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行路難

唐朝 李白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zhì)賭梨慄。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yèjū)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wěi),擁篲(huì)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yíng)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其三

有耳莫洗潁(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jué)。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yǔn)身。

子胥(xū)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tuō)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lì)詎(jù)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名詩詞譯文及解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金樽美酒價十千,白玉珍餚值萬錢。(解讀:引自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我停杯丟筷不能吃,拔劍四顧心中茫茫然。(解讀:李白多半又醉了。)想渡黃河,冰凍堵塞了大川,要登太行,風雪漫山飛舞。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閒下來時垂釣在溪旁,忽又乘船夢遊到日邊。(解讀: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業,詩人藉此表明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路途多麼艱難,人生多少苦難,這麼多的岔路,我該如何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解讀:引自典故,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為,時運到時我就隨著大風颳破萬里巨浪,揚帆遠行於滄海之上達到理想的彼岸。)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zhì)賭梨慄。

大路像青天一樣寬廣,我卻獨個兒走不出去?只因不恥於追隨長安城中的富家子弟,成天鬥雞走狗賭梨慄。(解讀:1、唐玄宗曾在宮內造雞坊,鬥雞的小兒因而得寵。當時有“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狗勝讀書”的民謠。2、賭梨慄。賭梨子和板栗,喻小賭博,好像今天打一塊錢一番的麻將。)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yè)裾王門不稱情。

多想像馮諼(xuān)一樣彈劍而歌奏出苦悶的心聲,拖著裙裾服侍王侯那決不合我意。(解讀:彈劍作歌,用的是馮諼的典故。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與王侯平等結交的,而現在在長安,權貴們並不把他當一回事,因而使他象馮諼一樣感到不能忍受。這兩句是寫他的不稱意。)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淮陰市井之徒嘲笑和侮辱韓信,漢朝將相忌諱賈誼年輕有才。(解讀:韓信未得志時,在淮陰曾受到一些市井無賴們的嘲笑和侮辱。賈誼年輕有才,漢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於受到大臣灌嬰、馮敬等的忌妒、反對,後來竟遭貶逐。李白借用了韓信、賈誼的典故,寫出在長安時一般社會上的人對他嘲笑、輕視,而當權者則加以忌妒和打擊。)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wěi),擁篲(huì)折節無嫌猜。

君不見昔日的燕王尊重郭隗,擁慧折節、謙恭下士並無嫌棄和猜忌。(解讀:燕昭王尊郭隗為師,於易水邊築臺置黃金其上,以招攬賢士。)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於是劇辛、樂毅等感受到聖恩紛紛來歸,推心置腹對待英才。(解讀:由於燕昭王禮尊郭隗為師,於是名將樂毅、鄒衍、劇辛等紛紛來歸,為燕所用。燕昭王對於他們不僅言聽計從,而且殊禮相待。當鄒衍到燕時,昭王“擁慧先驅”,親自掃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塵飛揚,用衣袖擋住掃帚,以示恭敬。燕國也因此由弱變強。)

昭王白骨縈(yíng)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現在燕昭王墳地長滿了野草,還有誰能像他那樣再來灑酒黃金臺呢?人生如此艱難,我只有歸去!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其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有耳不學許由用潁水洗淨,有口不吃首陽山的蕨菜。


(解讀:1、許由洗耳,晉皇甫謐《高士傳》捲上《許由》篇:"堯帝讓天下於許由,……許由於是歸隱在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耕田。……堯帝又召許由為九州長,許由不想聽從,洗耳於潁水邊。意思為,不聽聖主的招喚甘願過隱居生活。2、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於首陽山。" )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韜光養晦在世上貴在無名,何必要自視清高自比雲和月呢?(解讀:《高士傳》:巢父謂許由曰:"何不隱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鋒芒,隨世俯仰之意。 )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我看自古以來的賢達之人,大功告成之後不自行隱退都死於非命。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伍子胥被吳王棄屍於吳江之上,屈原最終抱石自沉汨羅江中。


(解讀:《史記·蔡澤列傳》:"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車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於杜郵。吳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踐終負而殺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禍至於身" 2、子胥,伍子胥。《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江中。")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陸機如此雄才大略也無法自保,李斯苦於不能早早的休息。( 解讀:1、陸機之死,《晉書·陸機傳》載:陸機因宦人誣陷而被殺害於軍中,臨終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2、《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喟然嘆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稅駕,解駕,休息的意思。)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華亭的鶴鳴(陸機)還能聽見?上蔡的東門(李斯)還能牽鷹打獵?(解讀:史記·李斯列傳》:"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太平御覽》卷九二六:《史記》曰:"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門,不可得矣。")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你不知吳中的張翰是個曠達之人,因見秋風起而想起江東故都。(《晉書·張翰傳》:"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為大司馬東曹掾。……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或謂之曰:'卿乃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 )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生時有一杯酒就應盡情歡樂,何須在意身後千年的虛名?

李白《行路難》三部全文(名詩詞解讀新全譯)

賞析

李白始終希望君臣之間能夠有一種比較推心置腹的關係。他常以伊尹、姜尚、張良、諸葛亮自比,正是因為他們和君主之間的關係,比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這種關係在李白的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唐玄宗這時已經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沒有真正的求賢、重賢之心,下詔召李白進京,也只不過是裝出一副愛才的姿態,並要他寫一點歌功頌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慨嘆昭王已死,沒有人再灑掃黃金臺,實際上是表明他對唐玄宗的失望。詩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最終留得一句: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