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放水了,通脹還會遠嗎?

央行又放水了,通脹還會遠嗎?

7月23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5020億元,無逆回購操作。考慮到當天有1700億逆回購到期,實質投放3320億。

一天這麼大的投放量,實屬罕見。

因為這個MLF是投放的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影子銀行的存貸款轉化,需要乘上5左右的貨幣乘數,基本等於向市場投放了1.6萬億的貨幣量。

實際上,央行前段時間已經表明了態度,實質性“放水”。雖然輿論方面還是咬得比較緊,說貨幣政策沒有轉向,沒有“大放水”,但市場從來都不聽口號而是要看實際行動。聯想到此前央行態度的微妙轉變,貨幣政策走向實質性寬鬆已是必然。

央行又放水了,通脹還會遠嗎?

央行又放水了,通脹還會遠嗎?

今天來說說通貨膨脹的那些事兒。

說起通貨膨脹,大家可能覺得有點陌生,但是說起物價上漲,應該是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的。

舉個最普通的例子,比如小編的早飯賬單:

肉包2元+豆漿2元+茶葉蛋1.5元=5.5元

一頓早飯下來基本都在五六塊左右,而十幾年前1塊錢左右就可以買到一個很大的肉包子,五六塊還是至少可以買到兩天早飯的量。

這麼粗略一算,這些年物價上漲2倍應該是有的。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萬元戶”還是個響噹噹的頭銜,簡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詞,那個時候米價是0.14元,肉價是0.95元。

六十年代末的最低工資是36元,看一場電影學生票最低是5分,現在學生看一場電影最低是20元,翻了整整400倍。

如果簡單就這個來計算,六十年代末的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4400元,現在真的達到這個工資水平的人並不多。

通貨膨脹可以說是一把無形的刀,不管你看不看得見,它都會在暗中影響你的生活。

可能你現在覺得自己挺有錢的,但是過幾十年,就會發現自己變成窮光蛋了。

央行又放水了,通脹還會遠嗎?

現在的100萬,十年之後還剩多少?

現在的100萬元人民幣,等到2028年:

1)相信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它相當於今天的75萬元;

2)追求真實購買力的話,相當於今天的46萬元;

3)想追上印鈔速度的話,相當於今天的22萬元;

4)按照真實通脹類比,相當於今天的62.7萬元。

因此,如果十年之內,國家不發生重大變化,經濟增長不出現異常,那麼十年後,您現在的100萬大概率是會縮水到46萬到63萬之間,取個平均的話,差不多會在50萬出頭。

慌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