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孢子蟲很隱蔽且危害嚴重,可致鯽魚爆發死亡甚至全塘覆滅!養戶該怎麼辦?

这种孢子虫很隐蔽且危害严重,可致鲫鱼爆发死亡甚至全塘覆灭!养户该怎么办?

----- 廣告 -----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危害鯽魚的孢子蟲很多,哪種最致命?如何預防?

江蘇地區鯽魚孢子蟲有哪些流行規律?

鯽魚粘孢子主要流行於鯽魚精養地區,尤其是江蘇高郵、鹽城鯽魚苗種主養區域。一般發病季節為春夏之交或者夏秋之交,5-6月或8-9月,估計放射孢子蟲感染期為4月至5月,主要感染30-80尾/斤的苗種,最斤幾年也有2-3兩的鯽魚爆發腦孢子蟲的案例,夏秋之交感染孢子蟲最為嚴重,發病率高死亡量大,往往更具毀滅性。

鯽魚孢子蟲病常見病原有哪幾個種類?

進過研究發現,它幾乎能在魚體的所有器官中寄生,並可在魚的體表或內臟形成孢囊。常見鯽魚孢子蟲主要寄生於鯽魚的腦部、鰓部、鱗囊、腸道等部位。養殖戶習慣以孢子蟲寄生的部位來命名,如“喉孢子”、“內孢子”、“外孢子”等。苗種養殖階段以腦孢子最為常見且危害最為嚴重,造成鯽魚苗種大量死亡,嚴重者全塘覆滅,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體孢子,腮孢子常見於成魚養殖階段,不宜造成鯽魚大量死亡。本篇主要介紹鯽魚苗種階段腦孢子感染以及相關預防介紹。

这种孢子虫很隐蔽且危害严重,可致鲫鱼爆发死亡甚至全塘覆灭!养户该怎么办?
这种孢子虫很隐蔽且危害严重,可致鲫鱼爆发死亡甚至全塘覆灭!养户该怎么办?

苗種階段孢子蟲的防治難在哪裡?

孢子蟲到底有沒有提前發生的徵兆?

腦孢子剛被感染的苗種,不易察覺,其體表和吃食均無明顯特殊症狀,容易給養殖戶帶來沒有問題的錯覺,等到魚體內的孢子蟲發展為成熟階段的時候,腦部形成“膿腫”,已進入發病期,病魚已經基本無法治療,開始出現死亡。此外,孢子蟲寄生於魚體組織內,且成熟孢子蟲具有堅硬的外殼,普通的藥物對其效果並不理想。

經過近幾年來一線人員的調研與觀察發現,鯽魚感染腦孢子提前具有一定的徵兆,但是非常不明顯不宜察覺。鯽魚感染孢子蟲之後鯽魚魚體發黑消瘦在投餵飼料的時候注意觀察可以見到這個現象,把這個鯽魚抓起來可觀察到腮部被頂起,掰開腮部具有突出成團的膿狀物。

孢子蟲的生活史是怎樣的?

對於孢子蟲要想做好預防措施,首先需要了解孢子蟲的生活史。依據孢子的細胞結構分類將粘孢子蟲劃歸為原生動物。相關研究用孢子直接感染魚體,未獲得成功,因此粘孢子不能直接感染魚類。經過研究發現腦孢子蟲以水蚯蚓為中間宿主,在水蚯蚓腸道牯膜內發育成放射孢子蟲,水蚯蚓被魚吞食或放射孢子蟲與魚體接觸後,放射孢子蟲再繼續發育成腦粘體蟲孢子。因此清楚了孢子蟲的生活史之後對於孢子蟲的預防以及治療提供了一些思路。

孢子蟲有沒有較好的相關的防治措施?

對於孢子蟲的預防思慮應該從源頭抓起首先是塘口的選擇,根據在養殖過程觀察與調研鯽魚苗種放養是否發生腦孢子和塘口較大關係,在選擇塘口的時候1、塘口面積在4-10畝以內為最佳,塘口太大用藥會不均勻不利於孢子蟲的預防用藥。2、淤泥要少,以沙質土底質最佳,這類塘口不利於傳播媒介如水蚯蚓的繁殖;3、水源便利清潔,塘口增氧設施完善,根據養殖調研統計水質惡化,苗種缺氧容易引起孢子蟲病發;4、放苗前3-5d全塘使用敵百蟲1斤畝/米清除塘裡蝌蚪,水蚯蚓等生物;

外用藥物主要作用是控制傳播途徑(中間宿主如“水蚯蚓”)的數量,同時殺滅水體中的大部分發射孢子蟲,而寄生到魚體內的孢子蟲幼體(營養體)則需要通過內服藥物殺滅。單一的外用或內服,效果較差,不能有效地防控孢子蟲的病情。因此鯽魚苗種孢子蟲的防治主要思路以“外用+內服”方案。

根據調研數據統計鯽魚苗種在江蘇地區以20-300條/斤發生孢子蟲為大概率事件,以30-80條/斤發病概率最高;

內服:期間預防方案:內服西藥主要是地克珠利、鹽酸氯苯胍(效果最佳但是拌料不均勻會死魚)。內服中藥百部貫眾、雷丸檳榔散、苦參末等。經過實踐證明對於孢子蟲使用中西結合的方式效果較好,如百部貫眾和地克珠利合用安全高效。同時實踐發現經常預防孢子蟲內服只西藥,中途鯽魚肝臟有較為明顯發的現象,醫學研究西藥對於肝臟損害是比較明顯的,因此在內服的同時建議加入保肝的成分如西藥的複合多維,中藥的三黃散一類的產品。建議是每15天內內服5-7d。為了避免耐藥性的產生藥物可交叉使用。

外用:對於外用藥物主要使用抗蠕蟲藥物,常規的殺蟲劑為敵百蟲,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對於中間宿主的殺滅作用較強,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塘口傳播媒介難以消滅完全,長時間不進行用藥控制,放射孢子蟲在水體再次大量增殖,因此在孢子蟲大概率發生期間建議7-8天使用一次外用藥。避免耐藥性的產生藥物可交叉使用。中藥百部貫眾、雷丸檳榔散、苦參末也可外用於孢子蟲的預防。

外用藥環烷酸銅對於粘孢子蟲具有直接殺滅作用,在鯽魚苗種發生孢子蟲的時候可以考慮直接使用環烷酸銅外用,同時中西藥物結合內服。

內服關鍵點:其一,用藥劑量的把控。多少魚需要多少藥物,避免很多養殖戶不明情況一包藥物拌一包飼料的情況,藥量不足達不到防治效果同時還易產生耐藥性;其二,拌藥飼料的選擇。建議使用小粒徑膨化料,疏鬆多孔有利於藥物的附著,減少藥物浪費,同時有利於鯽魚攝食藥物使其體內快速達到有效濃度。內服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下午最後一餐較佳,4-6天為一個療程。

以上藥品的選用僅作參考,實際用法用量請以藥廠指導或藥店說明為準。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