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陽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後不停步 推進鄉村振興

汽車沿著平整的柏油路盤旋上山,山坡上種植的成片蘆筍已有1米多高,村民們在地裡忙著除草。“明年蘆筍產量能達到每畝750公斤,家裡的收入會更高。”8月2日,看著長勢喜人的蘆筍,去年剛脫貧的巴中市恩陽區雙勝鎮天良村村民鮮文富對未來滿懷憧憬。

與鮮文富的希望相呼應,近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批准15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巴中市恩陽區位列其中。地處川陝革命老區和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恩陽,走出了一條脫貧新路,正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大步向前。□本報記者陳四四史曉露

精準施策 村村脫貧有實招

柳林鎮桅杆埡村第一書記陳勇還記得4年前第一次到村裡時的情景:泥濘的村道、破敗的土坯房、撂荒的田地,一切都讓他痛心。而今,白牆灰瓦的新居明亮整齊,房前屋後的菜地裡種滿了茄子、玉米等作物,平整的村道通到家家戶戶門前,全村55戶貧困戶中,已有51戶摘掉“窮帽”。

桅杆埡村於去年退出貧困村,走的是易地扶貧搬遷路子。在恩陽,貧困村脫貧各有實招。

恩陽區2014年精準識別貧困村119個、貧困人口22514戶80585人。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恩陽區提出“四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深入實施產業、安居、能力、基礎、民生“五大扶貧計劃”,針對各村實際分類施策、靶向治療。

“各村的脫貧方式都不一樣,青木鎮花苞村是依靠葡萄產業,上八廟鎮來鳳村選擇了易地扶貧搬遷。”恩陽區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劉必泉告訴記者,根據致貧原因,恩陽區為各村量身定製幫扶措施,如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村,區上嚴把對象關、面積關、負債關和後續發展關,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啟動8742戶32184人,入住率達到98.5%。

統籌謀劃,精準施策。恩陽區的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5.4%下降到2017年的1.6%,4年累計脫貧72177人、退出91個貧困村。

立足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脫貧摘帽之後,恩陽區並未就此停步。

8月2日,記者來到巴中市首家巴山民宿——位於觀音井鎮萬壽村的張家大院,只見外觀依舊是土坯房,內裡卻充滿古樸與現代的氣息。自去年10月營業以來,張家大院已帶動萬壽村3家民宿開業、11家民宿啟動打造,萬壽村也開始發力鄉村旅遊業。

“要立足農業,統籌農村發展。”萬壽村黨支部副書記鄭華榮說,萬壽村把全村1156畝土地全部流轉給三棵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種養業,村民僅靠在公司務工年收入上萬元。2016年,萬壽村順利退出貧困村。如今,村裡的生態農業已成規模,並以此為依託發展鄉村旅遊。

聚焦農業,萬壽村的選擇並非偶然。恩陽區堅持“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思路,圍繞優質糧油、品質果蔬、特色養殖,建成蘆筍、川明參、蓮藕等8個萬畝產業園,累計發展特色產業25萬畝。

雙勝鎮天良村去年退出貧困村,依靠的是發展蘆筍和柑橘兩大產業。去年,該村農民純收入達9000多元。“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雙勝鎮黨委書記向榮說。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恩陽區將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就業培訓、能力提升等方面再下“繡花”功夫,在鞏固提升8大特色產業園的基礎上,依靠科技支撐,走出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四川在線巴中頻道新聞熱線:0827-5188332 官方微信:巴中輿論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