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昭通曆來就有種植紅苕的習慣。如今,儘管在農家的餐桌上,紅苕早已退出主食的行列,粉條機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在農村,手工苕粉卻以獨特的魅力,讓人青睞。

傳統手工製作的苕粉好吃爽口、粉味醇正、筋道耐煮、營養豐富,絕對不含任何增白劑、防腐劑、食品膠之類的添加劑, 綠色、健康,更是許多人關於故鄉記憶裡,那一抹難以忘記的鄉愁。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1/14 昭通威信縣地處雲貴川三省交界的雞鳴三省之地,舊城鎮是威信縣以前的縣府所在地,舊稱長官司,縣城遷到扎西后遂改稱舊城。舊城毗鄰四川興文縣,風土人情和氣候都接近四川,舊城盛產紅苕(紅薯),手工苕粉也是當地特產。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2/14 舊城鎮獅頭村的一戶劉姓人家,男主人叫劉學富,今年50多歲,是村裡製作苕粉的行家裡手。每到紅苕豐收的季節,親戚們都來幫忙做苕粉,老劉家的院壩裡可熱鬧了。他們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著,完成製作手工苕粉的第一道工序:把紅苕放到機器裡打碎成泥。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3/14 老劉製作手工苕粉有些年頭了。八年前他外出務工,學到做苕粉的技能,想到自己老家舊城也盛產紅苕,便返回故里,自己摸索著開始製作手工苕粉。打碎成泥的紅苕需要進行篩濾,這是製作紅苕粉的第二道工序。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4/14 剛開始,村裡人都笑話劉學富,說他完全是瞎折騰,退一萬步說即使做成功了也找不了幾個錢,完全是勞精傷神。可老劉就是不服氣,硬是把自己的兒女、老伴和親戚拉攏到一起,經過幾次反覆的摸索,終於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批手工苕粉的生產製作。村民們幫忙把篩濾過的苕漿倒入木缸中。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5/14 老劉當初嘗試著做出來的第一批200斤苕粉被搶購一空,成功的喜悅讓老劉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路子,每年他家都會有幾千斤的苕粉產量。做苕粉還真沒那麼簡單,光是篩濾過的紅苕漿,就要裝在木桶裡,靜置沉澱數日。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6/14 手工苕粉的製作,工序繁瑣、耗時長,從紅苕變成粉條要經過7個流程,耗時8、9天左右,至少要6、7個人分工協作才能順利完成。回孃家的女兒也來幫忙,將沉澱下來的澱粉像豆腐一樣切成塊。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7/14 看到一塊塊成色上佳的苕粉,老伴心裡樂開了花。等到天氣晴好的時候放到室外晾曬數日,直至乾透備用。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8/14 在老劉的帶領下,村裡其他農戶幾乎家家都生產手工苕粉。大家都到老劉家來取經,而老劉也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一股腦地告訴大家。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9/14 粉條成型的工序需要6、7個人分工協作才能完成,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把曬透的幹澱粉加入山泉水,攪拌均勻,再手工反覆搓揉,揉成富有彈性和韌勁的麵糰。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10/14 老劉的四叔經驗比較豐富,由他對揉好的紅苕麵糰進行勁道韌性的測試。韌性不夠的話,還得繼續搓揉。想要吃到地道的手工苕粉,可是半點都不能馬虎的。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11/14 接下來,就是製作手工苕粉最重要的一步了。在土灶裡燒柴火,大鐵鍋裡燒一鍋滾燙的開水,將搓揉出韌性的麵糰放進特製的器具裡,手工操作,將麵糰擠壓出來變成了白色的線條,線條又徐徐落入鍋裡開水中,掌握好火候和時間,撈上來後,粉條就這樣成型了。這真是個技術活。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12/14 剛出鍋的粉條需要在竹竿上晾起來,整理順暢,防止粘連在一起。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13/14 天氣晴朗的日子,將製作好的粉條搬出來晾曬。老劉除了自己按部就班的製作苕粉外,閒暇時他還會到各家各戶串串門,指點鄉親做苕粉,他已經成為村裡名副其實的致富帶路人。

威信手工苕粉|昭通人的一天

14/14 如今,在老劉的帶領下,獅頭村幾乎戶戶都做手工苕粉,規模有大有小,一年下來,每戶收入少則萬把,多則幾萬,大家通過勤奮努力,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脫貧奔小康指日可待。

本欄目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