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跨省異地就醫正式聯網,參保人員20餘省市就醫可直接結算

在今年初的市“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夏順義提交了《解決居民就近就醫轉診和醫療報銷問題的建議》的提案。記者昨獲悉,市人社部門日前對提案作了答覆,我市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已正式結算數據,並與20餘省(市)相繼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儀徵21個大病病種

不經轉診審批可到外地就醫

“實行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市人社部門答覆表示,我市落實省、市關於支持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要求,差別化設置一二三級醫療機構起付線、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起付線在一個醫保年度內連續計算,對應原城鎮居民醫保個人高檔繳費人員,在首診基層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由原來的75%提高至90%。

全力支持包括市區周邊儀徵的大儀、新集等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城鄉居民在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住院,按照首診基層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90%)執行,用制度推進、用政策引導分級診療的實施。

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後,進一步優化了經辦服務流程。原先,市轄區範圍內的新農合參合居民到市區三級醫療機構就診,均需辦理轉診手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後,市轄區範圍內的城鄉居民,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轉診到上級醫療機構救治的,在基層醫院信息系統中就可辦理轉診備案手續。其報銷比例按照我市規定的醫療機構等級對應的報銷比例予以執行。

儀徵市在認真落實分級診療要求的同時,近幾年陸續與市區的蘇北人民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和省五臺山醫院、武警醫院實施聯網結算。因當地醫療條件受限,儀徵市列出21個大病病種目錄,可不經轉診審批到外地就醫。

跨省異地就醫

聯網結算已正式結算數據

跨省異地就醫是不少市民的期盼。據瞭解,2017年年初,市人社部門在完成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統籌區全覆蓋的基礎上,根據部、省要求,對跨省異地就醫的接口進行開發和調試,聯繫武警江蘇省總隊醫院進行跨省定點醫療機構院端的開發和測試,於去年4月正式接入國家異地就醫平臺,成為全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城市。

目前,我市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已正式結算數據,並與北京、山東、安徽、新疆等20餘省(市)相繼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參保人員異地就醫更加便捷。

2014年我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醫保“一卡通”工作。通過連接市區主要醫院、縣(市、區)主要醫院和大型定點零售藥店的方式,實現了參保人員市域內跨統籌地區聯網結算。市醫保經辦機構積極謀劃市區與三縣(市)的醫療機構聯網結算平臺建設,通過建立全市聯網結算平臺,實現全市域範圍內定點醫藥機構持卡結算全覆蓋。

向低保五保等傾斜

降低困難群體大病保險起付線

“擴大藥品目錄範圍。”答覆透露,新的城鄉居民醫保實施細則,整合了原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藥品目錄庫,統一執行《江蘇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庫》。新目錄共有2829種,較原來新農合藥品目錄1053種增加了1.7倍,已基本滿足臨床常用藥品治療的需求。

同時,市人社部門正在起草貫徹落實2018年新版省目錄的文件,其中明確對臨床上主要起輔助治療作用或者價格高、易濫用的藥品,實行重點監控,動態管理,適時調整。擬通過提高藥品個人先行自付比例的方式,控制藥品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參保人員個人負擔。

我市醫保支付還向低保、五保等貧困戶傾斜,對包括低保貧困戶等困難群體大病保險實施精準扶貧的傾斜支付政策:將困難群體大病保險起付線比普通參保患者降低50%,由15000元降為7500元。提高困難群體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對各報銷段報銷比例比普通參保患者提高5個百分點。

另外,我市開發了城鄉居民醫保中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一體化信息系統,困難群體中低保參保人員發生的醫療費用,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報銷後,個人負擔合規自付醫療費用。

來源 揚州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