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國!去他媽的金融!任正非、董明珠等五大實業大佬發出怒吼!

曹德旺的出走言行,引發了全社會對實業的關懷。的確,中國的實體經濟到了最危殆的時辰!

實體經濟一路踉蹌,走到今天步履維艱。除了稅收緣由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緣由,那就是:它正在被金融產業榨乾最後一滴血!

在中國當下,最容易勝利的不是實真實在去做實業。而是編織一個最炫最酷最拉風的概念,然後再組裝一個"團隊",最後想方設法在資本市場套現,這樣將來100年一次性都賺回來了。

在這種套路覆蓋之下,實體經濟的人才、資金、利潤等都被不時的往外抽。

理想中累死累活賺錢,遠不如編織一個概念!

誤國!去他媽的金融!任正非、董明珠等五大實業大佬發出怒吼!

5000年來,中國人不斷置信勤勞致富、崇尚勤勞改動命運,才發明了輝煌絢爛的物質財富。但是自從引進西方的金融體系之後,使很多企業過於留戀以小搏大、概念炒作、低進高出的資本運作套路。至此,"勤勞致富"的榮耀傳統被徹底碾壓!

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資本運作的基本緣由,以互聯網、房地產等為代表的金融產業,不時的從實體經濟中"吸血",而且使中國經濟的泡沫越吹越大!

金融,曾經成為貧富差距不時拉大的本源。它好像一張天羅地網,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不公平,悄然無聲將整個社會的財富集聚到那一小撮人手裡!

比方2016年曾經發作了這樣的事實:固然宏觀經濟形勢很不好,但是資本市場向工廠一樣,一批又一批的消費富豪。過去一年中國上榜的富豪根本都降生在資本市場。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發明10億美圓富豪最多的國度。

眼下中國經濟只要一個出路:那就是"實業救國"!

令人欣喜的是:面對誘惑,仍然有那麼一批企業家在據守,他們選擇實業報國!

1、任正非——不上市照樣能夠稱霸世界!

任正非帶領的華為,每年投入宏大財力去做研發之外,在產品上不時獲得打破,令世界刮目相看,除此之外華為還有一個最值得稱道的中央,那就是堅持不上市的戰略。

誤國!去他媽的金融!任正非、董明珠等五大實業大佬發出怒吼!

所謂的上市,就意味著一家企業將由"消費運營"道路走上"資本運作"道路,也就是金消融。而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虛擬概念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捲起袖子苦幹的人卻只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

華為融的不是"錢",而是"人心"。華為有17萬名員工,任正非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本人只具有公司1.4%的股權。這恐怕是全球未上市企業中股權最分散、員工持股人數最多、股權構造最單一的公司,這恐怕是人類商業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它培養了華為的向心力,難怪任正非說:不上市則有可能稱霸世界!

2、曹德旺——我是實業家,對那些為了錢的人嗤之以鼻!

福耀玻璃開創人曹德旺,從16歲停學做生意,如今曾經把福耀玻璃做成全球第二大汽車玻璃消費企業,往常70歲的曹德旺曾經在國內捐款達八九十億元。

當有人把他和李嘉誠做比照,他很惡感的說了一句話:"我跟李嘉誠不能比。我不做房地產,我不為錢,我捐了八九十億給中國,我賺的錢也是捐掉。為什麼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實業家,對那些為了錢的人嗤之以鼻。"

誤國!去他媽的金融!任正非、董明珠等五大實業大佬發出怒吼!

曹德旺屢次談到本人不做房地產,不做金融,看不起這些只為賺錢而活著的企業家!

3、董明珠——我永遠不會做金融!

董明珠作為一個從基層做起來的人,從賣場導購到區域銷售經理,再到全國總經理,一手把格力拉扯成國內領軍的空調企業,就是由於她身上的實幹肉體!

談到本人成為網紅時,董明珠說那是由於大家對製造業的關注,而不是對她自身的關注。

董明珠表示:"假如沒有實體經濟的開展,就沒有金融存在的價值……中國強大起來,必需有實體經濟,必需有本人的技術、本人的產品!"。

當"野蠻人來敲門",董明珠抵抗的態度也非常堅決。她說道:"誰投資並不重要,但請你不要成為製造業的罪人,不能用經濟的槓桿來毀壞製造業的開展!"

誤國!去他媽的金融!任正非、董明珠等五大實業大佬發出怒吼!

她又舉出了德國與美國崛起的例子:"這兩個國度的崛起靠的是金融支撐嗎?金融是工具,歸根結底靠的是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