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到威尼斯去

2012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到威尼斯,心情如同追星的女孩馬上要跟自己的偶像親密接觸,興奮得整夜未眠。躺在從慕尼黑駛向威尼斯的過夜火車上,連轟轟的噪音和三番兩次的檢票都讓人歡喜。

在路上|到威尼斯去

攝於威尼斯

只記得當時陽光明媚,到了麗都島,酒店前臺的小哥調皮地眨下眼睛說馬上就要在海邊舉辦威尼斯電影節,屆時明星雲集哦!把我們饞得拍手跺腳,東西一扔,撒開腳丫子便往海邊跑。翡翠綠的海水延綿至天際,沙灘上散落著的戴墨鏡曬日光浴的人,整個麗都島洋溢著撩人的愜意…

吃過午飯,一行人便跑到聖馬可晃盪。聖馬可廣場上人山人海,連海邊都擠滿了拍照的人。那時候也不嫌人多,只管跟著旅遊地圖上的指示尋找、辨認一個個景點,找到了便吆喝著小夥伴們一起擠到相機前喊茄子…牙齒上還粘著墨魚面的黑色墨汁。真是美好的青春,對一切都不挑剔,全盤接受這個新鮮的世界,連威尼斯帶著腥味的海風都是讓人稀罕的。

2017年的秋天,故地重遊,住在聖馬可廣場邊上的酒店。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在小巷子裡費勁地穿行,好不容易到了酒店,一臉的慍色被前臺先生愉快的問候抹掉。帥氣的前臺小哥還不忘調皮地誇我們美得驚為天人。早有聽聞意大利男人天性浪漫,鍾愛讚美女人,但當時還是被調侃得紅了臉。其實在異國他鄉旅遊,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和當地人互動。所以在這樣匆忙的逗留裡,連輕佻的讚美也讓旅途多了些樂趣。

站在聖馬可廣場放眼望去,海面起著厚重的霧,天氣也有點陰沉,遊人依舊如織。我們不再熱衷於尋找景點,而是沿著海邊慢慢踱著步子,累了便坐在海岸邊的階梯上望著海面上船來船往。岸邊隨波搖曳的海藻,碧綠碧綠的,充滿生機。

在路上|到威尼斯去

攝於威尼斯

到了傍晚,乘船晃盪到麗都島。畢竟已是秋天,天氣開始變冷,海邊沒什麼人,海水有點灰暗,三五隻海鷗在沙灘邊上飛起來落下去。和喧鬧的主島相比,麗都島顯得有些寥落冷清。出來玩耍這麼多天,樂不思蜀,都快把家裡人給忘了。在這個微冷的傍晚,總算是開始想家,這會爸媽是要準備做午飯了吧。

回過神來,才發覺肚子已是餓得咕咕叫。搜尋周邊的餐館,發現大部分被推薦的餐館都需要預約。我們抱著僥倖的心理選了一家,走過一座橋再拐了兩條巷子才找到這家藏在花園裡的餐廳。餐館老闆是個胖乎乎的大叔,我們忐忑地說明了來意,他為難地皺了皺眉,最後還是大笑著歡迎我們入座。興許島上還住著不少當地人,晚上陸續來吃飯的人們是附近的居民吧,此桌彼桌間輕聲打招呼問好。我們是幸運的局外人,享受著新鮮可口的食物,也享受著這餐廳里老朋友之間的溫情和淺淺的笑聲。

回到酒店,一番洗漱後,我們把在麗都島買的不知名水果洗好,倒上一杯紅酒。小半瓶酒下肚,兩個人便忍不住打開話匣子,哭哭笑笑,聊了半宿。微醺之際,關燈入睡,但卻輾轉難眠…突然,聖馬可廣場的鐘聲響了起來:”噹、噹、噹…”從文藝復興時候起,這鐘聲就每日都這樣響著了吧,悠遠、古老,讓人心生敬意。

晨起,推開齊腰高的小窗戶,淡淡的白霧繚繞在窗外橙黃色的屋頂和林立的信號杆上,威尼斯還在沉睡,眼前宛如一幅油畫,淡雅靜默,美得驚人。

在路上|到威尼斯去

攝於威尼斯

次日下午,我們乘坐輪渡去探訪了彩色島。到達彩色島的時候已接近傍晚,遊客已經散去,夕陽暖暖地照著…水道兩旁的房子刷著各種各樣好看的顏色,上帝確實在這兒打翻了調色盤。

但更讓人高興地是,我在這兒捕捉到了原住島民的生活氣息。戴著帽子揹著手散步的老爺爺,牽著小孫女在細語的老奶奶,不小心跌倒而大哭的兒童…這是屬於他們不想被打擾的傍晚,而我的注視和窺探唐突而冒昧。於是趕緊低頭往小巷子裡鑽,竟然走到了海邊。幾個約摸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或站著或坐著嘰嘰喳喳,一會撒出一陣笑聲,暖橙色的夕陽把他們染得真美,讓我想起《牛仔褲的夏天》裡奔跑在海邊的那群美好少年,無憂無慮。

在路上|到威尼斯去

攝於威尼斯

從彩色島乘坐輪渡回到聖馬可廣場已是夜幕降臨,島上燈火通明,巷子裡的小餐館坐滿了喝酒聊天的人們。頓時覺得食慾大開,照舊是一份熱氣騰騰的龍蝦意麵,再加一份柔軟香甜的提拉米蘇,簡直不能更滿足了。

飯後到總督府廣場上散步,小酒館門口的樂手輕輕地演奏著曲子,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海風微微地吹進來…威尼斯的夜漸漸地深了。

在路上|到威尼斯去

攝於威尼斯

“靜寂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馬克·吐溫如是說。

五年後重遊威尼斯,它依然美得令人心醉,讓人愛到心裡。

即便現在,想起意大利,心裡還是有個聲音在呼喚:到威尼斯去,它在等我。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36ea75dfafe3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