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與老師歐陽中石

從農村小河邊的如豆孤燈,到奮鬥歲月裡的艱難困苦,從求知求遇時的茫然徘徊,到如今的執著淡定。一路走來,最讓我銘記的還是先生那句“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它常常在我胸中蕩起,如春風鼓帆,讓我感動,令我不懈。

三十年前,北京的金秋,近一百名已經不算年輕的年輕人,因為理想、因為書法、因為文憑、因為工作、因為種種,聚集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歐陽中石先生麾下,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中國書法藝術專業”的學習歷程。

對於我這個出生在以讀書為天職的所謂書香門第,原本小學、中學、大學是人生早已設計好的程序。然而,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卻扭轉了命運的軌道。在“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口號下,我們在困惑彷徨期待困苦中付出了時間和心靈的代價,渡過了自己的知青時代,並最終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回憶。而隨後多年的工作歲月,又發現那些艱苦繁重的、缺少文化內涵的工作又是多麼殘忍地折磨人。不難想象,當年首都師大中國書法藝術專業招生的消息曾給了我多大的欣喜和期待,畢竟它點燃了我即將熄滅的讀書夢、校園夢和追求理想的渴望。在經過了晨昏顛倒食不甘味地複習和考試後,我終於來到這個心儀已久的學校,並最終以良好的成績修完學業。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作品

事實上,讓我真正體會到這段學習經歷對於我人生的影響和幫助還是在畢業後的日子裡甚至好多年後。那一年,我那極不起眼的大專學歷在職稱評定中竟然可以神奇地相當15年藝齡,使我在38歲時便能以有限的書法成績破格提為副教授級美術師。我由衷感謝首都師大和歐陽先生那切準時代脈搏的慧眼與卓識,它給了我們這批失去很多也已經不再年青的人一次提前準備武器的機會,從而當機遇突然來臨時有所斬獲。那次職稱評定不僅僅是什麼名譽問題,更是真正確立了我書法藝術專業的從業方向。它意味著從此解脫了沒有專業的痛苦,沒有方向的彷徨,無學可上的“浪子”終於有了精神歸宿,書法於我不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和娛樂,而是真正成為我人生的事業和追求。所以儘管此後的多年裡常有其他誘惑,但我始終沒有放棄這份寄託和牽掛。

說起來當年在學校時和導師歐陽先生接觸相處的時光並不多,除了正常見面的課堂和教室外,幾乎沒有獨自聆聽教誨的機會,對先生的智慧、胸襟和追求也不甚明瞭。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古訓有之,加上除先生之外,沒有拜過其他老師,因此這份師生情誼銘記在心,離開北京後的歲月裡倒是有事就叨擾先生。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作品

八十年代末,先生來西安時囑人找到我,佈置了一萬字的文章,時間只有兩天。接到任務的當天晚上就一宿沒睡,手都寫麻了,第二天按時完成這份“作業”。如今回想起來,這大概是一生中寫作效率最高的一次記錄了。文章發在教學雜誌上,以後的幾年裡每次去北京,師母都要認真的拿出記錄,發給我們稿費,其情其景每每想起總會有一絲溫暖和感動。

九四年春,我帶著和家兄一起研製的彩石顏料所創作的書法作品,去北京看望先生並當面請益。當時先生病重住院不見客,知道我去了,不僅見了我,還在病榻上討論我的新作,並指出工藝美術也是藝術,由此堅定了我為表現藝術可以“不擇手段”的理念。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九六年秋,身體特別不好,早上醒了居然下不了床,想著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很是悲觀。決定要出本作品集,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便帶著初稿去北京找先生。先生鼓勵我好好做學問,要出大部頭的論著。並且說:“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這句話讓我內心產生了極大震動,回到西安自己為作品集作序,題為“走出孤獨”,藉此排遣鬱悶、疏導心結,鼓舞士氣。記得自序最後一句話是:“戰地栽滿鮮花,悲劇升騰彩霞。我將從此,再出發。”俟後,不僅出了第一本作品集,身體竟也漸漸好起來,隨後又有了第一間屬於自己的住所。有了生存空間,便安下心來完成了“大篆書藝散論”。雖然算不上大部頭論著,但洋洋二十餘萬字也是自己幾十年從事篆書研究和創作的切身體會,並且多為前人所不曾論述。先生聞聽非常高興,特為該書題寫扉頁,詞曰:“青銅故跡 舊物新文——為宗康女棣新作付梓題賀”。 這題詞包含先生多少厚愛和期待,他把生命體驗傳授給我,讓我深切感受到文化薪傳的熾熱。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作品

這以後,先生那句“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幾乎成為我的座右銘。懷揣這件“法寶”,這些年在書壇不斷努力,不僅為協會做了大量工作,自己的書藝也有了長足進步。曾以巨幅作品“長恨歌”“華清宮”妝點上海世博會陝西館;出訪臺灣花博會,遠古書法的精神魅力深深打動臺灣同胞並得到星雲法師的喜愛;大師專囑代為書寫“巧智慧心”摘句:“我見花花自繽紛,我看樹樹自婆娑,我攬境境自去來,我觀心心自如如。”刻碑勒石贈送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並親往出席揭碑儀式,這塊巨石將永久仍佇立在長安塔下。這些活動被媒體譽為“用大篆書藝妝點三大盛會第一人”。

父親去世了,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我人生的某種責任和義務也完成了,忽然覺得自己成了無家可歸的遊子。而先生和師母卻都對我說:“把這裡當家吧,常來!”

2013年春,受邀於北京大學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先生欣然命筆題書“中華文根”,這無疑是對我的又一次鼓勵和鞭策。開幕那天,先生早早到場並謝絕為他準備的座椅,一直堅持站到開幕式結束。其學人表式、長者風範、高風亮節,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尊敬併成為展覽會圓滿成功的強有力支持。整個展覽會既隆重熱烈又秩序井然,北大師生對中華古文字書法有了新的概念和認識,很多人從此開始喜歡金文並練習金文,使展覽會真正產生了她應有的社會作用和文化效應。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作品

2014年3月15日是父親邱星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日。我們策劃了大型系列活動,需要找個題目,想了很久不得要領,最後還是想到先生題寫的“中華文根”最為合適,副標題為:邱星先生金文書法藝術文化傳播系列活動。為此我們採訪了一批文化學者和藝術家,還專程來北京請先生錄了音像。活動還取得航空公司支持,動用了直升飛機進行撒播儀式,並以現代科技的聲光電效果來演繹父親的金文書法藝術。整個活動形式新穎別緻,文化氛圍濃郁,既莊嚴熱烈又溫馨感人。先生題書的“中華文根”又一次唱響,振聾發聵,為這次紀念活動注入了更為悠長綿遠的文化意義。我想,當那些來自各地和境外的親朋好友將活動錄像帶回他們的家鄉、帶給更多人們的時候,先生聲名遠播,我們也將分享榮光。

通過這項活動,被大家的認同和讚賞使我生髮了新的想法,要將“中華文根”作成一個系列活動,陸續策劃進行下去,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弘揚中華遠古金文書法藝術。我相信這是一項極有意義的舉措,不僅是為了報答師恩,不辱沒先生對我們的厚望,它將對我國的書法文化事業也會有所裨益。雖然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將它做得有聲有色,實在是一種幸福。這當是師生情誼的最高境界。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作品

從農村小河邊的如豆孤燈,到奮鬥歲月裡的艱難困苦,從求知求遇時的茫然徘徊,到如今的執著淡定。一路走來,最讓我銘記的還是先生那句“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它常常在我胸中蕩起,如春風鼓帆,讓我感動,令我不懈。

曾經,我是幸運的,現在仍然非常努力著,雖然已經沒有將來,但我們還能夠奢談以後,希望我的以後可以是不遺憾的。

感謝中石先生!感謝首都師大!

書法家邱宗康︱有追求的人沒有那麼容易就走的

邱宗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