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沸騰!看習近平強軍關鍵詞

【學習進行時】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91歲生日。經過91年艱辛探索和不懈奮鬥,國防和軍隊建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把強軍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梳理了習近平關於推進強軍事業的關鍵詞,與您一同展望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光明前景。

強國必須強軍。在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要用強軍夢捍衛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主席的直接指揮下,人民軍隊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堅實步伐。要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實現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

 1.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

政治建軍是我軍的立軍之本。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兇惡敵人,我們的人民軍隊之所以越戰越勇、越戰越強,就是因為腳下有根、心中有魂。這個魂就是對黨的赤膽忠心,就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和制度。

十八大後,習近平親自提議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政治工作是強軍興軍的生命線,鑄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幾年來,無論如何排兵佈陣,習近平第一位的要求就是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他一再強調,“黨指揮槍是保持人民軍隊本質和宗旨的根本保障”。

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全軍將士頭腦要特別清醒,態度要特別鮮明,行動要特別堅決,不能有任何動搖、任何遲疑、任何含糊。

2.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改革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要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唯有依靠改革。

從大陸軍體制到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從中央軍委四總部到15個職能部門,從七大軍區到五大戰區……在習近平的謀劃中,改革不僅是“動棋子”,更是“布棋局”。隨著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的建立,一張宏偉的藍圖愈發清晰——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新時代,習近平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再作部署,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軍官職業化制度、文職人員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進軍事管理革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這無疑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人民軍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3.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

人民軍隊要實現由大向強的“關鍵一躍”,“關鍵踏板”就是科技創新。觀察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大勢不難得出結論,科技是核心戰鬥力。

“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習近平有著清晰的判斷——“國防科技創新搞不上去,就會在競爭中處於下風”。他反覆強調,要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人民軍隊建設和戰鬥力發展的貢獻率。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軍事核心技術更是買不來的。科技興軍必須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對此,習近平作出了極為深刻的闡釋: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抓緊搞好創新性、突破性成果轉化運用,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4.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

一支沒有紀律的軍隊,只能是烏合之眾。人民軍隊要凝聚鐵的意志、錘鍊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有鐵的軍紀軍規。

“軍無法不立,法無嚴不威。”“厲行法治、嚴肅軍紀,是治軍帶兵的鐵律,也是建設強大軍隊的基本規律。”習近平高度重視依法治軍,著眼的是實現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只有增強全軍法治意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強軍興軍的各項決策部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依法治軍永遠在路上。從“從嚴治軍”到“全面從嚴治軍”,習近平將制度的籠子越編越密、越扎越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推進,在法治的陽光下,人民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生機勃勃。

5.聚焦實戰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習近平的思考,是強軍興軍出發的原點。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人民軍隊要履行好職責使命,就必須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將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縱觀習近平推進強軍事業的各項部署,本質上就是從各個方面去謀劃打仗、保障打仗、服務打仗,根本目的只有一個:打贏未來戰爭。

“要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進一步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這幾年,一身戎裝的習近平出現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總指揮席,出現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的莽莽沙場,出現在中央軍委開訓動員大會的校閱臺……以上率下,意義不言而喻,就是要鍛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6.培養新一代革命軍人

現代信息化戰爭絕不是靠看屏幕、按電鈕就能打贏的“電子遊戲”, 任何條件和形勢下的戰爭,歸根結底是軍人和軍人之間意志和品格的較量。新一代革命軍人應具備怎樣的品質?習近平提了4個“有”: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這4個“有”既包含了對一代一代革命軍人戰鬥精神和大無畏氣概的深刻總結,也體現著新的時代條件和戰爭特點對軍人能力素質的全新要求。

 7.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是習近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放眼世界,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界限趨於模糊,軍民融合已成為各國加速發展國力軍力的共同選擇。

富國也要強軍,惠兵更要利民。早在2013年,習近平就提出,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2015年,這項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軍民融合發展捷報頻傳,第二艘航母順利出塢下水,C919客機完成首飛,嫦娥五號奔月征程穩步推進……在這盤大棋上,習近平落子還在繼續。他要求各有關方面在“統”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見實效。

8.進行軍事理論創新

人民軍隊之所以不斷髮展壯大,關鍵在於始終堅持先進軍事理論的指導。放眼當今世界,軍事革命風起雲湧,國際形勢瞬息萬變。人民軍隊如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習近平的回答擲地有聲: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勇於突破,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黨在新時期的強軍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當代中國軍事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是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根本指導。

 9.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91年來,哪裡有敵人,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歷史告訴我們,人民軍隊的根脈,深紮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戰爭的偉力,來源於人民的偉大力量。

習近平強調,推進強軍事業,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揭示的是一個最為樸素的真理: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