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7年,《愛情進化論》還能複製《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神話嗎?

文 │ 乒乓媛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橫空出世,一掃臺偶劇日漸式微的頹勢,不但讓“千年難修”的男閨蜜李大仁和輕熟御姐程又青火遍兩岸三地,更讓“30歲初老女孩的愛情選擇”和“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情”等極具討論度的話題成為熱門。

時隔七年,披著“內地版《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外衣,自帶《我的前半生》原班人馬的光環,《愛情進化論》正式播出了。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很多人帶著追憶和懷戀的心情開始追劇,希望重溫那個關於友情和暗戀的溫暖故事。“為了更適應本土化”,在人設和情節上,《愛情進化論》都做了一些調整,男主由暖心熱情的地檢督導李大仁,變成了溫厚內斂的牙醫鹿飛;女主職位不變,但成了更加張揚的艾若曼,身邊還多了個話癆閨蜜;男二也附加了個女主暗戀十多年的校園男神身份。

一個單向暗戀的故事,變成了連環暗戀的“死局”,情節更加豐富,觀眾卻並不買賬。自8月2日至今,劇集已播出5集,網絡總播放量還未過億,且分集播放量一集低過一集。豆瓣由於評分人數不足,至今沒開分。對於這次翻拍,網友普遍反饋,“劇情方面略老套”“演技不夠旁白來湊”。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小清新小文藝小矯情不是那麼好學的

改編劇最為人詬病之處體現在兩個極端,其一為翻版複製,其中日改劇是重災區,曾經的《深夜食堂》因為毫不顧忌中日社會文化區別,一味“複製粘貼”,而廣受質疑。其二為消解重構,近幾年很多經典電視劇的再創作,都是如此,尤為典型的是於正版《笑傲江湖》,人設的顛覆和劇情的嫁接,都令它一度深陷輿論漩渦。

吸取之前的經驗,《愛情進化論》力求平衡改編和還原,在改變人設的同時,也儘量保留原著的氣質。為做到這一點,劇集中很多時候,都出現了臺詞、場景與原劇分毫不差的情況。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但七年前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無論從風格、立意,還是角色演繹,都帶著臺灣偶像劇典型的清新小文藝範兒,在當時吸引了無數文藝青年的矚目。同樣的格調原樣複製到內地的社會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

兩版劇集都是以夢開頭,不同的是原劇夢境發生在自己工作多年的商場中,與時間具象的大小“毛球男”,展開一場追逐與被追逐的大戰,最終與17歲的自己面對面,夢境支離散亂,既切合人物實際和夢境特徵,又有趣詼諧地揭露了輕熟女性的內心惶惑。而《愛情進化論》中的夢境充斥著公主、僕從、城堡和玻璃舞鞋,十足的浮誇風公主夢,實在看不出夢境所包含的隱憂,與高中時的自己相遇的場景,更是令人莫名。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開篇即奠定了兩部劇集的風格上的區別。

原作更加生活化,劇情臺詞時刻將觀眾帶入一個初老女性不安的內心,再加上經典的臺式旁白,有些小矯情,但卻輔助著流暢劇情,闡明瞭一個個成人世界的“潛規則”,起畫龍點睛之效。就連劇中纏著女主不放的那份“不安”,也帶上了一股文青範兒。

而《愛情進化論》更加凸顯主角艾若曼高傲不服輸的內心,夢幻感十足,卻難以看出對時間的憂愁,也與全劇“熟女焦慮”的主題產生隔斷。而過多地依賴大段旁白,表達人物真實內心,推動劇情發展,也使得劇集中的劇情轉折和人物衝突過於寡淡。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臺式小清新的全盤複製,帶來的不是懷舊感,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不如在原作基礎上另起爐灶,脫離“熟女焦慮”和“婚姻壓力”的主題,以更加獨立的都市女性形象,重構一個關於暗戀的溫情故事。

永遠的主角程又青vs生活的配角艾若曼

原作中的女主程又青,被網友評價為“生活中永遠的主角”,並不是說她的人設多麼完美。事實上程又青有很多缺點,性格過於強勢霸道,有些得理不饒人,因此並不討同事喜歡;情感上卻又欠缺果斷,隱隱有些綠茶,被炮灰男助理的攻勢吸引,在複合的前男友和暖心的男閨蜜之間猶豫不決。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但程又青的扮演者林依晨軟萌可愛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程又青身上的瑕疵。同時人物身上自信強大又仗義的氣質,與亦剛亦柔的反差萌,都讓人對這個人物既憤憤又敬佩,甚至會有些羨慕。

張天愛的形象自帶強勢氣場,為了表現主角艾若曼的自信,又增加了很多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用力過猛的同時,也無形中造成了俯視一切的不屑姿態。

在校園戲份中,兩版劇集中都有女主參選班長落選的劇情,但程又青一直以來幫助同學、貼心仗義的行為,廣受女同學歡迎,所以在落選後,觀眾才能切身感受到她遭人背叛的憤怒傷心。而艾若曼卻一直與同學隔離開來,甚至在利用班長的公信力威脅同學守紀律後,自己違規去偶遇男神,因而艾若曼落選後的痛哭疑惑,只讓人啼笑皆非。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而在職場中,艾若曼盛氣凌人的態度本就令人不適,再加上為了商業效果,職場戲份中填入了大量廣告詞,職場交鋒顯得空洞蒼白。同樣是受顧客刁難的戲份,原作演出了程又青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愛情進化論》中的艾若曼則完全被顧客左右,最後還是前男友幫忙解了圍,劇情實在難以讓觀眾對主角“銷售女王”的身份產生認同。

像程又青一樣,不完美但令人敬佩的獨立女性,更加貼近生活,她們註定會成為人生的主角。但像艾若曼這樣過於尖銳的人設,在生活中並不常見,且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一味好強的人,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這也是程又青廣受歡迎,而艾若曼卻相形見絀的原因。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7年的價值觀變遷

從目前的播出效果看,《愛情進化論》沒能續寫當年原作的神話,反而在原作的對比之下黯然失色。其中有劇本改編和影視製作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劇作價值觀的過時。

幾年前,熟女的年齡和婚姻焦慮,還是一個普世概念。那段時間,與此相關的影視作品也呈爆發之態,《剩女的黃金時代》《剩女的代價》《咱們結婚吧》等,都與“恨嫁”“剩女”話題相關。

而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更是精準地戳中了當時觀眾的心理訴求——30歲初老女孩的情感生活。甚至更進一步,劇集為正深深焦慮的輕熟女們,創造了一個夢幻的愛情美夢——無私守護的騎士,最終會拯救焦慮無措的女孩。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而到了2018年的今天,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早已發生了改變,“嫁個好人,婚姻美滿”早已不是女性幸福的標配。事業上的成功、心理上的滿足和發自內心的快樂,更能使日漸獨立的女性感覺幸福和圓滿。

相比七年前職場女性的代表程又青,當代都市女性的心理更加強大。雖然對年齡和時間的在意,是女性永恆的命題。但自稱“少女”的女性早已不再把它們與“婚姻焦慮”對等,也更加不會承認,所謂“初老”“半熟”“剩女”等外界附加的標籤,屬於自己。

七年後,“偽獨立女性”艾若曼,帶著半熟女的標籤,和“28歲嫁人難”的奇怪觀念,出現在銀幕中時,就註定了她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心理訴求,只能在眾多銀幕人設中黯然失色。

翻拍劇,從來都不是一個省事的選擇,對原作的改編和取捨,要考慮方方面面。在劇情觀念上覆制粘貼,在人設上刻板塑造,《愛情進化論》播出即失利,並不出人意料。從播出的劇情來看,劇集的精細度和完成度都難比原作。

但後期對情感的反思,卻可能比原作更加深刻。相比原作結尾粗暴地以男友出軌,解決複雜的情感線,《愛情進化論》對愛情與友情的取捨或許更有看頭。但最終是引發全民“愛情友情,孰輕孰重”大反思,還是流於肥皂劇的情感大亂燉,我們拭目以待。

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暌违7年,《爱情进化论》还能复制《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神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