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藏山東農村的首富 曾開除偷吃公司三顆花生米的官二代員工

張士平的故事很多,且看他如何單槍匹馬戰勝時代、對手和他自己。雖深藏山東農村,但他從來不懼怕世外競爭,反而用最簡樸的經營哲學打敗了中國國有企業和全球競爭者。張士平紀律嚴明,曾勇於開除“官二代”員工,而該員工僅僅偷吃了公司三顆花生米。

他是深藏山東農村的首富 曾開除偷吃公司三顆花生米的官二代員工

張士平1981年任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廠長,然後在1994年任鄒平縣魏橋棉紡織廠廠長。1998年成為山東魏橋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五年之後任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在張士平領導下的魏橋集團從1998年到2003年連續7年穩居全國同行業首位,並躋身中國工業及出口企業百強。生產能力的猛增在當時不僅沒有把魏橋拖入滯銷困境,反而帶來各項指標年均50%以上的迅猛增長。不過這也為之後開始的長時間供給側改革-鋁項目去產能埋下了伏筆。2003年,魏橋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2004年5月在港首次配售成功,兩次總計募集資金30億港幣。2005年,張士平帶領的魏橋創業集團投入70億元巨資,擴建紡織印染服裝系列項目。2005年6月,張士平與他的企業為了配合濱州市委、市政府“追趕戰略”的實施,決定增大銷售收入、利稅、利潤、自營出口創匯各指標,與政府合拍,擅於反應。這都說明了張士平具非凡能力與手段的。

更加重要的是,張士平用接近十年時間改造了鋁產業的發展模式—他打通了整個鋁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鋁土礦石到氧化鋁、電解鋁,以及下游的鋁材料加工;同時自建獨立電網,徹底解決了能源問題。他將其稱為“鋁電網一體化”。另外,不難發現,張士平將這些工廠密集分佈,極大地減少了內部的物流成本。他們甚至將冶煉出來的炙熱鋁水直接運往下游工廠,而其它公司的做法是將鋁水冷卻製成鋁錠再運往下游,下游加工廠則需要再次將其融化才能夠用於生產。這至少將為張士平在中間環節上節省每噸800元的支出。在把生產成本做到最低的同時,其多年的經驗帶來新建項目的投資成本驟降,據張士平估計,他每投資1萬噸電解鋁的成本只有其競爭對手的接近二分之一。

他是深藏山東農村的首富 曾開除偷吃公司三顆花生米的官二代員工

張士平將自己在紡織業積累的管理理念輸送到了鋁產業的各個環節。他嚴明紀律制度,痛恨腐敗。他曾經因為發現煤炭採購環節出現問題,而一次性開除掉了20個人。如今,其擁有一個700人的檢驗團隊,對每一車煤炭進行交叉對比檢測,以保障煤炭質量。張士平稱:“我們一直都是把一分錢當一塊錢花。”魏橋有一個特殊的早會制度,每天早晨6點半,該集團20餘人的高管團隊會聚集在一間會議室裡面對面交談。這樣的場景已經發生了數十年,從未間斷。張士平的一名下屬告訴我,老闆一直在打造一個有執行力的管理團隊。而張士平就得像指揮管絃樂隊一樣,瞭解每一名樂師和他們的方位,分辨出每一個錯音,並且清楚其源自於何處。

在這樣的早會上,張士平常常會談及自己對於財富和人生價值的話題。他認為,人結束生命時帶不走任何東西,而應該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他甚至警告自己的高管說:“你們可以支配的財富只有你們的工資和獎金”,公司裡的每一分財產都是用來創造稅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幾萬名員工的。

這也是張士平近年來最為重要的工作。他不用電腦,沒有微信,但他的手機就是一個面向員工的投訴熱線,他經常會收到來自於普通工人的短信。此外,他還在公司內設置了意見箱,供員工寫信給他。張士平隨即從辦公桌裡拿出一封員工來信給我看,表明自己沒有說謊。他說:“很多對我來說是小事一樁,但到員工個人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必須管。”

他早期的成功來源於自己對於效率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嚴格執行;他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極致,這令他在如今兩個被認為無利可圖的行業裡依然遊刃有餘;讓他人感到棘手的政商關係,對於張士平來說並不是什麼阻礙,他總能夠找到兩方最切實的需求,並且將它們統一起來,但他的確不會總是對官員言聽計從;張士平懂得拒絕誘惑,他發誓此生不會跨入利潤豐厚的房地產行業,絕不染指其可以輕易進入的期貨交易,並且對金融和互聯網態度冷淡。他明白自己所知有限,並且堅持量力而行,正是這種自知之明,將真正的智者與只是自以為聰明之輩區分開來。

他是深藏山東農村的首富 曾開除偷吃公司三顆花生米的官二代員工

年近暮年的張士平比同齡人看上去都要年輕許多。他擁有魁梧強健的體魄,粗壯有力的臂膀把西裝撐得鼓鼓的,不仔細看,你很難發現他頭上的幾絲白髮。這與他青年時期從事體力勞動以及熱愛運動關係很大。他曾經是全縣萬米長跑的季軍,僅僅是輸給了得過全省冠軍的兩名職業運動員。

張士平為自己數量龐大的員工提供了優厚的生活條件。無論員工來自於哪裡,張士平承諾做到家有所居(每人都有房子住)、老有所養(每人都有養老保險)、病有所醫(在公司自建的門診享受低價醫療)、子女有學上(自建8座幼兒園,支持政府創辦小學、中學)。張士平還說,房子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工人,面積最小要達到90平方米,必須有三居室。這樣做的依據是,他鼓勵員工把老人孩子接過來一起住,一家三代人進城安居於此。

從張士平早年的生活軌跡裡很難看出他會成為一家《財富》世界500 強公司的領導者。他出生在鄒平縣一個叫做魏橋鎮的偏遠鄉村裡,父母都是窮苦的普通農民。張士平說他最早的記憶就是餓肚子。他是家裡的長子,在初中之後便停止了學業,擔負起家庭的重擔。他開始進入當地的一家油棉廠工作。直到1981 年張士平因為“能吃苦、最勤勞”被提拔為廠長之前,他度過了十幾年推車工、扛棉工的平淡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