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通鎮佛新村:活用土地流轉政策 讓荒嶺變金山

北通镇佛新村:活用土地流转政策 让荒岭变金山

2015年,浦北縣北通鎮佛新村列為“十三五”規劃貧困村,經精準識別出來的貧困戶96戶約408人,而其中南木麓、荔竹塘、旱埇、杉木麓4個生產隊就佔25戶約140人,貧困發生率也相對偏高,貧困戶戶數和人數佔比均超過了全村的四分之一。如何讓村摘帽、讓貧困戶脫貧,成為了村“兩委”幹部和駐村工作組亟待思考解決的問題。在北通鎮黨委政府的直接指導下,村“兩委”幹部和駐佛新村工作組結合本村實際,經多番探討研究,最終明確佛新村脫貧攻堅的統一思路:活用土地流轉“反租倒包”政策,大力引進社會力量助脫貧。

北通镇佛新村:活用土地流转政策 让荒岭变金山

土地流轉“反租倒包”政策的佛新思考

佛新村南木麓、荔竹塘、旱埇、杉木麓等4個生產隊附近的公狗麓、木頭塘、放塘麓、老虎埇等12個山頭1000多畝林地上的荒草野木生長的鬱鬱蔥蔥,原始生態痕跡明顯,但由於地處偏僻道路不通,這些山頭一直無人去挖掘它的經濟價值。當地村民經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南木麓、荔竹塘、旱埇、杉木麓等4個生產隊1000多村民卻沒能“靠山吃山”。村“兩委”幹部和駐佛新村工作組結合本村實際,經多番探討研究,發現“反租倒包”政策是由鄉(鎮)或村集體將農民承包的土地“返租”回來,再承包給個人和單位(往往是有經營能力的種養能人或經濟實體),由接包方向集體繳納承包費,同時給轉包土地使用權的農民以經濟補償。這種形式在尊重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改變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的格局,實現了區域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在發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的優越性的同時,也發揮了家庭分散勞動的優越性。

北通镇佛新村:活用土地流转政策 让荒岭变金山

大力引進社會力量助脫貧

“大力引進社會力量助脫貧”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多吸引民營企業入村發展,增加貧困戶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幾率,保證貧困戶家庭實現收入穩定增長目標。2016年年底,佛新村委經過多方招商引資,終於引來浦北華源農牧有限公司入村發展,幾經現場考察調研後,華源公司決定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租用南木麓、荔竹塘、旱埇、杉木麓等4個生產隊附近的公狗麓、木頭塘、放塘麓、老虎埇等12個山頭的800畝林地,租期20年,每畝租金80元,主要發展林下土雞養殖產業,投資約2500萬元。2017年2月份,華源公司與佛新村委簽訂了集體土地流轉租用協議,根據協議由佛新村委出面協調本村村民完成華源公司租用地協議簽訂。

華源公司決定落地投資建設的消息傳出後,佛新村民炸開了鍋,埋藏心底深處的土地經濟意識被喚起,那些“沉睡”已久的荒嶺也終被華源公司的雞鳴聲“喚醒”。“曾經,這兒大片的林地被荒棄,可如今搖身一變,荒山變金山了,這也證明之前我們提出的脫貧攻堅思路是正確的。”佛新村支書符可召說道。

2017年3月份,華源公司在已完成租地手續的林地中開始實質性開工建設,目標是2017年年底實現建成20個可養雞20萬羽的雞棚。為此,華源公司與村委商討後,決定採取一邊開工建設一邊與村民洽談簽訂土地租用協議的方式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在推進項目建設的過程中,華源公司充分體現了一個集團大公司的睿智,既考慮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隨鄉入俗遵照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挖山開路中儘量避開可能引起村民反感或者帶來糾紛的村民強烈要求不可動的“敏感風水點”,為公司項目順利建設鋪墊了良好基礎。

在與村民洽談土地租用過程中,華源公司充分授權村委,明確表態村民利益最大化,在對公司發展建設影響不大的情況下,村委可不需獲得公司同意的情況下直接滿足村民的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在雞棚建設位置涉及砍伐村民經濟林木的,同意從高標準補償村民。華源公司儘量靠近村民接“地氣”的做法讓村民深受感動,加上項目建設可讓村民獲得土地租金收入,符合條件的村民還可以到養雞場務工,多重利好的促動下,絕大部分涉及租地的村民都很快簽訂了租用地協議。極少數“思想未通”的村民,經過華源公司與村委工作組的努力講政策、分析發展形勢後,也最終在土地租賃協議上按下了“紅手印”。華源公司一期建設規劃需要的800畝用地,已全部完成與村民簽訂土地租用協議,其中有100畝屬於25戶貧困戶租賃的。

截止2018年6月底,華源公司已建成養雞棚20個,年可養雞20萬羽,年產值可達800萬元。在該項目的帶動下,佛新村村民合作社擴大了集體產業養雞場建設,建成3個雞棚,年可養雞2萬羽;2017年,村合作社養雞銷售收入20萬元,帶動了55戶貧困戶養雞約2000羽,為貧困戶帶來9萬元的經濟收入。

北通镇佛新村:活用土地流转政策 让荒岭变金山

以點帶面全方位落實國家土地流轉政策

在華源公司的帶動下,佛新村的養雞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張廷芳的旺民合作社年可養雞由原來的7萬羽提高到了10萬羽;張萬的廣發合作社可養雞由原來的4萬羽提高到了6萬羽。粗略統計,目前佛新村養雞產業年可出欄成雞超過50萬羽,產值超過1800萬元。華源公司對佛新村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直接有利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25戶貧困戶租賃100畝土地給華源公司每年可獲租金8000元;同時,由於華源公司把項目範圍內的山中路和山腳路修建擴大,也方便了貧困戶發展養殖,重新燃起了這25戶貧困戶在原丟荒的山麓田中種植沃柑、黃皮果、優質水稻等農作物的熱情;因此,華源公司項目的落地建設1年,可讓有土地租賃關係的25戶貧困戶戶均年增加純收入超過1000元。

在華源公司的帶動下,目前入戶佛新村發展產業的民營企業還有浦北僑龍製衣服飾有限公司、浦北金剛集團、梁梅特色農作物種植基地等項目。華源公司為佛新村的脫貧攻堅添磚加瓦,書寫了濃厚的一筆。在國家扶貧政策和一批民營企業的有效助力下,佛新村的96戶貧困戶408人中,已脫貧55戶267人,佛新村於2016年整村實現了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