共產黨員,政治可靠;二是有獨立工作能力,會做群眾工作;三是要身強體壯,能適應艱苦環境。經過嚴格篩選和把關,最終確定參加長征的女同志共有32人:蔡暢、鄧穎超、康克清、賀子珍、劉英、劉群先、李堅真、李伯釗、錢希均、陳慧清、廖似光、謝飛、周越華、鄧六金、金維映、危秀英、楊厚珍、吳富蓮、鍾月林、甘棠、肖月華、危拱之、李建華、王泉媛、李桂英、謝小梅、曾玉、劉彩香、丘一涵、吳仲廉、彭儒、黃長嬌。出發時,彭儒、黃長嬌因病留在中央蘇區,最後只有30名女紅軍跟隨中央紅軍踏上了長征的征程。 中央紅軍離開貴州後,謝小梅、甘棠、李桂英3人被留下參加地方工作。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吳富蓮、王泉媛、吳仲廉被派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並參加了西路軍,經歷了失敗、被俘等種種磨難。康克清、李伯釗等曾一度到紅四、紅二方面軍工作,後輾轉到達陝北。最終,參加中央紅軍長征的30名女紅軍,只有24人勝利到達陝北。

參加紅二十五軍長征的7名女紅軍,有5人到達陝北。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征。 周東屏、戴覺敏、餘國清、曾紀蘭、張桂香、田喜蘭、曹宗楷是紅二十五軍的7名女護士。她們也是這支部隊裡僅有的7名女紅軍,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七仙女”。後來,曾繼蘭、曹宗凱犧牲在長征路上,另外5人堅持走到了陝北。

參加紅二方面軍長征的21名女紅軍 ,她們大都走到長征的終點。1935年11月19日,賀龍、任弼時等率紅二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1.7萬餘人,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撤離湘鄂川黔蘇區,實施戰略轉移。隨隊長征的女紅軍有李貞、戚元德、陳琮英、蹇先任、蹇先佛、周雪林、馬憶湘、陳羅英、石芝、杜玉珍、杜永新、陳瓊英、曾紀林、張士美、胡自強、張金蓮等21位。這些女紅軍沒有單獨編隊,也沒有統一的組織,而是被分散在各個單位中。她們中有幹部、機要員、宣傳隊員、護理員、炊事員等,有的是姐妹,有的是母女。她們大多走到了紅二方面軍長征的終點——寧夏隆德將臺堡。其中李貞,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的女紅軍有2000多人,三大主力會師時還有1300多人,西征後在祁連山大部分犧牲或被俘,只有數十人歷經種種磨難後重新回到了革命隊伍中。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近10萬人強渡嘉陵江,撤離川陝蘇區,開始長征。紅四方面軍中有一支成建制的婦女作戰部隊——婦女獨立師,師長張琴秋。最初,婦女獨立師有2000多人,是長征隊伍中女紅軍人數最多的一支部隊。參加長征的女紅軍包括張琴秋、林月琴、汪榮華、王定國、何蓮芝、王長德、李開芬、王新蘭、張文、張明秀、蘇風、陳真仁、何曼秋、秦儀華、楊磊、蒲文清、李玉蘭等。長征到達爐霍時,婦女獨立師嚴重減員,縮編為婦女獨立團。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以婦女獨立團為基礎改編為婦女抗日先鋒團。下轄3個營9個連,共1300餘人,隨紅四方面軍總部渡過黃河,奉命進行西征。經過半年多的浴血奮戰,婦女團在祁連山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數十人歷經種種磨難後重新回到了革命隊伍中。

來 源: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