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語言和心理障礙,爲溝通奠定基礎

在聾校,班主任大多是健聽教師。班主任和聾生的溝通要做到順暢,首先要清除語言障礙,贏得聾生的尊重和信任。語言是溝通的主要媒介。聾生之間主要通過手語進行交流,而聾生之間使用的手語多為自然手語,它和健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中國手語是有區別的。自然手語和中國手語的區別,即和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有相似之處,又有本質的區別。規範的漢語,口語要轉化為文字,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在語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但如果把聾生的手語轉化成書面語,首先在語序上就需要做大的調整。

所以,班主任在與聾生的手語交流中,不僅要識別手勢,更重要的是抓住聾生的關鍵手勢,通過語境準確判斷聾生所要表達的語言含義。這是班主任進一步與聾生交流的前提。當然,聾生所使用的自然手語是值得尊重和學習的,但有待規範和提高。班主任在與聾生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研究聾人手語,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規範手語的推廣,及時糾正聾生中含義模糊,不符合手語表達習慣的“土”手語,並努力使聾生的手語語序符合漢語的表達順序,降低手語對漢語學習的不利影響。聾生在與班主任的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即學習了語言知識,又增進了相互的瞭解,這就為班主任贏得聾生的尊重和信任奠定了基礎。

健聽人與聾生溝通的障礙其一是語言障礙,其二是心理障礙。有些班主任認為,即使特別聰明的聾生,在為人處世上也總像是差根弦似的,不怎麼懂人情世故。的確,由於聽力的缺失,聾人和聽人在接收和傳達信息上存在著不足,某些聾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異於聽人的個性特徵。但凡事皆有因,不管班主任在教育聾生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對聾生有任何偏見。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聾生,通過觀察、交流、推理等手段,客觀冷靜地查找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然後研究對策,和聾生做多渠道的深入地溝通,切實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思想認識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問題,這才是科學的態度和人本的教育。

清除語言和心理障礙,為溝通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