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The Wind Guardians

風語咒

2018

解毒指數:6/10

導演: 劉闊

類型: 動畫 / 奇幻

主演: 路知行 / 閻萌萌 / 褚珺 / 邊江 / 山新 /

從3年前的[大聖歸來]開始,[大魚海棠]、[大護法],再到這部[風語咒],你總能聽見“國漫崛起”這四個字。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大聖歸來]和[風語咒]的接力

說實話,我不喜歡這個詞。

一是“崛起”意味著對國漫目前較低水平的顛覆性改善,這需要觀眾、投資、市場、創作者等多方面的重視。

就目前來說,“國漫崛起”的難度並不亞於“國足崛起”,總拿這個吹,太不切實際。

二是結合“國漫崛起”的速度,總讓我覺得國漫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顫顫巍巍掙扎了三年,還沒爬起床。

當然,說國漫在崛起的路上,我是承認的。

如[大聖歸來]精良的製作和燃爆的屬性、[大魚海棠]細膩柔美的中國式畫風、[大護法]複雜黑暗的反烏托邦主題,都符合“崛起”的跡象。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大聖歸來]曾帶來現象級的影響

[風語咒]也是。

[風語咒]的創作團隊,是有著“國漫之光”稱號的畫江湖系列。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畫江湖系列也被認為是國漫最有價值的IP之一

海報一出來,先驚豔了一批人。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濃濃的中國風

預告一出來,又驚豔了一批人。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特效+中國元素的完美結合

抱著巨大期待看完全片後,談不上失望,但是也要在“崛起”後面打個問號。

客觀來說,[風語咒]無論製作、畫面、特效方面,比[大聖歸來]又有了進步。

尤其是其中羅剎、饕餮等怪物形象,設計地非常講究,兼具了氣勢磅礴和中國風的獨特美感。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整體、細節都滿分的“羅剎”形象

但問題是,側重點又跑偏了。

沒錯,跟前段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阿修羅],一個毛病。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阿修羅]上映三天就草草撤檔

既然花了那麼多精力打造視效,為什麼不能順帶打磨一下劇本?

就算做出來讓工業光魔全體人員跪拜的特效,也挽救不了一個低幼、俗套、平庸的故事。

01 俠嵐:就是你想當,想當就能當

[風語咒]的故事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講述了俠嵐和兇獸之間的戰鬥。

數千年前,四大凶獸為禍人間(混沌、窮奇、檮杌、饕餮),上古俠嵐們用“風語咒”將其封印。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正在大搞破壞的饕餮

數千年後,大反派“假葉”又密謀復活兇獸“饕餮”,進而殺死全部俠嵐,統治世界。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多麼傳統樸素的BOSS心願

理所當然,男主角“朗明”就承擔著一邊打怪,一邊升級,最後拯救世界,順帶著還談個戀愛的主線任務。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男主角朗明和女主角小妖孽

影片最大的問題就出在他身上。

“朗明”的人物設定,很容易聯想到[功夫熊貓]中的“阿寶”。

朗明自小失明,還在5歲那年失去了父親,跟著媽媽過,本職工作是個街頭騙子,而且主要以騙小孩子為主。

阿寶雖然沒出去行騙,但本質上也是貪吃懶惰,不學無術,[風語咒]和[功夫熊貓]的重頭戲,也都是主角從“弱雞”到“大俠”的成型之路。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主角成長前後的反差越大,越有戲劇性

但和阿寶床頭擺著五俠玩偶、不惜一切也要看“神龍大俠”選舉儀式相比,朗明身上完全沒有對俠嵐的嚮往。

朗明對俠嵐的感情,只存在於用手掌假的“俠嵐印”騙小孩子的錢,和糊弄鄉親,總之就是享受當俠嵐的便利。

縱觀全篇,也看不到他為了成為俠嵐付出的努力和行動

英雄之路那叫一個蒼白無力。

朗明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到母親,在尋母路上和小妖孽談談情說說愛行行騙就到了結尾。

最終同時失去母親和小妖孽後,突然頓悟了“風語咒”的真諦,割瞎眼睛後一招秒了剛出山的饕餮。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原因是,“不能用眼睛看風,要用心看”

在朗明的成長過程中,他沒想過成為俠嵐、沒努力過成為俠嵐、沒施展過任何一招功法、沒學習過任何俠嵐的武功,最後一夜成了大神。

偷懶如金庸老爺子,也知道讓主角掉山洞裡尋個秘籍,朗明失去親人就領悟最強的“風語咒”是不是太隨意?

是不是有宇智波血統啊?(宇智波殺死摯親就可以開啟萬花筒寫輪眼)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影片給的解釋,神力是遺傳父親的...

另一大槽點是,練神功為什麼一定割瞎雙目?這種自殘式練功的後遺症,東方不敗不是演示得很清楚了嗎?

反觀[功夫熊貓],廢柴阿寶——機緣巧合成為神龍大俠——名不副實,被所有人嫌棄——師父因材施教——慢慢領悟武學真諦,成為真正的神龍大俠。

主線清晰,邏輯通順。

甚至在最後的決戰,阿寶都沒有一板一眼地使用武功,更像是手忙腳亂地瞎比劃、弄拙成巧,與人物屬性完美貼合。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阿寶看似成了大俠,內在還是屌絲

而[風語咒],在小瞎仔找媽媽的故事裡強行變大俠救世界,除了銀幕外有人氪金,我找不到更好的解釋了。

02 煽情:未免用力太猛

說完了人物,說說情感。

[風語咒]中主要的情感有兩個,一個是母愛,一個是愛情。

愛情是英雄的標配,這是一個經典的框架,但不是一個落俗的理由。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小妖孽戴著朗明送的定情物

朗明和小妖孽,是令狐沖和任盈盈式的對立關係。

朗明屬於國漫網劇中最常見的嘴炮類型,油腔滑調,插科打諢,沒一句正經。

小妖孽自然是截然相反,人狠話不多,符合在BOSS手下工作的“妖女”一切要素。

兩人捆綁在一起的原因是,小妖孽要得到被朗明吞進肚子裡的陀螺,朗明需要小妖孽帶他找媽媽。

在他倆相伴的一路上,處處能感覺到編劇跟媒婆似的,死命創造愛情機會。

相愛的契機大致如下:朗明在俠嵐手中救下小妖孽——兩人被困在山洞裡——被村民抓住祭祀神仙——被迫住一間房。

然後在一曲MV中,兩人順利相愛。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套路化太嚴重

人格魅力沒有感染對方,人物成長沒有感動對方,人性光輝沒有感化對方。

能在一起,純粹是外力使然,加一曲MV。

這種浮於表面的愛情線,我以為[萬萬沒想到]已經做足示範了。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萬萬沒想到]也是套路拼接之作

母愛是[風語咒]的催淚擔當,相比愛情線好很多,但也有遺憾。

影片開始,母親“梅姐”和朗明的相處模式有點類似韋小寶和韋春花,屬於吵吵鬧鬧,嬉笑怒罵。

但因為情節較短,母子的感情也沒有深入表現。

之後梅姐的形象突變,為了兒子變成羅剎,襲擊村莊只為了看朗明的眼睛是否復明,還有最後悽慘地跌入地穴。

前半段的輕佻和後半段的用力沒有過渡和銜接,且每一個片段都顯得斷片,始終沒有連貫起來。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梅姐為了讓兒子復明,變成羅剎

愛情+親情缺乏亮點,還衝淡了主線“英雄之路”的比重,使得三者主次不分。

還是說[功夫熊貓],阿寶和鴨爸爸、熊貓爸爸的父子情,和老虎、熊貓美美的愛情、或被隱藏,或被鑲嵌在主線中。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阿寶和親爹重逢,也沒有煽情,而使用喜劇方式呈現

除此之外,人物臉譜化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正邪對立的電影裡,影片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的反派。

反派的理由越充分,矛盾就越激烈,電影也就有了越多引人思考的寬度。

[風語咒]中最臉譜的就是反派“假葉”。

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家裡幾口人,地裡幾頭牛,反正他就是要毀滅世界。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前因後果一概不知,感覺他就像兒童讀物裡的大魔王一樣,生來就為作妖

由此可見,主角——平庸,情感——俗套,反派——低幼。

說這是國漫“崛起之作”,是讚賞還是諷刺?

03 何時才能崛起

平心而論,[風語咒]在國漫中,至少是及格的。

特效完成度相當好,劇情雖然不夠好,但仍然流暢,也沒有侮辱觀眾智商。

可能是愛之深責之切,對於扛著“國漫崛起”大旗的畫江湖,我總是期望了更多。

早在2013年,[風語咒]的試驗片就在戛納展映過,導演劉闊說,自那以後一直在積蓄能量。

劉闊帶著團隊用六年時間開發出來屬於中國自己的“曼陀羅引擎”

,讓中國3D動畫真正具備了全流程的原創能力。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導演劉闊工作照

在正式製作的三年裡,劉闊合作了一百多家公司,打造了1300多個特效鏡頭,其中大部分特效鏡頭,渲染一幀就要用數臺電腦,花費十幾個小時。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片中的特效確實沒得黑,看得出費心又費力

這就是我最想說的,[風語咒]確實努力,並且效果我們也看得見,但是努力的方向偏了。

回想曾經那些輝煌的國漫,[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寶蓮燈]…哪一部是因為特效被人們記住的?

感動我們的,是孫悟空人定勝天的信念、哪吒面對強權時的不屈,和沉香對教條的反抗。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恐怕不是因為“臥槽這龍畫得真像”

把迪士尼和吉卜力放進來,這個道理也通用。

有技術的突破固然好,但走近電影院,我們還是更想看到個好故事,否則幹嘛不去科技館呢?

[風語咒]的問題,和近些年來的國產奇幻片問題一樣。

從[爵跡]到[西遊伏妖],從[長城]到[阿修羅],上映之初都打著“特效”“特效”“特效”的大旗,質量如何,大家心裡有數。

《風語咒》,讓國漫崛起了……嗎?

[長城],特效已經和故事成了反比

歸根結底,特效、畫面、技術終究只是點綴,故事才是評判一個電影好與壞的唯一標準。

期待哪一天,國產電影、動漫上映時不再宣傳“耗時多少年”、“斥資多少億”、“特效鏡頭好幾千”、“後期團隊多麼專業”。

而是說,“我們拍了一個好故事”。

那個時候,我覺得才是崛起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