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我談什麼雲計算,先告訴我企業上雲有多難

企業上雲,尤其是大型企業上雲到底有多難?

我們可以看到雲計算理念始於1988年,而公有云的標杆AWS則成立於2006年。在如此漫長的雲計算從理念接受,到公有云形成互聯網的技術洪流,再到今天的企業數字化轉型。

儘管上雲已不再是個疑問,但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轉型路卻似乎變得更窄了。以部分啟動業務上雲很多年的企業為例,至今各部門間的數據打通仍然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更別說讓雲成為驅動業務成長的主力引擎。

問題到底出在哪?

別跟我談什麼雲計算,先告訴我企業上雲有多難

如果說數字化轉型的結果是數字化企業,那麼這一整個數字化的進程,就是企業向雲的千仞高山不斷攀爬的過程。如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虹莉所說,“企業客戶上雲的速度一定在加快,但短時間內並沒有能力組建起專業的技術團隊,那麼一體機的存在,就是企業上雲早期最便捷的路徑。”

全棧一體機降低了企業上雲的門檻

7月31日,在網易雲創大會上,網易雲與浪潮聯合發佈了瀚海一體機。這個產品的意義在於以軟硬一體化交付的形式,顯著降低基礎設施運維難度和交付效率問題,快速幫助企業上雲,構建互聯網化的雲基礎設施。

我們知道,一體機此前已經有過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軟件安裝在硬件上,解決的是軟硬件一體化交付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超融合一體機,可以更好的匹配軟硬件的融合,提高利用率,讓投資更好的體現。

別跟我談什麼雲計算,先告訴我企業上雲有多難

王虹莉認為,“雲計算全棧一體機開啟的是一體機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全棧一體機不僅要涵蓋包含了IaaS、PaaS和容器微服務,還對很多企業步入互聯網所需要的應用進行了封裝。

的確,企業上雲不僅要滿足更多的物理機集群,還需要應用大量開源的軟件開發去做到應用快速上線,現階段這些能力對於大部分的客戶來講,是很難搞定這麼多事情。而這就是全棧雲計算一體機可以帶來的價值。

按照王虹莉的解釋,“瀚海一體機將網易雲音樂或者考拉電商的一些開源應用進行了封裝”。結合了兩家公司開源技術能力的全棧一體機,可以直接給諸如製造、物流等行業直接使用。這也是企業客戶對業務上雲快速部署需求的一種賦能。

王虹莉坦言,“隨著企業上雲速度的加快,一體機一定會變成階段性的產物,在積極上雲的某些領域也許三到五年後,客戶技術團隊能力就會提高上來。但現階段,因為一體機便於交付和業務上線的優勢,門檻並不高,應該是很多企業更好的選擇。”

在我看來,全棧一體機的出現,其實是為企業打開了一個快速上雲的通道。企業可以先用中小規模的技術團隊去實現應用的價值。隨後再通過不斷的擴展為大型的團隊,走向自建雲,這個過程中企業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人才生態的成熟。而一體機的生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起到了關鍵性的佈道者的作用。

場景化構建了企業上雲的便捷之徑

場景化,這個詞對一體機的發展是一個最核心的關鍵。

別跟我談什麼雲計算,先告訴我企業上雲有多難

我們知道很多的一體機都是基於場景發展而來的,比如在醫療行業就有相當多的醫療一體機、生物一體機等等。

有趣的是,網易雲本身也是一個將場景化發揮到極致的公司,兩年前網易雲就獲得了場景化雲計算的標籤,在很多雲服務的細分場景中,網易雲建立了獨特的技術優勢。

在王虹莉看來,場景化也是解決企業上雲應用複雜性的一把鑰匙。“在傳統的計算密集型應用之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的數據豐富型應用發展迅速,這類應用對於存儲和異構擴展性有著近乎無限的需求,超出了傳統均衡式設計的服務器能夠滿足的範疇,需要企業的服務器設計從均衡式向場景化的極致設計升級。”

另一方面,浪潮和網易的合作已有十年之久,所以浪潮從網易的郵箱開始,到遊戲、電商、音樂,對網易所覆蓋的應用場景非常清晰。這就形成了一種邊際效應,讓網易雲和浪潮能夠更好的基於場景化做進一步的創新。

這就是瀚海一體機的由來,正因為企業上雲的過程中會面對很多複雜的互聯網場景,浪潮在盡最大的努力適配了多種場景之後,通過瀚海一體機的全棧能力給出了這個答案。

據瞭解,瀚海一體機能夠覆蓋網易雲幾乎所有的“場景化雲服務”和“專屬雲”服務,可以對外提供雲計算基礎服務、通信與視頻、雲安全、雲客服、大數據等服務,並且能夠針對教育、金融、電商等行業應用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顯然,對企業走向互聯網應用的多個場景,瀚海一體機都可以做出快速的交付,並幫助企業應對互聯網業務在高併發、高彈性等方面的挑戰。

對浪潮來說,以前浪潮所做的SData數據一體機,InCloudRack雲一體機等都是針對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在做優化和軟硬件的整合,但數量還是有限的。王虹莉表示,“現在和網易共同推出首款的全棧一體機,是把我們的場景進一步的豐富了。浪潮原來側重於IaaS層,現在我們能更好的往SaaS層延伸,這個生態有希望完全被打開。”

互聯網行業的深入,反哺了浪潮的技術進步

從2010年浪潮確定了互聯網定製化策略,制定面向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整機櫃服務器技術路線開始,浪潮就與互聯網公司展開了深度的合作。如今在互聯網行業,浪潮幾乎是每家公司年度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也由此促成了浪潮在互聯網行業中的統治地位,市場份額接近一半。

別跟我談什麼雲計算,先告訴我企業上雲有多難

我們知道,浪潮在互聯網公司的合作當中,開闢了JDM模式。與客戶產業鏈的融合為基礎,提供從開發、生產、供貨到實施運維等業務鏈條的定製化服務。正是因為JDM模式的成功,也讓浪潮與很多的互聯網公司成為了緊密的合作伙伴。從最早的定製化服務,為他們提供計算力支撐,到現在的JDM模式,攜手賦能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浪潮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不斷深入。

除了與網易雲聯合發佈瀚海一體機這樣戰略性的產品之外,雙方還推出了包括DDoS防護一體機、商超零售一體化解決方案、大數據一體機以及智能客服一體機等整體方案。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在很多企業被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成果。

如王虹莉所說,“在互聯網行業,我們和這些客戶在業務層面深度合作,也給了浪潮更多的靈感和啟發,我們瞭解了客戶的應用,就可以更好的踐行產品定製化,從系統可以延伸到部件層面,互聯網客戶其實也在幫助浪潮變得越來越好。”

如今,浪潮已經提前完成了全球三甲的戰略目標,而5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器供應商,是浪潮最新的目標。深入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浪潮高速發展的主航道,那麼在企業上雲的大背景下,以場景化突破為契機,不斷補強產品和服務的豐富性。在為企業提供上雲便捷之徑的同時,完成既定的目標也必然是順水行船,自然而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