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蛻變—晉級 河長制開啓水生態管理新常態

新生—蛻變—晉級 河長制開啟水生態管理新常態

打通“最後一公里”,壓實河長責任,確保河長制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構建完成而成熟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責任體系。也就是,從“有名”到“有實”的轉變,正在悄然滲透。

早前,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各級河長開始履職,很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緊接著,“有人管”還不夠,更要“能管好”。自河長制推廣至今,已經陸續有一批河湖管理保護難題被攻克,河湖狀況好轉是真實看得見的。

鑑於河長制還是一個新生制度,各個環節還有待進一步打磨,所以下一步重點工作將聚焦“建立完善河湖檔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河湖系統治理,夯實河長責任,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實現河長治、湖長治”。

實際上,不少地區在探索河長制“因城施策”、“一河一策”工作落實的過程中,走在了示範前列。

山東就是率先建成五級河長體系的省份之一,生態河道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之後,省、市、縣、鄉、村各級負責人將更深入推進水質優化工作。據瞭解,山東省劣Ⅴ類水質比例已經下降到2.4%,重要河流管制基本完成全覆蓋。

從河長制1.0到河長制2.0,再到河長制3.0,甚至是4.0和5.0,或者是將來的6.0,一個新生制度的完善在短短几年內飛速蛻變著。從兩級河長、三級河長到四級河長、五級河長,管的人多了,責任更清晰了,河流也更清澈了,河長制體系構建初步完成。

北京市在落實河長制推廣的過程中,已經為14個流域編制完成“一河一策”,將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劃治理模式,統籌全流域系統治理。此外,下一步北京市還將起草《河長制約談暫行辦法》,可謂是在制度創新上又領先了一步。

面對新生代河湖管理體制框架,後續促“河長治”需求的縱深探索需求,全國各地正積極發揮能動性,尋求切實可行,並且可複製可推廣的解決方案。河長製作為一個框架,其內涵將因需而變,因時而變,因勢而變,隨時等待著新鮮血液的填充。

黑龍江省水利廳傳出消息稱,省辦公廳以及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全省河長制湖長制專項督查工作的通知》,自8月6日起至8月16日,開展為期10天的專項督查行動。針對六大任務執行以及履職和基礎工作開展情況,分八個方面進行督查。

理論與行動相結合,督查與考核並重,對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發揮其治河、護河的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案。傳導治汙壓力,河長制落實成效專項督查體現了國家和地方對於保護河湖有更深切的期望,讓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管理走上正軌。

事實證明,因此受益的河湖越來越多。例如南京的母親河“秦淮”,從氨氮含量嚴重超標,到四級河長全力守護,甚至於“民間河長”的上任,都見證了“十里秦淮”的深刻改變。

再例如,湖南的“三湘四水”河湖管制,開通了省級監督電話,群眾監督意識得到大幅提升。積極打造最美的“一湖四水”,河長制在三湘大地上留下了深刻印記,從五級覆蓋到首創總河長令,均體現了深度探索價值。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在高度集中的推廣行動中,河長制帶來的改變不勝枚舉。而未來,河湖“水長清”的蛻變必將迎著河長制吹起的東風,向常態化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