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提及江南的美總少不了江南雨,筆落江南雨,墨燻青巷衣,昨日小編踏著雨絲來到了天一閣。下面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邂逅天一閣吧!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從西大門進去正對著便看到了範欽先生的銅像,範欽先生喜愛讀書和藏書,天一閣原本是範欽先生所建的私人藏書樓。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範欽銅像

範欽先生的身後是寧波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胡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溪山逸馬圖。逸馬圖描繪的是八匹駿馬在溪邊嬉戲嘶鳴的圖案。胡老先生堆塑出來的駿馬十分精緻,神情各異,溪流也像活溪一樣質感十足。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溪山逸馬圖局部

從範欽先生銅像右手邊的門走過去便是東明草堂。東明是範欽老先生的號,草堂是老先生對自己書房的自謙。後來草堂逐漸無法容納老先生日益增加的藏書,便成為了家裡的會客廳。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東明草堂局部

東明草堂正門對面是一幅獬豸堆塑。這失傳的手藝依舊來自於老藝人胡善成,胡老先生曾答應為天一閣製作100幅堆塑作品,館內絕大部分堆塑都出自他手。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獬豸局部

東明草堂往前行便到了範氏故居,範式故居原來是用作範氏後人生活起居的場所,清道光年間恢復重建,現內部已恢復成明代範欽時間書房的佈局,同事新增範欽分家授書的場景。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範欽分家產授書場景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範欽的書房

範式故居左右兩側分別有有一處展示區,一邊是古籍修復技藝演示區,一邊是古籍修復技藝展示區,供來此遊玩的遊客欣賞了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範氏故居左兩側古籍修復技藝演示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範氏故居右側古籍修復技藝展示

千晉齋展館的主要功能是收藏古磚。1931年-1933年,寧波舊城改造拆城牆的時候,發現了大量晉朝時期的古磚,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的馬廉因病回寧波休假時發現牆址周圍的漢晉古磚,便把這些古磚揹回了家中,還專門建造了一幢房子用來保管這些古磚,這幢房子名字就叫做“千晉齋”。

後1933-1935年天一閣重修,馬廉作為發起者之一,將自己所藏的古磚全數捐獻給了天一閣。為此,天一閣特闢一室陳列,依然命名為“千晉齋”。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千晉齋外部和內部

當年為了保護藏書,範氏家規原先規定外姓人不能登閣。但實際上,天一閣並非真的如此“保守”,它是有選擇的向一些真正的大學問家開放的。歷代名人陳列室便是用來陳列歷代獲准登上天一閣閱書的外姓名人畫像的展館。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歷代名人陳列室內部

南園屬於天一閣的一期擴建工程,1996年動工,1998年建成,總體戰地有三千四百平方米。為了跟東園相配,便取名為“南園”。南園的主要建築都是寧波的古藏書樓,從寧波各地遷建至此。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南園局部

範氏餘屋本是範欽後世家族的附屬用房,現在作為“智者之香——天一閣發展史陳列館”,裡面記載著關於創建人範欽的介紹、範欽是如何收書、範氏後人及家譜以及天一閣重建資料等資料,是瞭解天一閣的必看之處。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範式餘屋內部

門口有三個銅像,這裡便是晾曬藏書的場景了。在沒有控制使度設施的古代,藏書樓的防潮措施很有限。書總是藏在建築的上層,但因為防潮手段不多,為了保存好藏書,一定要定期曬書。這組銅像在雨後的天一閣顯得尤為的和諧。看著銅像不禁腦補出當時范家晾曬藏書的情形。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晾曬藏書

司馬第在古時是範欽家的正大門,門兩邊分別有一對旗杆為進士旗。古時中了進士才能在門口豎一對旗杆來代表榮耀。范家出了兩個進士,所以左右兩邊各有一對旗杆。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司馬第

天一閣,又叫寶書樓,歷經400多年,未遭受一次火災。經過明清換代戰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民國偷盜、文化大革命等歷代災難,傳承13代,最後仍留存古籍達一萬七千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館,亞洲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天一閣

天一閣樓前為天一池,內有暗道通往月湖,萬一著火,保證有足夠的水用於滅火。池水周邊林立著兩座亭子,其中有一個名為蘭亭。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天一池附近的亭子

水北閣是清代寧波當地著名的藏書樓。藏書家叫徐時棟,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時候的藏書家。1994年9月,因城市拓展,水北閣原地無法保存,便整體遷移到了天一閣南園。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水北閣

寧波是麻將的起源地,寧波的發音麻雀就是麻將。麻將上面餅、條、筒當時都是上海航行船上的用具,也都是寧波的方言叫法。陳氏宗祠,據說是麻將發明人陳魚門的家族祠堂,現在闢為寧波麻將發源陳列館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麻將起源陳列館

花轎廳原是聞淵家祠堂(東園是聞淵家後花園),現用於存放文物——萬工轎。萬工轎又稱“寧波花轎”,萬工轎名字緣由十個工人用了三年時間一萬個工時打造,所以稱為“萬工轎”,萬工轎做工十分的精緻。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花轎廳 萬工轎

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秦氏支祠戲臺,秦氏支祠戲臺是秦氏支祠最華麗的建築。方臺圓頂,取“天圓地方”之意。符合中國人宇宙觀格局的原理。戲臺的屋頂為單簷歇山頂,由十六個斗拱承託。看戲的時候,正面放牌位,對著戲臺,族人的長輩坐正面,晚輩女眷靠在二樓的欄杆上聽戲。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秦氏支祠戲臺

坐落在天一閣的各大“萌寶”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的各個角落裡,躲藏著各種“萌寶”,它們在歷史的長河裡陪伴並守護著天一閣,時間在它們身上留下獨有的印記。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筆落江南雨,

墨燻青巷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雨後的天一閣,

尤為的翠綠,

為天一閣增添了多一點的新意。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好一場江南雨,

好一處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

值得我們走過一遍又一遍。

書藏古今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圖片|天一閣西大門 這個門到了禁止入園的時間就會關閉,大門左處另有出口

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區,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1982年天一閣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藏景於書,融書於景,在江南雨後邂逅寧波天一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