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模式差異不是保護主義藉口

□凌 馨

繼以維護“國家安全”“保護知識產權”之名挑起大規模貿易爭端後,美國又於26日在世界貿易組織會議上對中國經濟模式發難,意圖為自己愈演愈烈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尋找更多借口。

在當天於日內瓦舉行的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美方對中方提出無理指責,聲稱中國並未完全實施開放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政策,中國由國家主導的“非市場性質”的經濟模式對貿易具有破壞性,使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在與中國的貿易中付出了巨大代價。

美方給中國扣上“非市場經濟”帽子的做法並不新鮮。美方曾屢次援引本國國內法中的所謂“市場經濟”標準,在反傾銷調查中對部分成員採取歧視性做法。而針對美方這一指責,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張向晨在會上駁斥,世貿組織規則中既沒有對所謂“市場經濟”的定義,也沒有賦予任何成員以這樣特殊的權利,即把自己的經濟模式作為“市場經濟”樣板。市場經濟不只有一種模式,中國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市場經濟道路,並且已經取得巨大成就,未來也會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破壞還是促進全球經濟與貿易增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近17年來,其他成員的利益是受損還是增加?只消幾個數據就可讓美方顛倒黑白的指責不攻自破。

2002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在貨物貿易領域,早在2010年中國降稅承諾就已全部履行完畢;在投資市場準入領域,過去5年外商投資限制性措施縮減了65%;從中美雙邊貿易來看,中國入世以來,美國對華貨物出口增長了500%,遠高於同期美國對全球出口90%的增長,中國從美國第八大出口市場躍升為第三大出口市場。

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世貿組織發言人基思·羅克韋爾曾讚賞,中國入世以來不僅實現了自身經濟、貿易體量的雙增長,也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世貿組織經濟學家科爾曼·尼也認為,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全球經濟參與度大幅提升,拓寬了全球商品和服務市場,推動了地區和全球貿易需求,讓諸多貿易伙伴從中受益。而在前不久世貿組織對中國進行的貿易政策審議中,世貿組織成員也強調了近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普遍對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積極作用表示讚賞,並對中國最近發佈的旨在促進改革、擴大市場準入和投資機會以及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舉措予以肯定。

美國無視事實,指責中國經濟模式破壞全球貿易,其主要目的不過是為自己不斷升級的保護主義行徑尋找藉口。美方對中國經濟模式汙名化的實質是混淆視聽,賊喊捉賊。從美國近期頻頻挑起貿易爭端的舉動來看,真正挑戰全球多邊貿易機制並破壞全球經貿發展的,正是美國自己。這一點,國際社會看得很清楚。

《中國國門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