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小動作?

前段時間有個事,說世界盃期間很多線上博彩平臺都進了小黑屋,部分喜歡賭球的小夥子把賭球轉移到微信平臺,然後騰訊封了五萬多個賬號和八千多個微信群。

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小動作?

很多人細看這個事,發現不對勁,騰訊你是怎麼知道他們在群裡面賭球的?之前李書福的事情爆出來的時候,不是口口聲聲說不留存用戶的聊天記錄嗎?

其實,這映射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時候,當一個公司做大了,技術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自己給自己開後門。

比如,我要禁止賭球,就開後門來看群,再比如,我哪天心血來潮,就收點“保護費”——前段時間騰訊還有個事被爆出來,說騰訊在向手機廠商收“優化費”,交了這個錢,大型遊戲就可以流暢運行,像vivo和oppo都交了。而華為沒交這個錢,就對它進行了個逆優化,用華為玩王者榮耀就卡。流氓不流氓?

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小動作?

不過,華為厲害在哪呢?它自己出了個補丁,把這個事情解決了。華為已經有了底層操作系統了,核心數據可以掌握,所以它就可以無視騰訊這種流氓行為。

您發現沒,我們老說,有技術的人總是個人作案,像小偷一樣,但是現在發現,那些所謂的bug都是技術大咖之間相互對掐。

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小動作?

騰訊和華為還有一個解不開的樑子。國際上有一個“黑箱原則”,像指紋,聲音識別這樣的關於生物識別的數據不會傳輸給軟件廠商,只會儲存在用戶手機芯片裡,由硬件告訴你識別結果,華為也是遵循這個原則。但是騰訊有它自己的想法,要求將指紋的數據發給自己,華為就不同意了,所以騰訊和華為在指紋識別這方面是死結,打不開的那種。

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小動作?

1)壟斷公司最不容易打敗的就是自己,當一個公司想盡辦法,都不能保持原有的增長率之後,就會想出各種歪點子。

2)而當一個公司想要擴展新的業務新的領域時,不可避免地會侵佔別人的領域,觸碰到別人的利益,又不能明著來。這樣一來二去,各種小動作就出來了。

現在武哥想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說,並不是想譴責這些壟斷公司背後的小動作,而是想說兩點:

1)如果這種小動作,已經開始試圖染指用戶的利益,像蘋果公司之前的電池門,那麼消費者和投資者絕不會像之前一樣默許。

2)並且從技術上講,我們譴責騰訊等公司的壟斷地位,並實施管理,是因為他們在自己涉足的各個領域都壓制了創新。如果仰仗著公司的壟斷地位,要挾合作伙伴、出版商和競爭對手,那對不起,你不是法則的制定者,只是遵循者。

一句話,大公司可以做小動作,但請別太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