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會變成下一個拼多多嗎?

7月26日,創立僅3年的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創下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記錄,其市值一度逼近300億美元,躍居國內第七大互聯網公司。然而,僅過去不到一週,拼多多就因其網站上銷售假貨問題受到工商部門調查,引起社會關注,股價應聲下跌,幾個交易日內,市值距最高點蒸發近87億美元,甚至曾跌破發行價。據報道,損失慘重的投資者正準備在美國發起對拼多多的集體訴訟。法律界人士認為,一家上市公司交易不到一週即面臨集體訴訟的情形非常罕見,拼多多若想繼續上市交易,必須改變經營模式,停止銷售假貨。

可見,任何遊離在法制以外的行為,終究會在法制的框架內受到懲罰。

拼多多的境遇不由讓人想到另一家互聯網平臺——正在積極謀求上市的滴滴出行。相比滴滴大規模、長時間組織無證黑車運營,幾乎遍及全國各城市的違法行為,以及由此導致的多起惡性案件和嚴重社會負面影響,拼多多的售假恐怕也是小巫見大巫了。可以想見,如果滴滴上市的話,其種種違法行為不啻於一枚定時炸彈,對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將遠遠高於今天的拼多多。

對於滴滴平臺違法行為的實質,在近日由交通運輸部召開的全國出租汽車行業深化改革推進會上,兩位全國人大代表的發言很具代表性。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必須劃清無證網約車運營的法律紅線,這是黑和白的區分。如果個別平臺不僅讓沒有資質的司機從事運營,而且對違規司機受到的罰款給予報銷,就是在慫恿違法違紀行為,在鼓勵走歪門邪道,一經發現,應該馬上關閉平臺。他表示,網約車平臺的所有司機和車輛信息必須實時接入監管系統,否則政府管理就無從談起。對於平臺的違規行為和受罰情況,主管部門應該定期向社會公佈,做到公開透明,這樣才能產生威懾力,促使平臺依法經營。

另一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樊芸表示,網約車領域內,個別平臺公然違法卻得不到有效監管的情況,在國內其他行業是極為罕見的。她提出一串問題,並表示匪夷所思:為什麼在一個地區沒有獲得許可的網約車平臺可以繼續運營?甚至在已經發生了嚴重惡性事件,比如鄭州空姐被害案後,相關平臺僅僅是暫停部分功能,自行整改一週後又恢復運營,為何沒有檢查機關和執法部門跟進處理?此外,網約車平臺運營中還涉嫌非法採集個人信息等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她認為,網約車領域亂象如果長期得不到改變,不僅政府部門的社會公信力會受到挑戰,其管理能力也會遭到質疑。

正如樊芸代表所說,很多企業缺乏一種“法在我心中”的自我約束精神和對法律的敬畏之心,不能把守法作為一切行為的基本準則和不可逾越的底線。無論是滴滴還是拼多多,以及轟動全國的黑疫苗事件,其根源均來自於經營者守法理唸的喪失。在現實中,違法者的肆無忌憚還來自於職能部門的懶政失職,以及其他一些見不得光的原因,最終造成了違法者獲利、守法者吃虧的不正常現象。

好在,這次全國出租汽車行業深化改革推進會上,釋放出主管部門加強網約車領域監管的積極信號,此前國務院同意建立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也使得多部門聯合監管在制度上有了進一步保障。不過,要想監管到位,只有形式上的完善還遠遠不夠,更需要各部門在思想上真正達成統一。

拼多多因為售假行為,終將在資本市場受到反噬,這也給滴滴們的投資者敲響了警鐘。投資者應該清醒,嚴重違法的企業,無論以怎樣堂而皇之的理由跑馬圈地甚至上市圈錢,都必將自食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