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外企做到退休?對不起,外企只有退場

想在外企做到退休?對不起,外企只有退場

前同事Lily是典型的外企少壯派,78年生人已在某大型外企做到年薪150萬的資深法務總監,就在3天前被宣佈下崗,新人是85後海歸,兩人幾乎是無縫鏈接。

朋友老闆是一家外企中國區總經理,在公司工作長達十年之久,每天兢兢業業早來晚走,但是連續一年業績持續下滑,總經理首當其衝被宣佈下課,留了一個顧問的虛銜在身,一時間他的辦公室靜悄悄的門可羅雀,和之前堪比老中醫門診排隊掛號的架勢形成鮮明對比。

最近幾年外企的焦慮氛圍日益嚴重,年齡越大越焦慮,曾經瀰漫在外企人身上的優越感蕩然無存。

  • 部分央企國企有國家政策保護或地方政府支持,在不完全競爭或無競爭的環境下無需太為業績擔憂,即使業績不佳也不太會大規模裁員,頂多縮減工時階段性強制放假。
  • 私營企業異軍突起,在之前外企引以為傲的消費品/餐飲/汽車/IT等行業都和外企分庭抗禮。和外企相比,私企的打法更靈活,雖然有些套路在外企人看來又土又low,但確實管用,能迅速佔領市場。客觀地說,私企人整體素質沒有外企高,但勝在吃苦耐勞一專多能抗壓性強,直到現在很多私企仍是做六休一。而且私企分工沒有外企細緻,有時候外企三個崗位的工作私企一個崗位就能完成,如果要求不是那麼高,某種程度說私企人的性價比更高。
  • 消費者的行為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商業模式在現代環境中不再奏效。過去的市場部每年開發幾個新產品,拍幾條廣告在電視上投放,一年搞幾次大型促銷就行了,每個環節精益求精仔細打磨。現在消費者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購買渠道變化了,年輕人不看電視了,在消費升級和物質極大豐富的環境下,怎樣找到目標消費者準確地傳達產品信息都是個問題,再轉化成銷售就更難了。
  • 科技日新月異,一些缺乏技術含量重複性高的工作容易被系統和人工智能取代,再退一步說,一些財務/人事/行政等工作通過外包可以節省至少三分之一成本,保留一些核心崗位即可,因此過去錢多事少無壓力的支持部門現在是焦慮的重災區。

焦慮人人都有,包括我自己在內,而且外企人因為薪資相對較高,很多人的生活成本非常高,例如揹負鉅額房貸,孩子讀國際學校,每年至少兩次國外旅遊,老婆或老公全職等,因此就會更加焦慮,萬一工作有變動,生活檔次會下降一大截,頗有上了神壇下不來的味道。

有些雞湯文章說“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有的說”永遠保持學習“,還有的說做”斜槓青年“,某種程度上說都對,但也基本等於沒說。在我看來,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除非是頂級科學家。沒有人會有精力一直學習,但選擇學習什麼怎麼學習事後內化成自己需要的東西很重要。所謂的”斜槓青年“畢竟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大部分人的時間精力能把主業和家庭孩子等弄明白已經很不錯了。因此,以下是我的建議。

1. 接地氣

大部分外企人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外企這個“象牙塔“中,再加上外企HR喜歡洗腦,大家已經習慣了外企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特別是一些外企的”甲方“部門,習慣了衙門朝南坐,進一步以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其實不然。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大學學歷人口比例不到10%,80%的家庭人均收入低於3000元,階層分化日益明顯,大部分外企人的收入達到了前1%的水平,資產不在討論之列,有時候要換種思維,不要總是往上看想著升職加薪,而是應該適當往下看,如果收入減少或者沒有收入,自己能否忍受降低生活標準,甚至能否生存下去?能吃海鮮大餐也要做好隨時粗茶淡飯的準備,人生有起落很正常。

2. 善於借勢

像喬布斯這樣的商業天才是萬里挑一的,大部分人成功還是要靠“借勢“而不是”造勢“,對於普通的打工者選擇有前景的行業和公司尤為重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幾年因IT行業的火爆產生了一大批IT新貴,並且在市場上炙手可熱。而一些傳統行業的人身價萎縮,並非是大家努力程度不同,而是行業和公司的發展造成了個人發展的差異。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興工程師跳樓啟示——打工永遠要做好被裁的準備闡述過類似觀點,因此選擇有前景的行業/公司/部門最重要,寧可多花一些時間思考衡量,也不要匆忙選擇。當然,如果實力和機遇都合適,自己”造勢“創業也未嘗不可。

3. 擴展個人邊界

雖然說沒有人是無可取代的,但取代的成本畢竟不同,從長遠看沒有哪個公司或主管不喜歡用聰明踏實高效盡職的員工,但僅僅是這些還遠遠不夠。

  • 有些員工,可以用個人綜合能力低下來形容,基本的溝通、理解、協作能力欠佳,都輪不到拼專業能力,這樣的人能存活多久很難說,在我看來屬於底層能力缺失,很難再往上走。
  • 有些員工,雖然經驗不足或專業能力不夠,但勝在敢想敢幹勇於探索,再加上強烈的企圖心和優秀的底層能力,發展空間巨大。

職場很殘酷,競爭一直存在,不進則退。即使想安逸,會有更年輕工資更低的人可用。而且世界不斷變化,沒人保證現有的工作一直需要,所以多做和核心業務相關的工作是沒錯的,讓自己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可替代成本越來越高。即使公司這條船沉了,還有機會搭上其他的船。

4. 提升思考力

大家都在講持續學習,有人每天快速閱讀看大V的公眾號,但是沒有深入思考,最後大腦就變成信息集散地,人云亦云地關注表層信息。

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今天,在抖音和王者榮耀橫行的今天,在大家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有限的今天,閱讀和深度思考成了奢侈品,但深度思考這件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花再多的時間都值得,小到具體的工作,大到生意和商業模式,再拓展到人性,經過深度思考的抉擇才是相對成熟理性的,從概率上講成功的可能性也大一些,至少自己後悔的概率低一些。

除了工作,有時間多思考生活和生命,能激發內在成長,更好地瞭解世界瞭解自己,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喜悅。


該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該生活的時候享受生活。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適用於任何一種關係,職場也罷,情場也好。在場上的時候賣力表演,退場的時候保持姿態漂亮,霸佔著舞臺不肯離場也沒必要,畢竟人生的舞臺不止一個,都體驗過了就好。如果能忍受落寞的離場,也一定承擔得起另一個輝煌的開場。

其實世上本沒有“場“,“場”只在人的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