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修鞋賣糖葫蘆難養家,餵雞年賺10萬元

沿著五愛龍王溝新修的產業路曲折而上,快到達一個小地名叫“西坡梁”的半山腰時,一處廢棄民宅改建的養雞場展現在眼前,一群群黑色的烏骨雞在房前屋後撒歡覓食……眼前的便是五愛村低保貧困戶廖元銀新近發展起來的“產業”—家庭養雞場。

男子修鞋賣糖葫蘆難養家,餵雞年賺10萬元

說起這個家庭養雞場的主人廖元銀,知道他的無不豎起大拇指。“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勤勞務實的小夥子,只可惜身體天生殘疾,要不然在創業的道路上一定會走的更遠!”

廖元銀,今年40歲,系石泉縣池河鎮五愛村十二組人。因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三級,命運的道路一直比較坎坷。他小時候家庭經濟困難,小學畢業就輟學回家。為了謀生學會了修鞋手藝,剛成年就去了溫州,在那個被稱為“中國鞋都”的城市一隅,支起一個露天鞋攤便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這一開始就持續了將近10年。

男子修鞋賣糖葫蘆難養家,餵雞年賺10萬元

直到2008年一次平常感冒去醫院檢查,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真是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本就殘疾的他又被命運沉重一擊。從溫州回到家鄉後,在西安某院進行了手術治療,才得以延續生命。而這次手術,花光了廖元銀多年依靠修鞋攢下的積蓄,還向親友借了幾萬元,促使家中經濟日漸困難。

出院後,主治醫生告誡廖元銀回家要注意休養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否則隨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在家休養一年,眼看著父母年歲已高還日夜操勞,不忍心在家繼續閒著,廖元銀又背起自己的修鞋箱重拾舊業。在石泉縣城為顧客修鞋的同時,還教會自己的母親做糖葫蘆,天氣涼快時走街串巷去賣。而就算這兩個“小生意”支撐賺的錢也很微薄,只能勉強度日。

男子修鞋賣糖葫蘆難養家,餵雞年賺10萬元

一系列的磨難並沒有使這個命途多舛的小夥低頭,在困難面前他選擇了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在貧窮面前他選擇了自立自強不甘貧困,在駐村脫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廖元銀分得了一套58.8㎡交鑰匙房,並在老家發展養雞產業,從外地購進了1000餘隻烏骨雞苗進行餵養,為了節省成本,他還自學了蛋雞孵化技術,用傳統方法孵化出200只小雞,所有的雞都採取散養方式。

男子修鞋賣糖葫蘆難養家,餵雞年賺10萬元

在廖元銀的雞場看到,通過近一年時間發展,廖元銀的烏骨雞已發展到3000羽左右,並和當地電商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上半年賣出1000只,廖元銀賺了3萬多元。按照這個趨勢,今年穩賺10萬元已經不在話下。隨著時間推進和養殖技術的成熟,養雞場將成為廖元銀穩定增收、持續發展的致富道路。(圖片素材由王亞莉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