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首日票房破2億 這家公司股價漲了近六成

持續刷屏朋友圈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提前正式上檔。經過將近一週的點映,截至今日下午三點半,該影片在貓眼的票房已累計達2.29億元,當日票房已達6527萬。南都記者從貓眼平臺的數據獲悉,目前《我不是藥神》在全國的排片率高達50.8%,比第二名的《動物世界》高出了30%,這表示大部分院線對這部影片的票房號召力呈樂觀態度。

除了票房強勁,影片在豆瓣上的口碑也達到了9分的高分。評論中不少人表示是衝著徐崢、甯浩這兩個“IP”買的票。

《我不是藥神》首日票房破2億 這家公司股價漲了近六成

《我不是藥神》的火爆,讓市場對今年的電影暑期檔有了更多期待。有機構分析,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市場或超180億元。公開數據顯示,該爆款電影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7月5日0時正式上映。據貓眼數據,截至5日晚20點34分,該電影已收穫票房超3億元,上座率達18.9%,排名第一。有機構預測,《我不是藥神》或複製去年《戰狼2》的成功,再創票房奇蹟。

受益於此,該電影的出品方、發行方之一北京文化的股價也是漲得停不下來。Wind數據顯示,自6月22日以來,北京文化股價由9.22元一路躥升至14.52元,漲幅55.96%,市值漲約40億。

《我不是藥神》的火爆,讓市場對今年的電影暑期檔有了更多期待。有機構分析,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市場或超180億元。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中國現實題材電影,由年輕導演文牧野執導,甯浩監製,徐崢監製兼領銜主演。這部電影從小人物的生活入手刻畫,大膽地探討了醫療、醫藥等敏感話題。

影片的投資方共16家,包括主創甯浩的壞猴子影業、主演徐崢的真樂道傳播,以及上市公司歡喜傳媒、北京文化、唐德影視、阿里影業、中南傳媒、萬達電影等,聯合發行方包括淘票票和北京文化。因此,北京文化僅是《我不是藥神》大火之後,受益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在點映的好評如潮下,影視股集體躁動,逆市大漲。7月5日,北京文化收漲8.93%,歡喜傳媒漲4.93%,唐德影視漲4.06%,阿里影業漲2.35%,中國電影漲1.45%。

保守估計北京文化總收益破億

《我不是藥神》首日票房破2億 這家公司股價漲了近六成

有業內人士稱,開始業內對其預測票房在10億左右,而在大規模的點映、首映禮後,不少人預測票房提升到20億。面對點映期間的好成績和不斷髮酵的好口碑,市場上更有人大膽預測,認為該片的票房將超過30億元,並具備衝擊今年暑期檔甚至是年度票房冠軍的潛力,甚至有望比肩《戰狼2》。

北京文化董秘陳晨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稱,《我不是藥神》整體制作成本不超過1億元,公司出資1500萬元。此外,公司還負責影片的宣傳及院線發行,已另行墊付的影片宣發預算不高於6000萬元。

陳晨介紹,《我不是藥神》不採取保底模式。那麼北京文化能從這部暑期檔影片中斬獲多少收入呢?

業內人士提供的出品方票房收入公式為:出品方票房收入=票房×(1-5%電影專項稅-3.3%營業稅)×43%。

我們採取一個較為保守的估計,假設票房收入為15億,15億元×(1-5%電影專項稅-3.3%營業稅)×43%=5.91億元。

如果將1500萬元的投資按票房分成15%來計算,北京文化票房分成將是為8872萬元。

業內人士介紹,發行方在發行電影時有固定收入,如果有墊付宣發費用還要回收這部分內容。發行方的收入比例有低至8%的,也有高達18%的,12%左右為正常值。

所以,以12%的發行收入比例代入,不考慮8億元以內的票房,計算發行方收入的具體公式為:發行方收入=票房×43%×12%。

按照上述公式計算,發行方收入=5.91億元票房收入×43%×12%=3049.56萬元。

在上述數據基礎上計算,北京文化的票房分成收入與發行收入將達到1.19元。

《我不是藥神》首日票房破2億 這家公司股價漲了近六成

目前來看,《我不是藥神》的排片佔比正不斷增加。根據淘票票數據顯示,6月30日、7月1日、7月3日,其排片佔比分別為4.5%、7.4%和9.1%,其中7月1日上座率甚至達到35%。隨著正式上映日期的臨近,數據顯示,該片上映首日排片率將達到68.1%,此後兩天將維持在70%左右。

《我不是藥神》的火爆,讓市場對今年的電影暑期檔有了更多期待。目前來看,光線傳媒投資發行的《動物世界》已經登陸院線。該片首映也終結了進口片《侏羅紀世界2》的單日票房14連冠紀錄,目前,該片票房已經突破3億元。

在電影備受追捧背後,做為聯合保底發行的A股公司北京文化成為關注焦點。從7月27日,《戰狼2》上映當天開始,北京文化的股票便開始逆勢上漲,八個交易日內累計最大漲幅達56.13%。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能否複製《戰狼2》的成功,北京文化能否複製去年《戰狼2》上映期間的市場表現,都將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