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從去年亞冠浦和1:0上港說起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遺憾!上海上港0-1客場不敵日本浦和

總比分1-2負於對手止步半決賽

在2017年亞冠杯東亞區決賽第二回合上,上港隊在浦和隊的主場,毫無脾氣地輸了一個1:0,前場外援攻擊群+武磊遲遲打不開局面,後場中國球員對於進攻的參與度很低,對方一上來逼搶,就只能草草出球給外援,或者是安全地橫傳,更妄談精準的長傳,手術刀般的傳身後球了……反觀日本紅寶石隊,後場隊員防守有層次、敢拼搶,而且還能能拿球向前,中前場球員更是不惜體力高位攔截,搶斷後每個球員都能持球進攻,身後的球員也是全員前插,玩命的跑……

這麼說吧,當浦和隊已經開始玩起了接軌國際的整體足球、體系足球時,遇到強隊的上港,還是一副中國球員在後場擺大巴,拿到球就一腳傳給外援處理,看外援們的個人狀態和小範圍配合的攻防兩截體系。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這樣的足球理念差異不僅存在於兩國最高水平聯賽和俱樂部,其實在足球最基礎的青訓系統就一直存在。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作為身處U8年齡段踢球孩子的家長,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中國孩子大多基本功不夠紮實,但是平時對於射門卻有著偏執的熱愛,一旦7遇到真正的場上對抗,他們眼前的日本孩子已經開始全員逼搶,這時候,中國孩子往往很難適應節奏,拿球出球都極為困難,往往被迫蒙一個大腳了事;雖說在比賽中,中國球隊的孩子也都是十分拼命地防守,但說到進攻,更多時候是搶到球一腳往前開,接下來,就全看隊裡技術稍好的前鋒表現了……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可能在短期內,這樣的戰術還能在相對個頭矮小的日本孩子面前佔到便宜,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強調整體足球的球隊,相對於依賴單兵作戰的球隊,成長優勢肯定愈來愈明顯。

那麼,中日足球青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筆者觀察了一群在TFA俱樂部學踢球的孩子,其中,日本隊小隊員基本上由父母在上海工作的日本孩子組成,中國隊則是在上海的一群喜歡足球的孩子。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一、專注力的差異。日本U8甚至更小的孩子,已經對於訓練非常專注了,他們會在教練進行教學指導或者動作示範時,全神貫注的傾聽。而中國U8的訓練中,孩子們喜歡自說自話,教練經常需要停下來講紀律,由於專注力不足,很多時候孩子根本沒有理解遊戲的規則或訓練要求,各種不知所措,拖慢了訓練的效率和節奏。

二、自信心的差異。有些中國孩子隊內訓練表現還可以,但是一旦遇到日本孩子一起訓練或者比賽,首先自己內心膽怯了,覺得日本孩子這麼勇猛,肯定是踢不過的,上場遇到二分之一球就自行避讓了,明明可以自己帶球,看到對手逼上來就慌了。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三、支持度的差異。日本家長在訓練時把孩子放心的交給教練,除了給孩子加油打氣外,不會干涉孩子們踢球的想法。中國家長多多少少承擔了保姆的角色。過去,訓練日下雨,經常會有家長在群裡問“下雨還進行訓練麼?”,甚至自說自話幫孩子請假,替孩子放棄雨天的比賽。

四、基本功的差異。千萬不要小看每次訓練前段10-15分鐘的基本功訓練,可能短期內持球帶球練習看不到大進步,但是同樣年輕起步踢球的孩子,每天對於基本功、對於球性的持續掌握,一段時間堅持下來,這些基本功會演變成孩子自然而然的技術運用,也是孩子面對激烈的拼搶,依然敢於拿球、帶球的保證,更是向球門發起進攻、爭取比賽勝利的起點。

需要指出的是,這批中日孩子基本上在同年齡起接觸足球,都是最基礎的足球愛好者,並非專業隊伍,從孩子的身體條件來說,中國踢球孩子的平均身體素質甚至是有優勢的。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在專注力上輸了一點點,然後導致在基本功掌握上輸了一點點,而因為基本功不紮實,害怕拼搶,這樣又在自信心上輸了一點點,再加上家長在支持度上做得不夠好,總是強加干涉一點點……這些一點點積累下來,中日足球之間的差距就不是一點點了!

教練經常跟中國的孩子們說:想要在Copa大賽上獲得冠軍,每週一次訓練恐怕是不夠的,需要每天在家練習幾分鐘腳下的基本功,保持球感。這樣才能用努力一點點,去消滅差距一點點。

從青訓小視角透視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从青训小视角透视中日足球的差距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