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是古代的“文人四藝”。臺北故宮博物院“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正在熱展。展覽聚焦SZLB77777清宮“沉香”的使用及鑑賞等,百餘件展品中有近95%是首次展出。展期持續至明年10月。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銅胎畫琺琅黃地番蓮紋爐瓶盒組附收藏盒,清乾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香料中的“沉香”,是指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香氣幽遠高雅。正因為結香困難、取得不易,因此最為珍貴稀有。沉香的價值在哪?臺北故宮博物院策展人表示,“因為它香。”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茄楠木雕萬事如意香佩,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青玉鏤雕香盒,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香味的記憶最能鏈接人的情感。從古至今,無論東方或西方,對於香味的追求皆未曾間斷過,這就是古人試著從植物花草,甚至動物身上尋找香味的原因。” 故宮策展團隊告訴《澎湃新聞古代藝術》。

展覽取名為“天香茄楠”,其中“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天香傳》,是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寫的專著,書中記載沉香自古便為人所用,最早用於祭天禮地的場合,焚沉香祝禱。這樣的傳統延續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當時宮中舉辦祭祀典禮,寶香不絕,燒的便是沉香,其“馥烈之異,非世所聞,大約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而‘茄楠’在明人的筆記小說中,是被歸為最高等級的沉香,也剛好符合此次展覽絕大多數展品為沉香所制的特性。

展覽分成兩個單元:一是“香之道”,分為收藏陳設、隨身佩飾、品香香具單元,通過故宮典藏的宮廷茄楠沉香,闡釋古人如何使用沉香這種價比金高的香中鑽石;二是“香之味”,藉由展出香具藝術與品香空間,以臺灣創作的金工或陶瓷茶具說明現代人如何玩香,呈現香玩文化。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茄楠木碧璽手鐲一對附錫盒,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茄楠木嵌金手串附錫盒,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展覽策展人侯怡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策展思路是從佩戴、陳設的角度出發,並不是要討論品香活動。“這次展覽不像過去其他博物館的香文化特展會追訴其古老的歷史脈絡,而是聚焦在清宮。清宮的沉香文物,在外面是很難看得到的。”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雕伽楠木螭虎龍尾觥,清乾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侯怡利在接受《 典藏》對話時表示,沉香的賞玩脈絡是從明代一路傳下來的。清宮沉香的分類標準也是按明代書籍中所寫的品類來分,並未增加新類別。“若是件好香木,就會請人做成器,不好的就收入庫房。這類記載在雍正朝非常多,更不用說乾隆朝。”侯怡利說,她在閻立本《職貢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及清乾隆時期《萬國來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中,皆發現了疑似沉香的蹤影。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茄楠木嵌寶荷花扁方,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沉香鞘嵌珠松石古劍,清乾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文獻中曾提及不下近百種的中外名香,沉香當為其中之一,而沉香又分多類。流傳至今的清宮沉香屬於哪種等級?據策展人侯怡利推測,臺北故宮博物院目前收藏的沉香應多為“茄楠”等級,即沉香中的上上者。

關於茄楠,明代文人文震亨《長物志》有詳細論述:“有糖結、金絲二種。糖結面,黑若漆,堅若玉,鋸開上有油。若糖者最貴,金絲色,黃上有線,若金者次之。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羶氣。大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盤承之,滿室皆香,真為奇物。小者以制扇墜數珠,夏月佩之,可以闢穢。”這段記載確切地說明了沉香中的高級品茄楠的樣貌,並說到這樣的高級品並不適合燒焚,而更適合用來雕琢。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楊維佔,雕茄楠木香山九老,清乾隆六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次展覽中展出的清乾隆六年楊維佔雕茄楠木香山九老和清乾隆雕茄楠木螭虎龍尾觥即是沉香雕琢成器的經典代表。然而現今留存成器的沉香作品稀少,絕多數的展品集中在佩飾,包括朝珠、帶頭、手串、扁方、耳挖簪、扳指、圓鐲、香佩、香盒等。此次展覽展出不少以沉香做成的朝珠,包括一件由清乾隆、嘉慶年間的大臣和珅所進貢的茄楠木念珠。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茄楠木刻“囍”字朝珠,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來寶國際:“香中鑽石”沉香鑑賞

茄楠木念珠,清乾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