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寶國際:「天下第一龍」古玉玉豬龍!

吉林大學、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農安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左家山遺址考古隊,由段天璟教授作為執行領隊,進行了田野考古工作,並且在時隔30年後,再次在左家山遺址發現新石器時代陶器、石器及動物骨骼,其中的2件鳥形陶塑,是這次考古發掘的主要發現之一。

在此次發掘的30年前,也就是在1985年,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就對左家山遺址進行過一次發掘,發掘出新石器時代三個時期的遺存,年代跨度從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在左家山文化存在的時間跨度內,黃河流域的先民們創造了仰韶、龍山、大汶口等文化;長江流域出現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東北地區已發現新樂文化、小珠山文化、紅山文化;這些出自不同地區的考古學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多元性的有力佐證。

1985年左家山考古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出土了一件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玉龍。

來寶國際:“天下第一龍”古玉玉豬龍!

曲體玉龍

舊石器

1985年吉林省農安左家山遺址出土

高4.4釐米 寬3.8釐米 厚1.1釐米

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器呈黃色,捲曲狀。首尾相接處有一缺口,沒有斷開,中心有一大圓孔。龍首較小,頭頂有雙耳,雙眼凸起,吻部較寬,嘴前凸。身體捲曲成環,龍身光素無紋飾,頸後背脊處橫穿一孔,可系掛。器磨製光潤,造型古樸。

曲體玉龍也叫“玦”形龍,是紅山文化龍形玉雕中最多的一種,形體和頭部有大有小,缺口處有的斷開,有的未斷開,時代有早有晚,出土時多位於墓主胸部。墓主生前應是有地位和權力的部落首領或巫師,玉龍是巫覡以玉事神時所用的玉神器。這件玉龍比紅山的玉豬龍在造型上更為原始。有考古工作者從地層堆積推測,其年代可能早於遼寧紅山文化。

左家山遺址發掘結束後第二年,遺址出土的玉龍就和另一件完整復原的陶罐,被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調走,這足以表明文物具有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中國國家博物館調撥文物,也是站在全國範圍內考量,選擇各地最具文化價值,能代表當地考古學文化特徵的器物。左家山出土的玉龍被中國國家博物館調撥後,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在1985年左家山遺址發掘之前,紅山文化因出土大量玉器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玉豬龍”而名動全國,在學界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在以“龍”為圖騰的中華文明的語境中,“玉豬龍”被冠以“天下第一龍”的稱謂流傳起來,而左家山的玉龍,在年代上比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更早,很多人也將其稱為“天下第一龍”。對田野考古出土的器物應當如何命名,左家山的玉龍是否可以叫“天下第一龍”呢?

當年以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學生參與發掘,如今已是吉林大學教授的趙賓福在接受《長春晚報》採訪時稱,“龍”其實是一種並不存在的動物,它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賦予一件遠古時代的器物“龍”的名稱,有多少想象的成分,就有多少美好的祝願在裡面,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始終稱紅山文化的“玉豬龍”為“獸首玦”,因為這樣更嚴謹。

對左家山文化的玉龍,趙賓福教授認為,稱其為玉石龍、玉雕龍、玉龍都沒有問題,但“天下第一龍”的提法卻不妥,因為在比左家山更久遠遺蹟的考古中,人們已經發現了在地上擺放的龍形石堆以及用蚌殼擺放的龍形圖案等。左家山出土的玉龍並不是最早的“龍”概念的表達,但用玉雕龍的方式,它卻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因此,稱它為“天下第一玉雕龍”“中華第一玉雕龍”是沒有異議的。至於它和紅山文化玉龍的關係,則跟兩個文化的關係是相通的。

左家山文化的先民和紅山文化的先民雖都生活在東北地區,卻有著各自獨立的文化傳承,但不排除他們會存在橫向的文化交流。左家山出土的玉龍應該是紅山文化玉龍的早期形態,在考古學上,稱其為紅山文化玉龍的祖型。

在左家山出土遺存中,玉龍的名氣是最大的,可在一名考古工作者眼中,它和其他的遺存並無二致。與世人不同,學者眼中的文物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學術價值。玉龍在趙賓福教授的研究成果中,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關照”,更多進入他視野的材料,反而是那些並沒有太多人去關注的陶器、石器、骨器。

他說,考古學是一門“透物見人、透物見史”的科學,我們研究古代先民,尤其是史前先民的生存狀態,判定考古學文化的特點,最主要的依據是陶器,它的形制、花紋、製法都是重要的依據;其次是當時的生產工具,石器、骨器和房屋、墓葬等,在學者眼中,這些資料就是“寶物”。

目前,除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調撥的兩件器物,其餘左家山遺址出土的“寶物”,都靜靜地陳列在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