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莊:農村發展的「時代樣本」

劉莊:農村發展的“時代樣本”

河南日報記者方化禕 高長嶺

中國不知有多少個劉莊,但位於新鄉縣七里營鎮的劉莊,始終像一面紅旗,飄揚在太行山麓,閃亮在黃河岸邊。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劉莊這個農業戰線的老典型,一次次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中國農村發展的“時代樣本”。

劉莊:農村發展的“時代樣本”

改革,“捆著的翅膀”鬆開了

在村黨支部書記史來賀的帶領下,劉莊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聲名遠揚。

新中國成立初期,劉莊人戰天鬥地,糧食棉花實現雙高產,上世紀60年代就率先解決了溫飽問題。後來,劉莊人又敢為人先,大辦社隊企業,讓劉莊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利化,產業結構也突破了單一農業格局,2/3以上勞力轉移到了二三產業。1978年,劉莊總收入126萬元,人均集體分配298元。這在當年其他地方的村民眼裡,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讓史來賀和劉莊人吃上了“定心丸”。“捆著的翅膀”鬆開了,劉莊人再也不用擔心被批“唯生產力論”,從此挺起腰桿謀發展。

1979年10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再次當選全國勞模的史來賀在全國勞動模範大會上,向8億農民宣讀倡議書。倡議各地積極辦好社隊企業,發展多種經營,擴大商品生產,使農村儘快富裕起來。

“我們劉莊在全國要富在頭裡,不然,人家會說劉莊人只會說大話。”史來賀說。1982年春,劉莊邁開大步,進行經濟體制大改革,成立了農工商聯合社,實行集體專業聯產承包責任制。

改革,讓劉莊經濟快速發展,有數字為證:1983年,全村集體收入411萬元,由於工副業迅速發展,農業收入只佔16%,和1980年比收入翻了一番,劉莊人的日子更甜了:全村家家都有電視機、洗衣機、收錄機和縫紉機,一些家庭還買了當時很時髦的電冰箱和摩托車。年底,劉莊黨支部向國務院彙報:“進入小康不停步,收入三年翻一番。”

1983年12月,史來賀到北京開會,聽說北京航空學院有一架小飛機“蜜蜂三號”要出售,就花1.95萬元買了回來。次年,“蜜蜂三號”飛來劉莊,中國農民買飛機的消息震動國內外,鼓舞了全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心。

劉莊的成績成為改革熱潮中的一個亮點。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欣然給劉莊寫了回信:“劉莊農民儘快地富裕起來,對廣大農民是個有力的鼓舞。”

開放,催生出一個製藥重鎮

隨著全國鄉鎮企業的迅速崛起,劉莊的比較優勢也在迅速消失。咋辦?

開放,讓當了半輩子農民的史來賀接觸到了生物工程技術,也讓劉莊經濟再上層樓。

史來賀看準了肌苷的市場前景。肌苷是藥品工業原料,可以治療白細胞、血小板減少,治療心臟、肝臟、眼睛等方面的疾病,當時國家每年都要花幾千萬美元從日本進口。

說幹就幹。1985年1月,劉莊投資1500萬元開建華星藥廠,當年6月順利建成。

1988年,史來賀作為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隨團赴日考察鄉鎮企業發展。回來後,他決定投資1700萬元,用於華星藥廠二期項目。

投資這麼大,村民意見也大,工作做不通。史來賀毅然與300多戶村民簽下協議,以個人名義向集體貸款,向農戶借款,賺了全歸集體,賠了個人承擔。

此後,劉莊人提出了藥品製造要“生產一代、儲存一代、想著一代”的管理理念,並決定上馬粉針車間。粉針車間投產後,每噸青黴素的附加值猛增了30%,生產規模達到年產青黴素3億支,劉莊一躍成為國內抗生素的四大生產基地之一。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華星藥廠已經擁有肌苷、青黴素鉀鹽、青黴素鈉鹽、抗生素粉針、紅黴素、溶劑、熱電聯產等10個分廠,能生產幾十種原料藥和成品藥。產品一半以上出口,出口創匯在全國醫藥行業名列前茅。

2003年4月,史來賀因病逝世。這一年,劉莊固定資產達到9.9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3478萬美元,村民還享有住房、入學、醫療、用水等各種生活福利30多項。

創新,綠色發展推動產業升級

漂亮的別墅,蔥鬱的綠植,別緻的小景,嬉戲的兒童……今天的劉莊,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圖景。

其實,劉莊也經歷過粗放發展、汙染環境的階段,也感受過強大的環保壓力。

“當初造紙廠生產一噸文化用紙,就要用水600噸,而且汙水處理不能達標排放。”時任造紙廠廠長的劉名現回憶說,汙水流到二支排渠,再流到東孟姜女河,後排入海河裡,東孟姜女河的河水都變成了紅黃色。

2004年春,劉莊的企業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不治汙,就必須關門。當時,劉莊第三代別墅第一期159套已經蓋好,村民已經搬進新房。是繼續蓋新房,還是集中力量治汙?

通過認真學習中央政策,劉莊人認識到,企業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誰先在治汙方面擁有了主動權,將來就會在市場上擁有更多話語權。

“為了治汙,班子成員大會小會宣講,劉莊事事處處當先進,治汙方面不能落後。為了集中力量治汙,新別墅二期建設只得暫緩。”劉莊村黨委第一書記史世領說。

2004年4月,每年盈利上千萬元的造紙廠關門後,劉莊邀請國內治汙權威團隊編制治汙方案,上馬的設備和工藝都是國內一流水平。迄今,劉莊已為環保改造投入近6億元。

環保過關,讓劉莊發展有了底氣,前行更有動力。

2007年,村裡投資10多億元興建河南綠園藥業公司,2009年一期投產,年產1萬噸維生素C和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藥品2000噸,年產值8億多元,劉莊醫藥工業的產業鏈進一步拉長。

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擁有核心競爭力。加大研發力度,創制新藥,成了劉莊人的共識。

劉莊人相繼在華星藥廠、綠園藥業分別成立了生物、化工研發中心,與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專注於創制新藥。生物蛋白項目,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意義,如今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肝活素,對於肝臟修復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這些原創性的新藥,一旦獲得決定性突破,將有力地推動劉莊製藥業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再出發,劉莊正大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路上。

親歷者說

在傳承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劉莊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名宣

鄉村振興,首要的是產業興旺。老書記史來賀為劉莊打下了很好的產業基礎,劉莊成為國內製藥行業的一個重鎮。現在劉莊急需在創新方面有所突破,一個是產品創新,一個是機制創新。老書記對創新和人才非常重視,很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佈局。

劉莊與科研單位合作10年,已經投入3000多萬元,並且產生了一些重大成果,這是劉莊產品轉型的基礎。

長期以來,劉莊堅持發展集體經濟,走有差別的共同富裕道路。但在發展中也遇到不少新問題,我們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激發出發展新活力,在“有差別”上做文章,讓劉莊的體制機制發揮出最大作用。

斗轉星移,老書記離開我們已經15年了,但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和發展空間,讓劉莊繼續受益。我們已請權威設計單位作了產業發展規劃,準備實施一產三產化,在發展休閒農業、紅色旅遊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老書記精神鼓舞下,我們一定會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讓劉莊的事業更上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