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套路看保險

最近在網上回答了很多關於保險的問題,其中有類問題特別典型:

我今年XX歲了,該買什麼保險呢?

有很多人給答案,但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意外,重疾,醫療,養老,基本上逃不開這個套路。因為很多書籍和公司的培訓裡,保險的優先順序就是這樣的。


還有一類問題類似於:

重疾買終身的還是20年期的比較划算?

返還型的還是消費型的比較划算?

這個答案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有的甚至會拿出保險精算的知識來算上一算,有的認為交得高的類型就是保險公司為了多騙錢。

都說保險套路多,你擔心會被套路嗎?要跳出套路,曉雪先帶大家重新認識下“保險”

跳出套路看保險

說保險,首先要說風險,只有當風險可能造成損失才需要保險。

風險有很多種,除了意外風險,疾病風險,還包括婚姻風險,投資風險,財產損失風險,法律風險,企業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政治風險,道德風險等等。這些都是風險。

有這麼多風險怎麼辦呢?

從風險管理角度上說有四類方法:

1、風險迴避:也叫風險預防,在風險發生前就採取措施,防止風險發生。但不是所有風險都能迴避掉的。比如開車,你嚴格遵守交規,保不齊別人不遵守。完全依賴風險迴避也是最消極的辦法,比如投資和企業經營必然存在風險,一味迴避風險也就不可能取得收益。

2、損失控制:如果風險已經發生,採取措施降低損失也是可行的,比如發生火災及時搶救,這個大家都懂。但有時不那麼好控制,比如發現險情太晚,火勢已太兇猛,投進去搶救可能有去無回。再比如股市下跌,你會及時止損,還是想著抄底?

3、風險自留:即自行承擔風險,包括無計劃的自留和有計劃的自留兩種。

1)無計劃的自留:說白了就是事前壓根兒沒有意識到有風險,或對風險造成的損失預估過低,最後損失超出預期,不得以最後只能自己承擔了。沒有保障的情況下發生意外和重大疾病算一種;沒有預備足夠現金流,引起的資金週轉困難、資金鍊斷裂、崩盤等。

2)有意識的自留:在風險發生前就已經通過各種資金安排確保了損失發生後能夠及時獲得資金補償,比如預先做了意外重疾保障,預先劃撥了一筆風險準備金,如果發生風險,這筆準備金可以進行資金補償,減少資金週轉問題。

4、風險轉移:通過契約的方式,將讓渡人的風險轉移給受讓人承擔的行為。通過風險轉移,有時可大大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程度。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1)合同轉移:通過簽訂合同,將部分或全部風險轉移給一個或多個其他參與者,可包含法律責任轉移和經濟責任轉移。

2)保險轉移:其實也是合同轉移的一種,只是承擔風險的是保險公司,只能做經濟責任轉移,這也是最為廣泛的風險轉移方式。

保險所做的,是在風險發生後進行的經濟補償,主要用於風險轉移,和有計劃的風險自留。其中保險資金作為風險準備金,比存放在銀行更有保障(如果發生負債,銀行資金是可能被凍結的)。

它補償不了情感,無法起死回生,也沒辦法預防事情的發生,但它是保護財富、減少損失的最後一道屏障。

這時,我們再看看開篇兩類問題的答案

首先,通常情況下造成人身最大損失的是大意外和重疾,因為發生這兩種情況會引起1、高額醫療費;2、無法工作,家庭收入減少;3、需要人照顧,要麼請護工,要麼家裡還要有人不工作。

可是對於有高被動收入的人來說,比如有公司股權分紅,房屋租金,投資/借貸利息,團隊業績提成……等收入。這類人群發生大的意外和重疾雖然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需要支付高額醫療費,護工費,但收入有保證,如果家裡資金充足,家庭經濟生活水平短期內影響不大。只是說用保險槓桿可以更省錢,或者可利用高端醫療保險,獲得專家問診、VIP病房快速通道,獲得更好的高端醫療服務。

對這樣的人群而言,什麼風險可能會更高些呢?

1、婚姻風險,離婚意味著分走一半財產甚至更多,還要投入時間精力成本。

2、投資和經營風險,公司經營不善引起收入下降甚至負債破產,投資也可能虧損打水漂。

3、政策與法律風險,比如開徵房產稅,比如政策收緊導致企業經營環境變化。

4、資產傳承風險,資產能不能按照預想的方式傳給下一代,以及下一代會不會敗家的風險。

……

這些都可以用保險的方式來轉移掉部分風險。

所以,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家庭環境,風險是不一樣的。

如果簡單地問:我今年XX歲了,該買什麼保險;

獲得的也只會是簡單的答:意外,重疾,醫療,養老……

然後到一大堆的意外,重疾,醫療,養老,到每個大類當中去尋得所謂的“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其實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之間作用有區別,不能簡單比較(同類型的可以比,這裡的同類型是劃分得比較細的,不是意外,重疾這樣的大類別)

這就是保險最深的套路。

結果就是面對各種說法,失去判斷,要麼拒絕了保險,要麼糊塗上了一份。

跳出這個套路說難不難,認清風險,明白保障目的,瞭解每個保險細類的作用,就能更好地作出選擇,進行保險搭配,為自己和家庭構築起財富的保護網。

說不難也難,保險本身太深奧,瞭解它本身有難度,真正專業的人需要覆蓋的知識面是很廣的,涉及保險,金融,法律,醫學常識,經濟,財務,政治政策……市場上也的確充斥著很多人只是拿著套路去銷售,並不專業。

這就像去抓藥,你遇到的會是藥販子還是醫生呢?或者自己開藥就好了?

曉雪守財,做只不一樣的守財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