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爲何冰火兩重天?

浙江這幾天大張旗鼓“縣管校聘”,讓大家見證了“對一線教師,沒有最狠,只有更狠”,教代會現場,臺上待聘老師的演講“聲淚俱下”,臺下教工代表們,兔死狐悲,一樣“啜泣連連”。這樣的身心打擊,剜的豈只是老師的血肉,更是中國教育的未來……

對於縣管校聘,行政和民間冰火兩重天。一面是老師的涕淚連連,一邊則是官方的捷報頻仍。浙江教育報在《打破“鐵飯碗”,浙江“縣管校聘”改革這一年》一文中,高唱讚歌。據該文統計,浙江省有33個試點地區,涉及926所學校,跨校競聘上崗教師達1355名,組織調劑上崗53名,解除聘任合同155名……

我們不要把上述內容僅僅看成是冷冰冰的數字,須知,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活生生的老師,每一個老師都可能影響幾百個孩子。

所以,有必要對這項試點進行深入探討和辨析。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為何冰火兩重天?

第一,為何要要搞縣管校聘?

對於任何一個新現象,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而要嘗試著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看這項舉措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對我們個人的實際影響,然後發揮其正面作用並把對個人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為何要推進義務教育的縣管校聘改革?原因有二。

  • 一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而要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辦學條件是基礎,師資配備是關鍵。如何配備師資呢?目前的做法是,通過集團化辦學,小範圍的流通師資;通過推進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大面積地化解師資配備的矛盾。兩相比較,後者顯然是治本。
  • 二是解決教師輪崗的體制性障礙。現行的人事管理體制,每一位在編老師都是“學校人”。在輪崗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人事檔案、編制、職稱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需要付出巨大的個人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這些成本構成了教師校際輪崗的體制性障礙。

其破解之策就要讓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一旦教師變成了系統人,在一個縣域系統內教師就可以自由調配,這就為縣域統籌配置師資提供了制度保障,為順利推進教師校際輪崗,破除了體制性障礙。

從教育部門政策預期來說,希望達到兩點,一是打破教師鐵飯碗,有效激發教師活力。二是優化縣域內師資配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如果這兩大任務能夠完成,那就一攬子解決了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難題,也部分破解了城市的學區房、擇校熱等頑疾。

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為何冰火兩重天?

第二,縣管校聘如何操作?

根據浙江省目前的試點情況。“縣管校聘”的操作模式大同小異。一般是教師全員競聘上崗的方式,競聘上崗有三輪機會:校內競聘、學區競聘和跨學區競聘。

  • 第一輪,“校內競聘”。教師提出申請,學校組織競聘小組進行資格審查,量化打分,按照分數排列,低分人員校內競聘落聘。
  • 第二輪,“學區競聘”。各校首輪落聘人員,去學區內其他有崗位的學校應聘,同樣是量化打分,高低分排列,低分人員落聘。
  • 第三輪,“縣域內競聘”。前兩輪落聘者,參加縣域內有崗位學校,大多是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競聘,這也是最後一次機會。

第三輪仍然落聘的人員,包括不參加競聘的,不服從統籌安排的,將被組織待(頂)崗培訓。

經培訓和考核仍不能上崗的,再按程序進入解聘程序。

“按照程序進入解聘程序”,這句話看起來輕飄飄的,但這是要人老命啊。要知道現在延遲退休,男女教師都要幹到60多歲。老胳膊老腿的,到了更年期、老年期,一般都會精力不夠,思維跟不上了,但知識更新如此之快,教育強度不減反增,這些老弱病殘,一般都會被淘汰。無論是一輪二輪三輪,千萬輪也沒有用,基本沒有人聘任。

如果經過待崗,老人家還沒人要怎麼辦?是不是要趕在他們臨退休之際,把這些老傢伙趕出教師隊伍?

另外一點就是,教師的職業病非常嚴重,一旦身體出現問題,基本上就會被排除在聘用之外,一旦因病落聘,怎麼辦?

過去老師耗費身體在教育上,今天很可能老師會因為自己當初的傻付出代價,這太不公平了。誰都有可能生病,誰都有可能會被解聘,這些老師如何得到妥善安置,都需要更人性化的制度保障。

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為何冰火兩重天?

就這三輪競聘來說,也有幾個重大問題。

首先是“競聘小組”怎麼來的?也就是給別的老師量化打分的人選怎麼來的?憑什麼?浙江一些學校直接規定,這些人都是免檢產品,直接被聘任,然後給別人打分。有的競聘小組人員有10多人,這10多人明顯擠壓了其他人的聘任機會。

其次,全員競聘,按照道理來說,包括校長,所有人都要競聘,但這些領導要佈置任務,組織競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不會互相關照,統一思想,要知道我們經常要統一思想的。

這樣一來,領導層又蠶食了很多崗位,看上去那麼多的崗位,其實一旦競聘起來,崗位還是蠻緊張的。

最後,學校會不會因此清除異己分子。當大家都是同等競爭的時候,只要你被幾個人針對,基本上你就玩完了。我雖然不敢肯定,但至少有這種可能。

比如有學校有老師想要調動,當然不會參加校內競聘,學校乾脆就把第一輪落聘名額分配給他們了。

看上去沒什麼毛病,但是不是太無情,殘忍了?因為這個老師很可能會被不想去的學校撈走,這雖不能算是一種懲罰,但至少是不近人情,失去了教育者的悲憫之心。

有一個老師跟我說:“我們是一所中學,7月份進行競聘上崗。學校現有30個班級,校長、副校長等行政人員24個崗位,直接佔去核定編制近五分之一,

多名骨幹老師競聘檔案管理員崗位,而埋頭教學的一線老師是在哭泣嗚咽中讀完競聘演講,下面很多老師則是聲淚俱下,最後有11名教師被分流到他校……

何其可悲,何等慘烈!

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為何冰火兩重天?

第三,縣管校聘有哪些利弊?

縣管校聘的初衷肯定是英明的,這毋庸置疑,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也不能不予以關注。

有老師說,政策最初都是先進的,動機和出發點都是好的,想的也是長遠的,如義務教育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原本想象多美好,打破教師的大鍋飯,多勞多得,優勞優得。

但到了最後,原本向一線教師傾斜的績效工資,很多地方變成了按職務和職稱高低分配的福利,導致工作量巨大的青年教師極為不滿。那麼,現在原本促進教育均衡的縣管校聘,會不會讓一線教師變為案板上的魚肉?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老師的這個擔心並非多餘。縣管校聘在執行過程中的一大波操作,簡直是刀光劍影,殺氣騰騰。任何一個牛逼老師,經歷這樣的陣勢,也都會膽戰心驚,兩股戰戰,汗下如漿。

縣管校聘積極的一面,前文已有不再贅述。現在就執行中出現的情況說說它的弊端。

  • 首先,有可能破壞良好的教育生態。

學校教育生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與學校的傳統和文化密切相關,這個良好的教育生態是學校取得教育教學成效的重要保障。

但縣管校聘使得學校教育生態發生了急劇變化。老師朝不保夕,誰還安心呵護一所學校的文化,先自保再說吧。

有老師留言:“我們學校今年實行縣管校聘,一半教師出去到其他學校任教,最終落聘的都是老教師,一團和氣的學校搞得天翻地覆,烏煙瘴氣。校長成了眾矢之的,成天被老師追著罵,教師之間矛盾重重,可悲教師老了變成無用了。

由於學校競聘在校內進行,學校領導和普通教師之間,很難形成互信,從而毒化了校園的人際生態。

還有學校更加可悲,在全校老師第一輪競聘完成之後,學校竟然給出數量不合格的人數,讓剩下的老師相互投票。

試問,這樣的情況之下投票,還有公正可言嗎?這完全是讓老師狗咬狗,激發人性中的惡。有些學校是讓老師打ABC,隱蔽一點,但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

我寫到這裡,非常難過。如果老師沒有了安全感,怎麼能夠給學生帶來生命的安全感,並且踏踏實實地教書呢?

老師成為系統人,但系統是一個什麼鬼東西。老師不再是單位人,那麼老師對單位還會有向心力嗎?

老師今天在這所學校,明天可能就在那個學校,老師還會以校為家嗎?如果教師沒有安全感、歸宿感,那就很難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還怎麼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地教書育人?

教育是一項心靈事業,需要長時間的默默耕耘,相信種子,相信泥土,相信歲月的剪裁,如果老師都是打短工的,他們還會孜孜不倦地靜待花開嗎?

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為何冰火兩重天?

  • 其次,有可能拉大教育水平差距。

教師競聘說起來有三輪,事實上真刀真槍的就是第一輪,第一輪一旦落聘,第二、第三輪還有誰要你呢?作為一個老師,都是被自己單位踢出來的,別的學校還搶著要,這不是有病嗎?

所以最終這些落聘的老師如果有人要,肯定就是薄弱的、僻遠的農村學校,雞不生蛋的地方,沒有人願去的地方。而這樣的學校一旦接受了大批的落聘老師,師資水平會不會更差?而那些原本的好學校,因為剔除了這些落聘的老師,師資會不會變得更強大?

這樣弄下來,我覺得人員調配應該是整齊了,但師資水平出現了更大的問題,強校會更強,弱校會更弱,學校的差距會拉得更大,教育發展水平會更不均衡。

據浙江省教育廳人事處相關人員稱:“浙江省始終堅持均衡配置的政策導向,引導優秀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從超編、超崗學校向空編、空崗學校流動,避免把編制和高級崗位、優秀師資集中配置在少數幾個學校。”

但事實究竟如何,還很難說。比如如何引導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

提高這些老師的待遇,優秀教師根本不在乎。就算他們在乎,去了,享受特殊待遇,

會不會引發農村優秀老師的不滿?老師是知識分子,而且極為敏感,牽一髮而動全身。就算他們在那裡幹,但會不會想著長期在農村幹下去?如果幹得好,人家捨不得放他們走,而他們想要早回城去,他們還會不會認真幹?

從超編、超崗學校向空編、空崗學校流動,我覺得這倒是可能的。因為沒有崗位和編制,部分老師被迫要轉換學校。

但我想問,這些優質學校之所以超編超崗,是怎麼產生的?不就是過去教育部門人為調動的結果?現在要把這些關係戶分流走,何其難也。說不定最終被分流出的都是一些老實人,沒關係的人,或者是所謂不聽話的人。

大張旗鼓的教師“縣管校聘”,為何冰火兩重天?

  • 最後,有可能產生權力濫用的問題。

由於校內競聘是最重要的一環,那麼這一環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或者是組織者將擁有巨大的權力。

而且所謂的輪崗分流基本上都是強制的,但強扭的瓜不甜,教育又是一個良心活,那就更加在乎人的內驅力。強制分流的效果可能不會太好。

一旦有強制,就會有權力。分流誰不分流誰,這就是權力。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本來校長的權力就夠大的了。最近Me too爆出杭州某校長就有這個癖好,而且該校長轉戰過多所學校,一旦舉報是實錘,那禍害面就更大了。

過去校長只是承諾給好處,女老師如果不想好處,還能夠清白自守。

但現在不聽話,就要強制分流,或者直接砸飯碗,我估計很多女教師都會掂量掂量,這多麼恐怖。

於是有教師網友說,縣管校聘,將會帶給校長無限性福!這雖然誇大其詞,但也不能不防。畢竟我們經歷了那麼多,連狂犬病的疫苗都能造假,還有什麼事不可能發生。

試點之後,全國還會有很多縣市即將推行縣管校聘,但廣大一線教師似乎對這項改革並不看好,官方和民間評價如此截然相反,值得深思。

一項好政策一定要讓人民有獲得感,至少不能讓人產生恐慌。所以縣管校聘還要不斷細化,校聘清楚了,但縣管呢?縣裡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縣管”與“校聘”各自的權限和職責一定要界定清楚,儘量形成一種權力的制衡。老師們的申訴渠道不宜對縣級申訴,而應該是向上一級申訴,使得被糾編的可能性加大,以保障老師可憐的合法權益。

當然如果我們老師堅持終身學習,自身素質過硬,是絕對的品牌教師,相信學校還是會把你當做手心裡的寶,不管怎麼聘都沒問題,到哪都有飯吃,

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天地在我心,世界任我行。

但普通老師的心理不可能如此強大。親愛的同仁,讓自己安全的唯一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

另外我還有一個擔憂,縣管校聘之後,教師職業吸引力會不會再次下降,男性從業者或許會更加變少,教師招聘也會遭遇更強的寒冬。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倘若一項好政策不斷被異化,縣管校聘變成末位淘汰,末位淘汰變成了領導使壞,甚至多數人暴政,選拔落後分子……被損害的將不只是教師的熱情,還有我們孩子寶貴的未來。

願每一個善良的老師都有一個美好的歸宿!

本文作者王開東,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