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 實施三項探索 助推脫貧攻堅

■河南經濟報記者 高青坡 通訊員 劉廣申

為進一步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扶貧與扶志、扶智並行,引導和激勵貧困戶樹立不等不靠、艱苦創業的向上思想和脫貧光榮的正確導向,切實解決貧在素質、困在精神的問題,今年以來,舞鋼市積極探索,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目標,深入開展六星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一是嚴格星級評定。該市以農戶為基本單位,採取自評、互評、推薦與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按照創評流程,宣傳“知”星,提高群眾參與率;自我“認”星,提升結果公平度;村組“評”星,確定初步評星等級;村級“定”星,綜合考評確定星級,實行星級分類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強化主題教育。該市以村(社區)為單位,開展貧困戶“曬收入、知榮辱、感黨恩”主題教育活動;利用“一約四會”,開展“小手拉大手”“比比誰家星最多”等活動,推行村史文化牆、善行義舉榜建設;制定《舞鋼鄉風文明有禮二十五條》,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用家庭“小氣候”溫潤社會大環境。三是堅持典型引路。該市選出“最美鄉賢”參與村莊治理,選出“舞鋼好人”“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公婆”等孝德模範人物,引導群眾對標看齊、合力攻堅;充分發揮農技人員、致富帶頭人的作用,採取思維拓展、技術下鄉、課堂入戶、服務上門等方式,增強群眾創業致富能力。四是打造特色品牌。該市已形成石橋楊村的家風家訓文化、彥張村的鄉賢文化、泥溝陳村的農耕文化、安莊村的姓氏文化等一批特色鮮明的鄉風文明主體,逐步形成村民自治、法治教育、德治教化“三治”結合,黨風、政風、民風“三風”同塑的良好局面。五是建立引導激勵機制。該市對於六星級文明村,頒發文明村榮譽證書和獎牌,授予“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稱號,年終獎勵村“兩委”6萬元,對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的,頒發文明戶榮譽獎牌和證書,一次性獎勵3000元。同時,文明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政府購買服務、支農資金獎補、公益設施建設、優惠政策幫扶等方面優先支持;村民子女在本市教師招考、事業單位招錄,以及小額貸款、就業、培訓等方面享受優惠。

實施“六村工程”,統籌解決貧困村、非貧困村發展不均衡問題。該市投資337萬元在205個行政村(社區)安裝扶貧廣播,在620個自然村安裝廣播音柱,不間斷宣講扶貧政策,確保村村響;投資2308萬元在191個行政村的主幹道兩側、村民小組村道兩側安裝路燈2231套,新建表箱252套,敷設低壓線路241公里,確保村村亮;採取市場化運作,引進深圳龍澄公司,按照10戶1個垃圾桶、每村1輛垃圾車、每鄉1輛壓縮車、每400人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確保村村淨;出臺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年度實施方案和居住環境優化方案,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每年拿出1000萬元對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或合格村每村獎補30萬元,對每戶貧困戶按照不低於6000元標準進行“六改一增”和居住環境優化,今年上半年已完成1631戶,佔總任務的82.1%,確保村村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出臺《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實施意見》,確保村村富;實施安置工程,逐步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著力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已建設經濟適用房1470套,建成廉租住房72套、公共租賃住房1880套,並建立健全市鄉村三級群眾訴求糾紛調解中心、鄉村治安巡邏隊等,全面實施平安家園保險,確保村村安。

深入開展“四個一”活動,切實解決駐村幫扶實效問題。該市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20戶以上或貧困率2%以上的非貧困村、貧困戶10戶以上的村“兩委”換屆重點難點村,按照“黨政部門到難村、政法部門到亂村、經濟部門到窮村、農科部門到專業村”原則,調整優化駐村力量,派駐工作隊,實現駐村幫扶全覆蓋,實行“五天四夜”工作法,開展駐村幫扶“四個一”活動(即組織一次談心活動、舉辦一場傳習、進行一次夜訪、檔卡動態更新一次),切實提升幫扶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各駐村工作隊累計謀劃產業項目500多個,開展各類傳習活動120餘次,走訪群眾2000餘戶,整理各類檔卡資料7000餘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