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眼繁華夢一回 七道重門向黃昏

牌坊,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

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

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過眼繁華夢一回 七道重門向黃昏


安徽黃山棠樾牌坊群,瓊瑤曾經在《煙鎖重樓》的後記中明確提到過,這個故事的靈感是來自於安徽省的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一連7座,建築風格渾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據建築專家們講: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

過眼繁華夢一回 七道重門向黃昏


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一座一座直衝雲霄,一座座精心設計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經官批御審,歷代統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貢獻”的人,這足以證明歷代都極為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

這些不僅給後人留下精神財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築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財富。

過眼繁華夢一回 七道重門向黃昏


它是一個徽商家族在400多年時間裡豎起的家族豐碑,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樸典雅,無論從前還是從後看,都以“忠、孝、節、義”為順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

這七座牌坊則代表了封建社會的“忠孝禮儀”鎖住了當時太多的情結,鎖住當時太多的無奈!而在如今的社會中,已然沒有這樣的門去鎖住任何東西!其實,往往將自己鎖住的則是放不下的執拗!

過眼繁華夢一回 七道重門向黃昏


待到有一天,故人遠去

待到有一天,繁華落盡

待到有一天,滄海桑田

那七重古老的門,卻依然佇立在這世間上!

如果仔細駐足,可以在每一座石坊下聽到不同的故事,它們似乎無聲地講述著曾在這片大地上發生的悠悠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