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各地都有什麼樣的民間風俗?

立秋節氣各地都有什麼樣的民間風俗?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那麼,立秋各地都有什麼風俗呢?

一般北方都有“貼秋膘”一說。什麼是“貼秋膘”呢?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秋季養生: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南方如蘇州等“立秋”這天都有“啃秋”的習俗,家裡買只西瓜,一家人圍坐而“啃”,迎接秋天到來,也象徵著把“秋老虎”吞進肚中。

老蘇州在立秋這一天還要吃綠豆百合湯。蘇州人比較講究,吃喝也是跟著時令走。她說,綠豆百合湯是清涼解暑的物品,儘管立秋後還可能出現“秋老虎”,但是,老蘇州一般在立秋後幾乎不再喝綠豆百合湯了,所以就在立秋這一天“喝個夠”。

在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早上洗溫水澡的傳統,有的時候,還會從院子裡的薄荷樹上剪下數片薄荷葉,放在泡澡水裡。聽老一輩的人講,立秋早上洗澡,一個秋天就不會生痱子。

除了咬秋、貼秋膘等傳統民俗外,在靠近浙江的吳江南部等地區,還有些啃秋桃的風俗。啃秋桃就是在立秋時大人孩子每人都要吃一個秋桃,吃完之後把核保留下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據說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