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寧波博物館以展示寧波人文、歷史和藝術為主,記錄和展現了自河姆渡以來,寧波這個城市從無到有的歷史片段與文化符號,展現了地域文化經過歷史風雨洗禮後留下來的不熄薪火。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圖片|APhotograph

寧波博物館常設展覽包括《東方“神舟”——寧波史蹟陳列》《“阿拉”老寧波——寧波民俗風物展》《竹刻藝術——秦乗年捐贈明淸竹刻珍品展》等,二至三樓為常設展廳。館內藏品豐富,囊括了從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來的珍貴靑銅器、瓷器、竹刻、玉器、書畫、金銀器、民俗等文物6萬餘件。

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17:00(16:00後停止入館)

閉館時間: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參觀信息:本館免費開放,法定節假日及週末均對外開放。

地址: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寧波博物館

交通:乘102路、126路、129路、160路、166路、167路、168路、281路、628路、635路、650路、661路等至寧波博物館站下車即是。乘坐寧波地鐵前往寧波博物館的遊客可乘2號線至石碶站出站換乘650路至寧波博物館站下車即是。

1|東方“神舟”

寧波史記陳列

歷史,不僅是一種學習和認識,更是一種感受與體驗。“東方神州”歷史主題館,遵循“以寧波區域文化發展為基礎,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的指導原則,用詳實的文物資料和多種展示手段,集中展示了寧波地區上起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至中華民國建立前夕的歷史發展概況,全面反映了寧波地區歷史文化演變的基本面貌,突出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明成就。通過大量本土出土的文物、歷史場景再現、珍貴照片等的系統展示,譜寫了寧波城市發展與文化歷史積澱的壯麗篇章。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這裡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繹、有拓地三江的豐富遺存、有越窯青瓷的優雅倩影、有地區文化萌芽發展的軌跡、有明州港城的繁榮與變遷。在這裡,能看到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感受寧波人民的勤勞與創新,觸摸海洋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該件戰國時期的青銅鉞,1976年出土於鄞縣雲龍鎮甲村石禿山。器物上方圖案是兩條相向的龍紋,龍的前肢變曲,尾向內卷,昂首向天,線條婉轉流暢;下方以邊框底線表示狹長的輕舟,上面坐著四個頭戴高高羽冠的人,雙手持槳,正在奮力划船前進。反映了越人駕水馭風的能力和“以舟作馬”的生活方式。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這件青瓷堆塑罐,是用於隨葬的冥器,出土於寧波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中。青瓷魂瓶是當時越窯生產的獨有冥器,其作用是古人為亡魂安息所創建的場所,是供亡靈在陰間使用的器物。部分器物上面雕塑的胡人形象,或在耍雜技、或在彈唱,歡樂祥和,生機盎然。三國時代,西域胡人東遊四明,帶來了佛教文化的先聲。兩晉梵風更盛,各地多有舍宅建寺者,使日後的明州成為中國佛教一大叢林。這組青瓷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時期寧波地區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況,也展示了這一時期越窯青瓷的卓越風采。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唐代流行煎煮法飲茶,就是將以茶製成的茶餅碾成茶末後放入燒開的水中煎煮,並加入少量鹽等調味。煮好後,再等分地盛到茶盞中供人飲用。由於飲用時連湯及茶末一起喝下,所以要求茶碗淺,不宜太深。另外,為了防止杯盞燙手,還須用盞託託在杯盞底下。

這件越窯青瓷荷葉盞託,就非常符合這些要求,盞的造型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邊壓出內凹的五條瓜稜,使光素的器面產生了層次分明的節奏感,質樸大方。

2|“阿拉”老寧波

寧波民俗風物館

阿拉老寧波,正宗寧波天字號。在這裡,穿過寧波舊式商業街,見識缸鴨狗、樓茂記、狀元樓等寧波獨家老字號;跟隨十里紅妝的婚嫁隊伍,感受寧波獨特的婚嫁風俗;欣賞朱金木雕、骨木鑲嵌、金銀彩繡等精妙絕倫的民間工藝;瞭解甬劇、馬燈調、寧波方言等文化特色。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展廳佈置真實還原各色場景,極具臨場感,讓人如同穿越時空,置身於老寧波的街頭巷裡,切身體驗老寧波的豐富生活。

本展廳記錄了寧波歷史的典型片段與文化的鮮明符號,留存先人的生活智慧,追尋老寧波的歷史脈絡。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讓我們一起走進“阿拉”老寧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樸實凝重的老房子裡流連;在靈秀生韻的骨木鑲嵌前駐足的時候,就是為了尋找生於斯、長於斯這令人夢牽魂繞的回家之路。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萬工轎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的寧波花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豪華的花轎,因為製造需要近一萬工時,所以被稱為“萬工轎”。

此轎是寧波朱金木雕的代表作,集朱金木雕工藝之大成,漆朱貼金的雕製品佈滿上下,全轎共有300多個千姿百態的各色人物。

轎頂由五個大小不一的牌樓組成,一“魁星”躍立於正中的蓮花上,亭角和飛簷翹角分別雕飾龍鳳,轎簷四角有朱金人物故事龍頭花板,龍頭上懸掛連結金元寶等綵帶,轎頂下面放置16塊朱金轎簷花板,雕飾著鯉魚跳龍門和《三國演義》人物故事,每塊花板懸掛金銀彩繡排穗。轎簷花板下部至轎的底板,設有上中下前後尾與側圍,以“麒麟送子”和“百子喜慶”的彩繪玻璃為主題,其上飾喜鵲、龍鳳等吉祥圖案,轎槓上端裝飾和合二仙及吉祥喜慶插景。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千工床

千工床作於清同治3年(1864),耗時三載有餘,費工三千餘工,因而得名“千工床”。選材考究,工藝精湛,集浮雕、透雕、圓雕、骨嵌工藝於一體,窮工極巧;紋飾題材豐富,寓意吉祥,是寧波傳統雕刻工藝的典範。

主件由紅木高浮雕博古板組成,鑲紅木象牙欄杆護圍,其下是黃楊木牙口鏤雕裝飾,牙口下懸掛八隻精雕花籃。床掛麵主體裝飾有三層,第一層是高嵌象牙“狀元及第圖”,第二層為浮雕“夜宴圖”和“漁樵耕讀圖”,第三層為紅木栲頭一根藤盤結而成。床的三面圍屏由六六窗組成,六扇一行,二行一面,共三十六扇,床頂蓋三面裝楣板,光亮照人。

3|竹刻藝術

秦乗年捐贈明淸竹刻珍品展

這一專題展覽,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各類竹刻精品,被專家認為,有著“現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從質量和數量來看,在全國範圍內都名列前茅”。其中大多數,均是著名竹刻鑑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的舊藏。2001年由其哲嗣無償捐獻。竹刻堪稱“立體的書畫”,一管竹、一柄刀、玲瓏心、巧慧手,讓美一絲絲凝聚。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竹刻堪稱“立體的書畫”,它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一管竹、一柄刀、玲瓏心、巧慧手,讓美一絲絲凝聚。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竹刻是中國特有的一門藝術。

起源於戰國,西漢時已出現頗具裝飾意味的紋樣,經唐宋元的發展,技藝日趨成熟。

明中後期,在文人墨客的倡導和推崇下,竹刻與中國傳統的詩、書、畫、印融於一體,演繹成獨具特色的高雅藝術。

明清是竹刻藝術的繁榮時期,它被文人雅士作為書齋案几清逸脫俗的陳設,乃至抒情遣懷、審美意趣的載體和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徵。

晚清至民國時期,伴隨著近代社會的變革和金石學的勃興,眾多的書畫、篆刻家參與刻竹,盛極一時的名家扇骨便是這一時期竹刻藝術的重要形式。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我們欣賞竹刻,近距離觀察竹刻藝術豐富的表現形式和細膩的表現手法,感受歷代文人雅士寄託於竹刻的千古情懷。

在寧波博物館開館十週年,館內推出了《清代孔廟祭祀禮樂器展》需買票參觀的夏期特別展覽《恐龍誕生之謎》兩個臨時展覽館。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1|清代孔廟祭祀禮樂器展

寧波博物館開館十週年慶的大型原創展覽之一,

“國之祀典—清代寧波孔廟祭祀禮樂器展”正式開展。

通過寧波博物館館藏的225

寧波府縣孔(文)廟舊置祭祀禮樂器文物,

重現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尊孔,祭孔的恢弘場面,

由此喚起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以及對教育事業的關心,

企盼悠久而璀璨的浙東文化薪水相傳。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清初,寧波孔廟釋奠禮的規格為“中祀”,

於每年農曆二、八月舉行。

典禮當天,地方知縣先主持縣學祭祀,

隨後前往府學陪祭。

光緒三十三年(1908),

禮部升祭孔為“大祀”,

與祭祀天地、社稷同級。

寧波孔廟釋奠禮從夜半子時開始,

迎神初獻亞獻

終獻撤饌送神等六節進行,

並配有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本次展覽展出

雲雷尊(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尊)

用於存放初獻酒(即第一次獻酒)。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本次展覽展出

象尊(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象尊)

用於存放亞獻酒(即第二次獻酒),表示大而有德之意。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本次展覽展出

犧尊(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犧尊)

用於存放終獻酒(即最後一次獻酒),表示以農立國,永不忘本之意。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本次展覽展出

四輔鼎(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獸面紋銅方鼎)

展訊

國之祀典——清代寧波孔廟祭祀禮樂器展

展覽時間:2018年6月30日-2018年11月12日

展覽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東臨展廳

2|恐龍誕生之謎

我們研究恐龍的歷史還十分短暫

我們知道恐龍生活在2億3500萬年至6550萬年前

我們也知道了暴龍、樑龍、棘龍等恐龍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恐龍會在什麼地方產蛋?怎樣產蛋?

恐龍一次能產多少顆蛋?又要多長的時間來孵化呢?

恐龍會像鳥一樣孵蛋、並且哺育寶寶嗎?

……

這些謎題,我們可以走進展覽

試著來探究、解答一番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7月10日,寧波博物館

恐龍蛋的專題展覽《恐龍誕生之謎》正式開展

這是國內首個大型的關於恐龍繁衍的專題展覽

100多件珍貴的恐龍蛋和恐龍化石以及恐龍骨架模型並配合科學復原圖文

展示了恐龍的生殖、產蛋行為、個體發育和孵化、繁殖環境等需信息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來寧波博物館,探索甬城的文化與過往

展訊

恐龍誕生之謎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0日-2018年9月2日

展覽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西特展館

收費

成人:30元/人

學生票:20元/人

1.2米以下兒童免費(需家長陪同)

現場掃碼支付/微信公眾平臺(寧波博物館)收費

(現場不採取現金收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