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百科:我國現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你知道嗎?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

歷史百科:我國現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你知道嗎?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歷史百科:我國現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你知道嗎?

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陽曆年與陰曆年之間的天數,於是產生了陰陽曆,即現行的農曆,採用的方法是在曆法中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及“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歷史百科:我國現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你知道嗎?

陰陽曆在天文學中是指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陰陽曆以月亮繞地球一週為1個月,但設置閏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因此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週期運動相符合。夏曆就是陰陽曆的一種,具體的歷法還包括紀年的方法。日本、朝鮮、及中東以色列的傳統曆法也是陰陽曆,其他民族如藏族、傣族也是使用陰陽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