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四好農村路」美了鄉村富了百姓

懷化新聞網訊 “過去村裡路難行,只能依靠三輪車裝桃子出去賣,部分水果在路上就壞了。今年 5 月道路修好後,外地客商直接開車來收購,我們種的桃子 7 月底就全部賣完了,感謝黨的好政策。”8 月 5 日,在芷江巖橋鎮巽公坡村,種植大戶廖正東說起修通後的農村路,感觸頗深。

如今,四好農村路已成為芷江農村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小康路”。通達的道路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客商們紛紛上門收購農副產品;農村群眾不再擔心產品滯銷問題。

近年來,芷江按照“政府主導,主體主責,資源整合,規範運作,分項實施,整村推進”的總體原則,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和“邊界路”“斷頭路”、旅遊路、自然村組通水泥路建設。截至2017年,全縣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 2933.9 公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100%,組級道路通暢率已達85%。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村為網點,遍佈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

在北京打工的大樹坳村民胡祖國看到家鄉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村莊變美了,毅然決定放棄年薪20萬元的工作,回家鄉發展高山葡萄產業,帶頭成立了芷江國強特色水果專業合作社,吸納 181 戶貧困戶入股。三年來,合作社裡 170 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日益暢通的農村道路帶動該縣葡萄、水蜜桃、柑橘、野生甜茶、雷竹筍、獼猴桃、芷江鴨、綠殼蛋雞等10多個產業發展,農副產品不僅走進長沙、上海等地的各大超市,還遠銷俄羅斯。截至 2017 年底,“公路+產業”模式推動該縣 35352 人摘掉“貧困帽”。

“農村公路修通前,從縣城到這裡至少要30分鐘,現在路修好了,只要15分鐘就能到,遊客量也翻了番。”三道坑鎮小漁溪村支部書記楊長期介紹,現在周邊農家樂年平均純收入可達5至6萬元。

截至7月底,芷江今年接待遊客50.7 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2535 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5%和6.53%。(通訊員 龔衛國 楊序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